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6,089贴子:71,038,918

晚清军事图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孤独的箭客


IP属地:安徽1楼2016-10-19 09:35回复
    至于某粉嘲笑清军水师不服猪明战舰,美其名曰拿出照片请问1840年有照相机这玩意?话说纳尔逊看到朱成功绝对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IP属地:安徽5楼2016-10-19 09:45
    收起回复
      第一次鸦片战争详细经过: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大清主要的海岸炮:

      大清8000斤级大炮,射程只有不到3公里

      鸦战英夷1826型12磅舰炮长炮射程1500码短炮1200码,都不到3里远,但是相比清军炮台差不多2公里的射程,相比清军炮台占优势。此炮在鸦战期间大清也在生产,英夷在吴凇炮厂缴获几门1826型12磅长炮,经试用与英炮性能一样,式样也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为中国字代替了王冠,直接拉回英舰上替换1826型12磅短舰炮

      至则亲历海洋厄山塞,增修虎门、南山、横档诸炮台,铸六千斤大炮四十座,请筹操练犒赏经费。十八年,英人马他伦至澳门,托言稽察商务,投函不如制,天培却之。禁烟事起,偕总督邓廷桢侦查甚力。——《清史稿。关天培传》
      根据清史稿来看,清军在虎门要塞的防御还是很强的,至于细节就不用关了,因为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清史稿的编辑者赵老傻是个对军事狗屁不通的东西,尤其是近代史这里他加入了太多个人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公在鸦片战争前的最大使命就是和为害一方的郑家余孽组成的海盗打仗,当然也可以算成做奴才不够的东西阻止人家反清复明。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关天培旗舰上的三门铜炮:

      威远将军级铜炮 在穿鼻海战中唯一震慑英夷的武器


      IP属地:安徽8楼2016-10-19 09:58
      收起回复
        不好意思我好想说错了8000斤级清军有很多。。9000斤的才是一门。。




        大约不能为害人物……因为清军的火炮射角有限、炮术又蹩脚,于是大清国的官员得出一个结论洋人有大仙护体,决定拿马桶熏死他们未果,又放火攻船可惜人家不是朱成功他们家打的武装商船,敢死队死的连毛的不剩


        英军完爆鞑清



        IP属地:安徽12楼2016-10-19 10:19
        收起回复


          清军在对付英军时使用过火攻船
          再比如在海上,清军水师就仿制一些夷船,最大的有49门火炮。虽说和英国比还是渣。但是其火力足以完爆明末清初的任何一艘战船。当然那艘经过某粉皮尺测量匹敌胜利号的郑家战场那艘无敌的。


          IP属地:安徽15楼2016-10-19 10:35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16楼2016-10-19 10:38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17楼2016-10-19 10:38
              收起回复
                清军武器装备情况:
                远程兵器:

                鸟枪算是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了 (虽然制式很混乱 至少名称是统一的
                战斗叉是东亚西部特色的刺刀 葛尔丹大军的火器就大量装备 可用于肉搏或充当发射架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清国开始拿出库存的燧发枪开始仿制,加上新传入的击发枪技术(图中第四把)制造了一批“新式鸟枪” 但质量仍和旧式火绳鸟枪一样,换了点火装置而已,提高了一点射速(节约点火绳时间)本质没有变
                两次鸦片战争中 清军武器大多数改为燧发枪 少数渣部队使用火绳枪 精锐发给击发枪和洋枪


                IP属地:安徽20楼2016-10-19 10:52
                收起回复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二年(1863年)七月,程学启部兵临苏州城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自天京往援,与北路淮军大战于无锡大桥角,太平军失利。是时,苏州太平军守将纳王郜永宽等发生动摇,与程学启部秘密接洽献城事宜。十一月初五,郜永宽等杀死守城主将慕王谭绍光,开城投降。但淮军入城后,太平军八降王率部屯居半城,不愿剃发解除武装,而是索要官衔及编制。为此,李鸿章采纳程学启的建议,诱杀了八降将,并遣散余众。
                  苏州杀降,尽管引起戈登的不满,一度闹得不可开交,但就李鸿章来说,毕竟消除了“变生肘腋”的隐患,正如其在禀母亲的书信中所称“此事虽太过不仁,然攸关大局,不得不为”。曾国藩接报后,赞赏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此后,淮军节节胜利。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被捕杀。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
                  当时,湘军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屡次诏催李鸿章率淮军前往会攻。李鸿章从自己与曾氏兄弟的关系考虑,染指金陵必会被认为抢功,而得罪曾氏。于是,他一面在苏、常按兵不动,一面掉头南下攻入浙江,结果惹恼了闽浙总督左宗棠,左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由此开始,二人做了一辈子对头冤家。五月十三日,李鸿章闻知湘军攻城地道将成,又因为朝廷一再催促,遂派刘士奇炮队及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营会攻天京。十五日,曾国荃出示李鸿章发来的出兵咨札,激示众将曰:“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众皆曰“愿尽死力!”,第二天,湘军终于攻克天京。事后,曾国藩曾执手向李鸿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江苏肃清,湘淮军将帅均得加官进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IP属地:安徽33楼2016-10-19 11:41
                  收起回复
                    系统把鸦片战争武器对比删了2楼这里重发一下。。插的有点奇怪
                    P1866的刺刀真别致

                    相反清国的木头疙瘩

                    传统的红缨枪(短矛)这个不多介绍了 相比明朝缩小了矛头 减轻重量 专注于刺

                    镗 可谓是明清最富盛名的冷兵器 清朝末年已经很少有明朝的 耙 和 钯 对付洋人线列步兵刺刀冲锋的需要 (个人猜测)拒敌于身外的设计 大面积装备镗 主要装备下层步兵(八旗 绿营皆有)


                    IP属地:安徽48楼2016-10-19 18:08
                    回复
                      北洋海军超勇级主炮炮房,有先进的液压装置,比纯靠手动复位的德国克虏伯架退炮较为先进





                      致远的210毫米主炮炮架,5.25号的主炮炮架同型,出处warship for export, 北洋水师舰船志也有相同的图,因为有液压装置,发射速度与一般架退炮较为先进,算是原始速射炮,真正的速射炮是带有复进机的。


                      IP属地:安徽56楼2016-10-19 19:43
                      回复
                        这是一份曾经服役于皇家海军舰队的外籍人士名单。
                        方伯谦 士班登
                        林永升 马那杜
                        叶祖珪 英弗莱息白
                        萨镇冰 们那次

                        下面的名单里显然是把刘步蟾的国籍弄错了
                        刘步蟾 马那杜
                        林泰曾 孛莱克柏林(黑王子)叶祖珪原先亦是在该舰实习
                        蒋超英 狄芬士
                        黄建勋 伯利洛芬
                        江懋祉 爱勤考特
                        林颖启 爱勤考特

                        除了名单上所列军舰之外,刘步蟾、林泰曾还在威灵顿等军舰上实习,饱经大西洋、地中海的风涛历练,1979年回国后得封游击衔。
                        严复留学时很被看好而提前回国,担任船政教习,1880年,到天津水师学堂担任洋文教习,然而,他被讥笑上课很烂……很烂……
                        刘步蟾所实习的马那杜级当时属于大型的远洋主力铁甲舰,其中马那杜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旗舰,也是当时少有的排水量万吨以上的大型铁甲舰。对于刘步蟾来说,那时就与旗舰结缘,而且远比琅威理在英国时服役军舰牛逼哄哄得多。

                        它是罕见的5桅战舰。撞角型艏、巡洋舰尾、火炮沿船体长度方向的舷侧布置、适合排成纵队队形作战,也可以称做战列舰。

                        下图是萨镇冰等人在留学期间的课表,虽然课业艰辛,但是留学机会难得,他们都十分努力,不给中国人丢面子。
                        然而除了堂课以外,中国留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比如挖垒爬桅杆等,就比英国学生逊色得多了,严复曾经在他的书信里记叙这件事情,然而他们的想法大概是,人种不如人家,拉倒吧!

                        因为身体素质的孱弱,如刘步蟾曾因病离舰,何心川因病提前回国,留学德国的王庆瑞开刀致死(蛮可怜的,只是手腕疔疮),魏暹也被医生诊断身体不适,令其回国。留学法国学习制造的梁炳年亦因病客死异乡。


                        IP属地:安徽67楼2016-10-19 22:30
                        收起回复
                          海军世家,这再一次显示了福州对于中国海军的意义,很多海军世家都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

                          首先是沈家。

                          萨家。身为厦大学子对萨家还是很有感情的哈。

                          当然就是还有方家了,这里就不贴了。
                          那里明明白白地写着方伯谦被冤杀,呵呵,他冤他MB


                          IP属地:安徽69楼2016-10-20 08:36
                          收起回复




                            图为萨镇冰在担任"康济"舰管带时的照片,三条金线当时阶为"游击"(相当於现在的中校);右图是他担任副督统职(相当现在的少将)时所摄.


                            IP属地:安徽71楼2016-10-20 08:46
                            收起回复
                              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 - 提督——中将,以下是刘步蟾,林泰曾两海军少将 -总兵

                              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有少 校(守备)的,比如平远舰长李和。

                              这款军服设计,一直延续到清末新军,不过不是在手臂而是在脖子上。

                              正都统,职任总统官(军指挥官)

                              副都统,职任统制官(镇指挥官,相当于师长战时可能是军长比如段祺瑞、冯国璋)

                              协都统,职仟统领官(协指挥官,相当于旅长)

                              正参领,职任统带官(标指挥官,相当于团长)

                              副参领,职任一等参谋官

                              协参领,职任管带官(营指挥官)


                              IP属地:安徽72楼2016-10-20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