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殿吧 关注:1,688贴子:12,559
  • 3回复贴,共1

《岭南春秋·南汉风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段易被遗忘的时期,这是一段不容忽视的时期。

一个商业繁荣经济富足,财力毫不逊于列国的王朝,
一个拥有灿烂文化,又弥漫着浓厚宗教气息的南国,
一个举国上下竟然盘踞着数万刑余之人的漆黑地带。

这是明君和贤臣的清明时代,
这是猛将与权阉的绚丽舞台,
这是桀纣同妖姬的极乐世界。

广州的城市建设被进一步深化,
大批精英人才纷纷在岭南涌现,
五代时规模最大起义于此爆发,
安南地区的历史,甚至也从此被改写……
千年以前,曾真实存在过一个南汉国,她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如何衰亡的?
《南汉风云》不定期更新中,欢迎拍砖。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12-08 09:03回复
    003. 一战成名(2)
    成亲之日,端州张灯结彩,人们目睹来自封州的“高富帅”刘隐一行到来。他们走的是水路,既然有水,那就有船。但没人能想到,护城河上停泊的船内,埋伏了无数的精兵。苏章,就在其中的某一艘船内,他被刘隐任命为这次行动的第一执行人,此时的任务就是静待时机。
    偶有微风吹过,水面皱起几道波痕,喧嚣覆盖了盔甲武器间的摩擦声响,而这天的夜幕很快就降临了。
    苏章等人在拥挤的船内憋了一整天,终于盼来时机,收到信号后随即打入端州,攻杀谭弘玘!(老谭大概心想,不带的啊,这泰山大人的有效期连一天都没到啊!)假如谭弘玘能够想起,在十年前的一个夜晚,北方的兖州也有一位岳父大人,被上门女婿放逐这件旧闻的话,面对刘隐的爽快回应,他兴许就会犹豫几下了吧。
    苏章等人没有在端州停留多久,继续顺江东下,最终也一举拿下广州,卢琚被杀。二人的首级双双被摆在刘隐面前,广州城被拿下竟如此迅速,虽身为牙将,但之前苏章可能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这回算是大功一件。
    现在广州是打下来了,但此时刘隐显然没有资本和能量去占据、消化它。所以,刘隐还是得先学会借助朝廷的力量,毕竟自己是要靠“师出有名”说事的。不久后,在湖南尴尬了一阵子的薛王李知柔,被刘隐迎接到了广州。据说在他进城时,刘隐安排了盛大的军队仪式,让这位远方来客感受到了万分的盛情。
    被感动了的薛王(“深德之”)立即表示要上表,任命刘隐为广州的行军司马!
    “那个,还要劳烦王爷加几句话……”刘隐不好意思地打断了下兴奋中的薛王。
    “原来如此,真不愧是壮士啊。”苏章的英勇事迹一经被上报后,薛王上表朝廷的同时,顺便任命其为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实际上仍是刘隐的副手。史称薛王“委以兵赋”,相当于是把兵权全交给刘隐了,所以不难理解苏章此战的精彩表现,对刘隐上位是有不小的意义。
    苏章的故事姑且先讲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另一个在十年前坑了岳丈的女婿,大家可能想起来了,他姓朱,单名瑾。在刘隐高升这会儿,朱瑾和他的堂兄朱瑄,正被他们的结义兄弟朱温揍得鼻青脸肿。
    调侃之余,还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谭弘玘的女儿,在那之后她又如何了?
    刘隐若不杀她,甚至能善待她,自然是最好的结局。虽然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我实在想不到除此以外,在那个年头,作为一个失败投机者之女,她还能够有什么更好的归宿,不是么?


    IP属地:上海4楼2015-12-08 09:11
    回复
      004. 韦宙嫁女
      该来谈谈主角了。刘隐兄弟的家世,还得从其祖父说起。
      他祖父的名字,有刘仁安、刘安仁两种说法。有史料如《十国春秋》记载,南唐烈祖为避刘岩祖父讳,还将在杨行密时代就受宠的将领王安更名为王会。由于《旧五代史》、《册府元龟》等成书较早的史料作“刘仁安”,所以这里我也采用刘隐兄弟祖父名刘仁安的这个说法。
      南汉刘氏的祖籍,“彭城说”已被不少前人所驳,较不可信,所以我也采用“上蔡说”,即刘氏祖籍为上蔡。
      而对南汉刘氏讨论较多的是其族属,这是由于在上个世纪,有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一些大家们在“汉族说”之外,提出了看似有新意的“大食说”和“俚獠说”,但这两种结论在论证方面仍缺少有力的实据,反而自身的主观推测成分较多。所以在没有新发现足够有力的史料被发现之前,我们只能继续承认南汉刘氏的族属,正如史籍记载那样——是自河南上蔡迁居至岭南的汉族。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认为,刘仁安是到闽粤一带经商,并在此定居的上蔡籍商人,此外史籍对他的记载并不多。而其子刘谦,即刘隐兄弟的父亲,在南汉史上算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位刘氏主人原名刘谦望,字德光,后改名刘知谦。“刘谦”是后世史家为避讳后汉高祖刘知远,而改成的名字,不过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仍称他为刘谦。
      唐懿宗咸通年间,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在广州任职期间做出了一个令大伙儿可能都会大跌眼镜的决定:将自己弟弟的爱女(按《新唐书》记载,应不是“兄女”),嫁给一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校!
      而这位幸运儿,就是刘谦。
      在那个时代,本就要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作为京兆大族,韦家岂能不为这事炸锅?家族成员和幕僚们纷纷劝阻韦宙的这个决定,这其中就包括韦宙妻子的竭力反对,直言道:“此人非我族类,侄女嫁给他只会招来非议!”
      《旧五代史》记“妻以非其类,坚止之”,《北梦琐言》记“其内以非我族类,虑招物议,讽诸幕僚请谏止之。”值得留意的是,很多人因这些记载,就断言刘谦及其后人不是汉族,这是不对的,由语境来看这里的“族类”当指门第之意,而非指代民族。
      韦宙自然不会随便将自己的亲侄女乱嫁出去,而就在这时,一句和众人不协调的声音出现了:“诸位之言我心领了,只是我心想,韦家的子孙,恐怕以后就要依靠他了啊。”说这句话的,正是韦宙的弟弟韦岫。韦岫在那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看人比较准,比如曾预言当时的新科进士卢携必有大用(后果然成为僖宗朝重臣)。再插句题外话,那位在后唐年间和豆卢革一起倒霉的那位韦说,就是韦岫的儿子。
      连女方的父亲韦岫都同意了,旁人还能说什么,这门婚事就这么敲定了!韦宙最终还是将侄女嫁给了刘谦。
      史称刘谦“职级甚卑,气宇殊异”,韦宙正是看中了他的“状貌非常”,又或者是刘谦曾借某事展示过自己的非凡之处(当然不会是变魔术了),才令韦宙等人对他非常赏识,有了嫁女之心。
      至于为什么嫁出去的是他侄女,而不是他女儿,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韦宙自己没有女儿,或者女儿已经嫁出去了;第二,韦宙的这位侄女比较跋扈,没人敢娶,韦宙觉得刘谦可能是个好的托付者,而且以他的身份他也不会拒绝。这第二点,倒并不是我在瞎说,后来正是这位韦夫人,剥夺了南汉开国皇帝刘岩的亲生母爱。
      公元873年,即唐懿宗去世那年,韦夫人为刘谦生下了刘家的长子,这就是刘隐。而刘谦在这段时期发迹迅速,确实没令岳父韦宙失望。乾符年间,黄巢自广州北还后,湖南岭南一带盗贼丛生,刘谦前往招抚或剿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后于中和三年(883)被刘崇龟上表封为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得到了第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在任期间,刘谦招兵买马,发展军备,妥善经营,史称“境内肃然”。
      只是到了乾宁元年(894)冬,刘谦病重,他的人生列车即将到达终点。
      临终前,他召来自己的儿子们(其中是否包括韦夫人所生次子刘台,则不得而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最后一番话:“今五岭盗贼方兴,吾有精甲犀械,尔勉建功,时哉不可失也!”
      在任十多年间,通过一番苦心经营,刘谦将封州兵力抬高到了五位数的高度,且有战舰百余艘,这在当时的岭南确实已经算是很强大的一支力量了。可以说,正是刘谦为儿子们练就了一批强大的军事队伍,奠定了封州刘氏集团的坚实基础,他的作用是不容后人忽视的。
      刘隐,字昭贤,时年二十一岁。在父亲死后,身为长子,他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其刺史之位。


      IP属地:上海5楼2015-12-08 09:14
      回复
        005. 英雄面貌
        年轻的刘隐接过了父亲的重托后,在任上“用法清肃”,进一步提高了封州集团的实力。通过平定谭卢二人,刘隐得以将势力范围由封州推进到了岭南东道军区的心脏部位——广州。而广州从此成为了刘氏家族的家,直至七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
        尽管如此,当地不服刘隐的依然大有人在,比如时任韶州刺史的曾衮。
        曾衮何许人也?史书记载,早在懿宗年间平安南时,这位曾衮就在高骈麾下充任小校为其效力。僖宗年间,曾衮接过了高浔的节仗(被黄巢部将李详大败的那位高浔),继任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镇守大唐帝国南疆。能力不甚出众的曾衮似乎运气还不错,但好景不长,广明元年(880)安南发生兵变,无力平乱的曾衮只得从率少数军队狼狈地逃往邕州(今广西南宁)。
        也有说法认为唐末出现的两位“曾衮”非同人,而本文则将这两个“曾衮”认作是同一人,特此注明。
        刘隐平定谭卢两周年后,曾衮突然又出现了。虽然今非昔比,曾衮的身份已经阴差阳错地降到了韶州刺史,但他对刘隐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新人正是一点也不感冒,而且他正意欲卷土重来,准备拿下广州,扫一扫这十数年来的晦气!为此,他还与广州的州将王環(又作“王怀”)约定好,让他届时率战舰部队响应,双管齐下一举攻陷广州!在曾衮眼中,他认为自己即将再度成为一方重镇的大员,老天爷还是眷顾他的!
        每个人都有胸怀理想的权利,但理想和做梦终究还是两码事。如此胸有成竹,对拿下广州信心满满的曾兖,在他的计划中已经遗漏了重要的一点,也是致命的一点,那就是他似乎没有好好评估过刘隐的实力。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十二月,前方急报:韶州刺史曾衮率军自北来袭!
        得知消息后,刘隐亲自率军前往阻击敌军。令曾衮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竟然干净利落地一战击破了自己的军队,并趁机打下了韶州一带(当然曾衮和内奸王環也大概会死的很难看)。不久,曾衮的余部刘潼收复浈阳、浛洭,刘隐再度率军讨伐,将刘潼击斩。
        平定曾衮、吞并韶州后,刘隐的威望大增,刘氏在岭南东道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刘隐此人不简单,他并非是幽州张直方、魏州乐从训之流能比得上的,他和这些衙内有着根本的区别。曾衮可能并不知道,在其父刘谦死后,刘隐正在贺江一带守丧,军中一些跋扈分子看刘隐年纪轻轻,就联合百余人计划发动兵变,取代刘家十数年的地方统治。
        二十出头的刘隐,在得知紧急情况后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集合了亲军,在一夕之间杀尽乱党,初露锋芒!
        好比精铁打造成的一把利刃,奇快无比,出鞘时每令敌人措手不及——这,才是南汉初代奠基者刘隐的真面目。


        IP属地:上海6楼2015-12-08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