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1,213贴子:70,825,365

晚清军事图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孤独的箭客


IP属地:安徽1楼2016-10-19 09:35回复
    至于某粉嘲笑清军水师不服猪明战舰,美其名曰拿出照片请问1840年有照相机这玩意?话说纳尔逊看到朱成功绝对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IP属地:安徽5楼2016-10-19 09:45
    收起回复
      1840年照相术才发明…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0-19 09:50
      收起回复
        第一次鸦片战争详细经过: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大清主要的海岸炮:

        大清8000斤级大炮,射程只有不到3公里

        鸦战英夷1826型12磅舰炮长炮射程1500码短炮1200码,都不到3里远,但是相比清军炮台差不多2公里的射程,相比清军炮台占优势。此炮在鸦战期间大清也在生产,英夷在吴凇炮厂缴获几门1826型12磅长炮,经试用与英炮性能一样,式样也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为中国字代替了王冠,直接拉回英舰上替换1826型12磅短舰炮

        至则亲历海洋厄山塞,增修虎门、南山、横档诸炮台,铸六千斤大炮四十座,请筹操练犒赏经费。十八年,英人马他伦至澳门,托言稽察商务,投函不如制,天培却之。禁烟事起,偕总督邓廷桢侦查甚力。——《清史稿。关天培传》
        根据清史稿来看,清军在虎门要塞的防御还是很强的,至于细节就不用关了,因为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清史稿的编辑者赵老傻是个对军事狗屁不通的东西,尤其是近代史这里他加入了太多个人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公在鸦片战争前的最大使命就是和为害一方的郑家余孽组成的海盗打仗,当然也可以算成做奴才不够的东西阻止人家反清复明。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关天培旗舰上的三门铜炮:

        威远将军级铜炮 在穿鼻海战中唯一震慑英夷的武器


        IP属地:安徽8楼2016-10-19 09:58
        收起回复
          不好意思我好想说错了8000斤级清军有很多。。9000斤的才是一门。。




          大约不能为害人物……因为清军的火炮射角有限、炮术又蹩脚,于是大清国的官员得出一个结论洋人有大仙护体,决定拿马桶熏死他们未果,又放火攻船可惜人家不是朱成功他们家打的武装商船,敢死队死的连毛的不剩


          英军完爆鞑清



          IP属地:安徽12楼2016-10-19 10:19
          收起回复


            清军在对付英军时使用过火攻船
            再比如在海上,清军水师就仿制一些夷船,最大的有49门火炮。虽说和英国比还是渣。但是其火力足以完爆明末清初的任何一艘战船。当然那艘经过某粉皮尺测量匹敌胜利号的郑家战场那艘无敌的。


            IP属地:安徽15楼2016-10-19 10:35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16楼2016-10-19 10:38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17楼2016-10-19 10:38
                收起回复
                  清军武器装备情况:
                  远程兵器:

                  鸟枪算是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了 (虽然制式很混乱 至少名称是统一的
                  战斗叉是东亚西部特色的刺刀 葛尔丹大军的火器就大量装备 可用于肉搏或充当发射架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清国开始拿出库存的燧发枪开始仿制,加上新传入的击发枪技术(图中第四把)制造了一批“新式鸟枪” 但质量仍和旧式火绳鸟枪一样,换了点火装置而已,提高了一点射速(节约点火绳时间)本质没有变
                  两次鸦片战争中 清军武器大多数改为燧发枪 少数渣部队使用火绳枪 精锐发给击发枪和洋枪


                  IP属地:安徽20楼2016-10-19 10:52
                  收起回复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二年(1863年)七月,程学启部兵临苏州城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自天京往援,与北路淮军大战于无锡大桥角,太平军失利。是时,苏州太平军守将纳王郜永宽等发生动摇,与程学启部秘密接洽献城事宜。十一月初五,郜永宽等杀死守城主将慕王谭绍光,开城投降。但淮军入城后,太平军八降王率部屯居半城,不愿剃发解除武装,而是索要官衔及编制。为此,李鸿章采纳程学启的建议,诱杀了八降将,并遣散余众。
                    苏州杀降,尽管引起戈登的不满,一度闹得不可开交,但就李鸿章来说,毕竟消除了“变生肘腋”的隐患,正如其在禀母亲的书信中所称“此事虽太过不仁,然攸关大局,不得不为”。曾国藩接报后,赞赏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此后,淮军节节胜利。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被捕杀。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
                    当时,湘军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屡次诏催李鸿章率淮军前往会攻。李鸿章从自己与曾氏兄弟的关系考虑,染指金陵必会被认为抢功,而得罪曾氏。于是,他一面在苏、常按兵不动,一面掉头南下攻入浙江,结果惹恼了闽浙总督左宗棠,左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由此开始,二人做了一辈子对头冤家。五月十三日,李鸿章闻知湘军攻城地道将成,又因为朝廷一再催促,遂派刘士奇炮队及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营会攻天京。十五日,曾国荃出示李鸿章发来的出兵咨札,激示众将曰:“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众皆曰“愿尽死力!”,第二天,湘军终于攻克天京。事后,曾国藩曾执手向李鸿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江苏肃清,湘淮军将帅均得加官进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IP属地:安徽33楼2016-10-19 11:41
                    收起回复
                      明时中国火器大规模装配军队,可以说在当时世界一流,可到清,停滞了数百年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6-10-19 12: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