历史吧 关注:3,916,810贴子:70,901,905
  • 8回复贴,共1

孔子万般维护的周礼到底是否有人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历史记录我们知道,活人殉葬在中国是西周开始,并以祭祀制度确定下来,而殷商时候不叫人殉而叫牺牲。牺牲是用战俘或抓蛮族野人杀死后殉葬。可以这样判断,周朝整个时期,大凡有条件的贵族死后都按律需要人殉,如果违背这个规矩就是违背法律制度,或许不想人殉的贵族也不敢违背。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活人殉葬是周礼制度化规定,而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旦是周朝最权威的先王,他定的规矩应该相当于当时法律。
据周礼的《春官宗伯•郁人/典瑞》中记载:笔者在这里主要摘录关于周礼中残忍的用活人殉关健几段:
第一段: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
原文意思是:守祧掌管守护先王、先公之庙,并负责把先王、先公遗留的衣服收藏在庙中。如果将举行祭祀,就把各庙所藏的衣服授给各庙的尸体。将举行祭祀的宗庙就由宗伯负责扫除,由守祧负责把墙涂白、把地涂黑。祭祀结束,就把这些尸体和用以行食前祭礼的食物一起收藏起来,并把这些尸体穿的衣服收藏起来。
这一段就很明显说明周礼中对守祧掌管的职业要求管理大丧祭祀的人殉需要用的尸体。


1楼2017-09-25 09:05回复
    第二段: 冢人掌公墓之地,大丧,及以度为丘隧,共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既有日,请度甫竁,遂为之尸。及窆,执斧以莅。遂人藏凶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墓、为尸。凡诸侯及诸臣葬於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 :
    意思是:冢人掌管(管理墓地的官吏)王的墓地的,。有大丧,已经确定了葬期,在挖墓穴时,度量建造坟丘和墓道的规模,供给丧事下葬所需的器物。到出葬那天,告诉挖墓的人用车带上宗庙祭祀的尸体去墓地。就命令开始度量挖墓穴的人,葬礼完毕后就地充当祭墓的尸体。到下葬的时候,手执斧在旁督察,接着便将明器藏入椁中,然后规正墓位,禁止闲人进入墓区,守护好墓区的地界。凡进入祭墓地之人就地充当尸。 凡王的同姓或异姓诸侯及诸臣要葬入墓地的,就划给墓葬区域,为之禁止闲人通行,并使守护墓地界域的人劳逸均等。
    这第二段除了把守祧掌管在宗庙里的尸体用马车由挖墓人带到墓区外祭墓外,还要残忍把挖墓穴的人活人人殉,到最后葬礼完毕将要封墓时候,凡进入祭墓地之人一律就地充当尸体活人殉葬。
    看到这里,也许你还要怀疑这是不是事实,也不免要问那庙里的尸体不是活人啦或许本来就到别的地方收的死人?错。笔者又请你看一段周礼记录: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凡祼玉,濯之陈之,以赞祼事,诏祼将之仪与其节。凡祼事活盥,大丧之渳,共其肆器。及葬,共其祼器,遂狸之。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
    意思是:郁人行裸礼器具的。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有行裸礼的事,就调和郁鬯盛在彝中而加以陈设。凡行裸礼用的圭瓒、璋瓒,要洗涤干净,加以陈设,而佐助行裸礼,诏告献给王祼送尸的礼仪和时间。凡行裸礼活人用于大丧将洗沐,提供给洗沐所用的器具。到将出葬时,供给[设遣奠]所需的裸器,用毕随即埋掉。大祭祀[的礼仪完毕后],同量人一起接受与王的最后一斝酒而饮之。
    ( 祼将:郑玄 注:“又从大宰助王也。将,送也。祼送,谓赞王酌郁鬯以献尸。”)


    2楼2017-09-25 09:06
    收起回复
      应该相信了周礼的确有活人殉葬吧!整个人殉过程是先由郁人掌管把用于大丧裸礼器具洗涤干净摆好,又把用于大丧活人洗沐干净后,诏告杀死活人并献给王祼送尸的礼仪和时间。把这些杀死的尸体按一定时辰送到宗庙,由管宗庙的守祧掌管把庙里专门准备的衣服给尸体穿好在宗庙做祭祀之礼,完成祭祀礼仪后,再由守祧掌管脱下庙里的衣服,把这些尸体同祭礼器具和祭礼的食物一起收藏起来,并把这些尸体穿的衣服收藏起来。到墓葬那天,再冢人掌管从宗庙守祧掌管那里领取尸体,用马车由挖墓人带到墓区进入墓里与墓主一起安葬,当一切安葬就绪,冢人掌管还要残忍把挖墓穴的活人一起封闭在墓的内室里。到最后葬礼完毕将要封墓时候,凡进入祭墓地之人一律就地充当尸体活人殉葬。
      看到这里你知道了儒教创始人周公旦多么残忍了吧!知道了守祧掌管、冢人掌管、郁人掌管、冢人掌管这些职业是多么非人道多么残忍的了吧!然而,当你认识到干这种异常残忍的人殉勾当的这些守祧掌管、冢人掌管、郁人掌管、冢人掌管就是后来的儒时候你会做何感想?很显然,孔子就是做这一勾当的一个!
      知道从事这一职业几十年的孔子已经练就了多么残忍的阴暗心理了吧!知道为什么他在鲁国当几天官就杀少正卯,血洗鲁国宫女演员,堕三都了吧


      3楼2017-09-25 09:06
      收起回复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显然是有人发明陶俑来代替用活人殉葬的周礼,严重地降低了祭祀的重要性,祭祀变成一种不够严肃的事情,那么从事祭祀的干活的孔子自然会感到自己职业受到了严重威胁。
          孔子是否主张活人殉葬? (许锡良 )
          孔子因为主张“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因此留下的文字都是弟子门人记下的片言只语的语录,缺乏背景交待,更没有完整的叙述,后人理解起来,非常吃力费劲。因此,对孔子的理解,数千年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分歧非常大。即使这样,孔子作为中国第一圣人,无论分歧多大,都要以尊孔为底线,任何解释都不得与这个标准相违。
          但是,如果抛开先入为主的成见,就留下的极其有限的文本来分析研究,其实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查的。对于他是否主张用活人殉葬的态度这个事情,千年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那么孔子的态度究竟如何呢?后人可以依据现有的文字材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出分析与判断。






        5楼2017-09-25 09:35
        收起回复
          “如果孔子真的是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仅仅因为陶俑像人样,就感觉到残忍无情的话,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骂用活人殉葬的人,“其无后乎?”要知道不仅周礼中有活人殉葬的传统与风俗习惯,而且即是在孔子时代也还保留着活人殉葬的风俗习惯,那么孔子为什么不直接骂他们呢?可见,孔子是非常赞同用活人殉葬的,因为如此,他的“克己复礼”才会有着落,他的“六艺”生意才会生意兴隆,他作为祭祀的主持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6楼2017-09-25 09:38
          收起回复
            台湾孔子后裔和曾子后裔每人每月都可白白领取几十万的文化补助,啥都不用做就可以美美的享受人民的血汗钱。你说如果世人不在认同孔子的圣人地位了,他们还会有钱领吗?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7-09-25 11:47
            收起回复
              西周时期,一方面存在着杀奴隶殉葬,杀牲畜殉葬,同时也存在杀妻妾殉葬的现象。陕西宝鸡茹家庄■伯墓的发掘,就是一个杀妻妾殉葬的例证。在茹家庄一号墓中,并排放着一大一小两上椁室,一次下葬,有一个属于殉葬的性质。一人为双棺一椁,另一人为一棺一椁。根据出土器物分析,一号墓中的两棺一椁者,就是■伯,在他的墓室中出土的铜器,都有“■伯自作用器”的铭文,墓中的一棺一椁者,应为■伯之妾,两人同时埋入,显然■伯之妾是一个殉葬者。在一号墓旁有一座双棺一椁的墓葬(M2),墓中出土的铜器,多有“■伯为井姬作器”的铭文。这表明,M 2 中的死者就是■伯的妻子井姬。   同时,两墓中还有 9 个奴隶殉葬,M1 中殉葬 7 人,其中有一人殉在墓口的填土中,为女性青年,头与肢骨相距 3 米左右,头骨附近有被火烧过的竹子灰痕,可能是在封墓口之前曾举行过某种仪式,焚烧竹节,肢解奴隶。5人殉葬在活土二层台上,有的双手交叉在胸前,似守门奴隶,还有一人压在车轮下。2 号墓中的东边二层台和北边二层台各殉葬 1 人,侧身屈肢,面向墓壁。在 9 个殉葬者中,有 4 个壮年奴隶,5 个少年奴隶,小的仅有 6 岁左右,这种殉葬的现象在西周还是比较罕见的。   一般说来,在西周墓中,大批殉人的现象仅属少数,但用牲畜殉葬或用少量的人殉葬还是常见的。1972 年,在甘肃灵台县西南,发掘了 8 座西周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其中有两座小型墓,6 座中型墓,中型墓都有腰坑,坑内各殉狗一只。在另一座墓中,除殉狗外,还殉一马头,在墓口下一米处,殉葬 1 人,身旁有三件铜戈。   在山东胶东地区,1976 年在蓬莱县发现 11 座西周墓,有两座殉人,其中一座(M8)殉葬 2 人,都放在南侧二层台上,年龄均在十四五岁、上身歪斜,双手交叉,为西周中期墓葬。   中原地区的河南浚县,从 1932 年开始对卫侯墓进行过 4 次发掘,共发掘墓葬 82 座,在 8 座大型墓中,有两座带有墓道,墓内各殉葬一人,一座墓的殉人同木车一起埋在填土中,呈俯身葬式,另一座墓的殉人同狗一起埋在墓道中,呈屈肢葬式。在两座殉葬墓的附近,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车马坑,坑中至少埋车 20 辆,马百余匹,另外还有 8 只狗①。   西周时期,作为殉葬的一种形式,往往在一些墓葬的附近有许多车马坑。以实用的真车真马来殉葬始于商代,不过数量较少,而且多见于晚期。到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一种特有的殉葬形式,在一些遗址中,不但在墓内殉车或殉马,而且还在墓旁专门设立车马坑,可以看出,西周用车马殉葬比殷商时期更富有规模。   在有的车马坑中,往往还发现有其它动物骨架,如牛、羊、狗、猪等,这种现象,本身可能含有一定祭祀意义。一般说来,车马坑是对墓葬而专门设立的,用车马殉葬的本身,就包含着祭祀墓中死者神灵的性质,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拥有和使用。车马坑中的其它动物,可能还具有更加复杂的祭祀性质。   用车马作为殉葬品,如同在墓中随葬其它器物一样,都是为了死者的阴间生活。不过,商周时期的殉葬物,不是随便埋入的,显示着一定的等级制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用,所以,殉葬物也代表着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①  《浚县辛村》,科学出版社 1964 年版。   用车马殉葬,除宗教意义外,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种殉葬习俗的发展和演变,是从崇拜祖先神灵中引导出来的,商周的鬼神观念已经很明显,墓葬内既要随葬衣物、器具或装饰品,还要陪葬车马,杀殉大量的奴隶,以使死者的灵魂不会感到寂寞,反过来让鬼魂的力量为活着的人谋利益,又是让鬼魂高居于凡人之上的宗教表现。


              27楼2017-09-25 16:38
              回复
                西周期的人殉和牲殉,与宗教信仰中的崇拜祖先、祭祀神灵密切相关。实际上,墓葬中出现的奴隶骨架,本身就包含着祭祀和殉葬的双重意义,墓葬中的殉人者,就是宗教中的牺牲者。   用活人作牺牲,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或奴隶主殉葬以祭祀神灵祖先,是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现象。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延续了商代杀人殉葬的宗教习俗,成为当时社会中一种特有的宗教形式。   不过,这一时期的杀人殉葬之风,不如殷商盛行,但在统治阶级上层仍然有一定的规模。如果从考古资料观察,西周的殉人现象还是不少的。但西周的人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殉葬以青少年和儿童较多。   1973 年,在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县琉璃河附近,发掘了一批西周时代的奴隶殉葬墓。早在 1964 年,这里曾经发掘过两座奴隶殉葬墓,1974 年又发掘了 6 座①,均为南北向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有两座各殉 2 人,4 座各殉1 人,6 座墓共殉葬 8 人。根据发掘来看,殉葬者在墓中的位置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放在墓坑南侧的二层台上;第二种,放在墓主两侧的棺椁之间;第三种,放在椁顶上。   ③  《甘肃灵台西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 年第 2 期。   ①  《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考古》1974 年第 5 期。   M21,殉葬 1 人,年龄在七、八岁,身首分离,位于二层台上。M22,殉葬 1 人,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男性少年,放于棺椁之间,俯身,两腿伸直,两臂屈于胸前,为捆绑所致,颈部有一组石质串珠。 M51,在棺椁之间殉葬1 人,由于骨架散乱,情况不明。M52,在墓主人脚下的二层台上殉葬一个 12岁左右的男性少年,身向内侧,两腿伸直,左臂压在身下,两手相合似捆绑所致。M53,在墓主人东侧棺椁之间殉葬 2 人,其中 1 人是 9—10 岁的男性少年,头向与墓主人相反,另一人为十三、四岁,头向与墓主人一致,两个殉葬者的下肢叠压在一起。 M54,殉葬 2 人,其中 1 人为 17 岁左右的女青年,殉于西侧的棺椁之间,另一个为 15 岁左右的少年,殉于东侧的棺椁之间,头向均向南,与墓主人相反。在殉人墓中,还有殉狗的现象,在填土中一般殉狗 1—3 只,有腰坑的殉狗 1 只。在 M52 的南端,还有 3 座车马坑,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号坑埋 1 车 4 马,马背均向内,马是将腿捆绑后埋入坑内的。


                28楼2017-09-25 16:41
                收起回复
                  从以上 6 座墓的殉葬情况来看,8 个殉葬者中,除一个是 17 岁左右的女性青年外,其余都是未成年的少年。这是琉璃河西周墓葬中一种特殊的殉人现象。从殉葬的人数来看,也是西周墓葬中发现较多的一处。   在 1961—1962 年沣西发掘时,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中等规模的墓葬,在一侧的二层台上,殉葬 1 人,身旁还有随葬的蛤壳①。   1983 年,在沣西发掘了一座早周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室四周留有生土二层台,中间放一棺一椁。在墓底的腰坑中殉狗一只,在两侧二层台的中部各挖一个长方形士坑,坑内各埋葬 1 人,1 人头向与墓主人一致,1人则相反,均为仰身面向墓主人。殉葬者身上还随葬有石璧、贝、蛤蜊、骨管、碎玉片等物。   1960 年秋,在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了 4 座墓,在 M101 北侧二层台上殉葬 1 人,头向和葬式与墓主人相同。在墓主人前边的二层台上,还殉有牛腿和羊腿各一只。在墓葬附近发现一座车马坑,坑中有一车二马,车后还殉葬1 人。发掘者认为该墓的主人可能在生前是拥有车马的贵族。   1961 年又一次发掘张家坡墓地时,共发掘西周墓葬 124 座,车马坑 5 座,马坑 3 座,牛坑 4 座。其中有 41 座墓有腰坑,用以殉狗,13 座墓殉葬奴隶17 人,最多的一座是 M36,墓内殉 3 人,西侧二层台上殉葬 1 人,头向南,侧身,下肢微屈;南侧二层台上殉 1 人,俯身直肢;北侧二层台上殉 1 人,侧身,下肢交叉,口内含贝 7 枚。在墓的东端填土中,殉葬一具完整的鹿骨架,全身蜷曲呈伏卧状。   在西周时期用鹿殉葬还是比较罕见的,但殉葬车马比较多见。   1976、1978 年沣西发掘时,发现一个车马坑,内有 3 组车马,均为 1 车2 马,在其中一组马的后肢上边,横放着一个殉人,仰身直肢面向上。   早在 1955—1957 年沣西发掘时,在张家坡遗址就发现过 7 座车马坑,其中发掘了 4 座。在一号坑中,埋有一辆车两匹马和一个殉人,二号坑中,两辆车 6 匹马和一个殉人、四号坑埋有 3 辆车 8 匹马和一个殉人①。   西周时期,用车马作殉葬品比较盛行。作为殉葬的车马坑,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模,并有人随葬。车和马都是摆得整整齐齐,都是杀死后埋入的。实际上,车马坑也是西周墓葬的殉葬坑,因此,车马坑也是探讨西周埋葬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材料。   ①  《1961—1962 年沣西发掘报告》,《考古》1984 年第 9 期。   ①  《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 1962 年版。


                  29楼2017-09-25 16: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