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65贴子:644,395
  • 3回复贴,共1

大雁塔原本有几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5-11-30 21:45回复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贮藏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经像而建造,最初是五层,武则天时期改建,一般认为此时改建为十层,现存为一座七级方塔。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首诗: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该诗作者是岑参,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秋。岑参与高适等人同登大雁塔作此诗。注意”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两句,说明此时大雁塔为七层,与现在一样。这和武则天时期改为十层相矛盾。况且这几十年没有战争,也不可能把十层再改成七层,没有必要。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诗人章八元又写了《题慈恩寺塔》一诗:
    “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仙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两句诗,似乎是在讲大雁塔有十层,每层四门,总共四十门。难道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还有心思和国力把七层塔建为十层吗?
    而且,岑参的“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数字较散,但比较写实,而章八元的“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都是整数,读来上口,颇具律感,就如同杜牧《江南春》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一样,其所用数词大概是为了诗词的韵律考虑,并非实指。
    北宋宋敏求所撰《长安志》,并未说明武则天时改建大雁塔为几层,而稍晚的张礼却在《游城南记》中指出,武则天时大雁塔曾重加营建至十层。《游城南记》的可靠性显然不会比《长安志》高。也许张礼的依据就是章八元的诗,则更值得怀疑了。
    此外,如果说大雁塔加为十层,那么从现在塔的上下收率来看,若上面再加三层,最高的一层塔身将很小,整座塔的轮廓会形成一尖锥状体,这与我国古代一般楼阁式砖塔的形象明显不符,与我国古代建筑追求相对舒展、深远的屋盖相去很远。
    我本人认为,大雁塔经武则天时期改建后,一直是一座七层塔,所谓大雁塔曾被改建为十层的说法,乃后人附会臆测出来的,纯属子虚乌有。
    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IP属地:山东3楼2015-11-30 22:13
    收起回复
      @杯子盖国主0
      @有种落后叫先进
      @arnocrash
      @christzhou
      @Narsil_essenya
      @806238155
      @五纵十六行
      @得闲琴客
      @曲水流觞00005
      @MiguelWang


      IP属地:山东4楼2015-11-30 22:18
      收起回复
        国主兄说两句吧
        @杯子盖国主0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03 21: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