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黜吧 关注:7,875贴子:101,047

回复:从古代典籍窥视神秘的上古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另外,昆仑山脉可以说是世界岛的中心位置,如果高等生命以这里作为造人的主要基地之一,人类可以轻松的向东或者西迁徙,比选择世界上任何一处地方都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山海经》的记载中,关于“扶桑”的概念,即日出之地的变化,可以看出东方人类是一个由西向东迁徙的过程。在高等生命或其直接代理人(即黄帝等)的世界观中,“扶桑”原本指的是北美大陆,所谓的“扶桑树”据专家考证,指的是墨西哥产的被称为龙舌兰的植物。但是上古人类不能理解,只能不断地向东追寻日出之地。所以,在上古人类的世界观中,日出之地从陇山、到华山、到泰山、再到蓬莱岛,一直在变化。
还有世界岛各民族的世界观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日本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太阳是从他们的土地上升起的,是当之无愧的“扶桑之国”,所以他们的国旗、军旗都是大太阳。宫玉海教授在他的书中也考证了,“蓬莱三岛”指的正是日本本岛、北海道和库页岛。所以,日本人的自信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另外看一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星月,而伊斯兰教主要存在于阿拉伯国家,也就是说,中东地区的人们的世界观中,认为他们所处的地方正是星月升起的地方,即西方。由此可见,世界岛上的居民在历史上拥有同一个世界观。
一个东方,一个西方,昆仑山脉正好处在两个世界的中间位置,是一个隐形的分界线。为什么昆仑山脉“恰巧”是世界的分界线?为何中东地区会和中国大陆有一样的世界观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只有人类共同从昆仑山脉出发,方向相反,才有了日出和星月之地的概念,才有了东西方的概念。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29楼2014-05-29 23:23
回复
    从第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上帝不忍心毁掉他们精心打造的艺术品的心理,放逐亚当夏娃这一决定,一定是在“泰坦议会”激烈辩论之后给出的折中的处理方式。只要是放逐,不是毁灭,上帝中的“改革派”,即亲自打造这些艺术品的高等生命,就有操作的空间,就有机会为他们的艺术品的生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而亚当夏娃的离开,是在“决定”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的。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在“泰坦议会”辩论的过程中,亚当夏娃已经繁衍出了一批后代,并开始迁徙。后来天帝又将这些艺术品“回收”继续改造,大洪水之后投放到高加索山脉脚下继续繁衍。少部分混在其青藏高原避难的艺术品,在洪水退去的过程中随着大部队一起迁徙,留在了昆仑山附近。
    这些“漏网之鱼”能混迹在迁徙的大部队中,却又只留在了昆仑山脚下,本是一件费解的事情。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上帝中的改革派一方面在“泰坦议会”中积极争取,一方面暗中帮助,这些“漏网之鱼”没有被投放到寒冷的高加索,在环境相对良好的昆仑山脚下生存了下来。当“泰坦议会”给出“决定”,“漏网之鱼”已经很好的生存并繁衍起来,形成了既成事实。“决定”已认可了艺术品的生存权利,所以反对派也不好说什么,高等生命不同派别之间达成共识,默许了这一既成事实。但是,基于以上所述的三点考虑,这些“漏网之鱼”被限定在了昆仑山附近。
    楼主认为,月氏的出现就是这样的。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31楼2014-05-29 23:26
    回复
      好文!


      132楼2014-05-30 10:53
      回复
        不更了么?。。。求继续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3楼2014-05-31 15:05
        回复
          关于这个问题,楼主曾经思考良久。楼主认为,月氏人不是不想报仇,而是不敢报仇。这“不敢”,不是因为怕他们打不过匈奴,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论战斗力,月氏人战斗力超群;论战略形势,西域各国已经对匈奴怀恨已久,而且现在汉朝正在建立统一战线,形势一片大好;论感情,月氏人与匈奴人不共戴天。所以,月氏的迁徙,尤其是拒绝了汉朝的拉拢而迁徙,就显得十分不可思议。
          为什么楼主说月氏人是因为“不敢报仇”呢?这“不敢”的恐惧心理又来源于哪里呢?
          楼主认为,能有迫使月氏人放弃复仇心理的,只能是更强大的力量的干预。这“干预”来自于他们敬畏的神明,即高等生命。只有他们世代崇拜敬畏的神明给予的指示,才能迫使月氏人压抑住愤怒、压抑住复仇的心理,才能迫使让月氏人不得不走上艰辛的逃亡之旅。
          也许事情是这样的……(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一天,月氏举办了例行的祈福通灵祭神明的仪式,首领祭祀手舞足蹈,疯疯癫癫地等待与神明的沟通,忽然,电话接通了。神明的形象出现在祭祀的脑海里,经过唧唧歪歪一顿寒暄之后,神明告诉祭祀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这“决定”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官方口吻版)
          神明:万物须有灵,苍生应有道,闻汝等之召唤,传上天之安排。今日吾来,有一事相告。
          祭祀:请明示。
          神明:勿寻仇于匈奴,勿结交于汉邦。
          祭祀:为何?请明示。
          神明:天机不可泄露。
          祭祀:吾等当如何?
          神明:弃日之扶桑,入夕之乌巢。寻星月之升起,享吾等之庇护。
          祭祀:请明示。
          神明:哈哈哈哈哈
          祭祀:喂?喂?喂?喂?喂?喂?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日常口吻版)
          神明:今天正好有件事要告诉你们。告诉你们头儿,不要去找匈奴人寻仇了,也不要跟汉族人交往了。
          祭祀:为啥?
          神明:天机不可泄露。
          祭祀: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神明:往西走就行啦,不会亏待你们的。
          祭祀:啥意思?
          神明:哈哈哈(自己想去,还能啥都告诉呢?这智商,哎~)
          祭祀:喂?喂?喂?喂?喂?喂?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然后,祭祀向月氏首领转达了神明的指示。月氏王也很困惑:啥意思?为啥?凭啥?再确认一下。
          之后举行数次通灵祭神明仪式,神明依然是这样的指示,而且措辞更加严厉了起来。神明最严厉的措辞应该是这样的:怎么还没搬?再不搬就要被强拆啦!让你们搬就搬,哪那么多废话?
          月氏王天不怕地不怕,但不得不屈服于神明的意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族人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最终不得不服从了神明的安排,决定举族西迁。经过数年的准备,西迁从决定变成了行动。
          楼主认为,事情大致就是这样的。
          月氏神秘消失的原因,是月氏决策层在高等生命的授意下,经过权衡利弊得失,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西迁过程中,除携带了必要的生活物资、战备物资之外,其它物资凑没有携带,例如工艺品、记事簿等。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34楼2014-06-01 00:25
          回复
            所以,如果月氏消失是因为高等生命的干预,那么,为什么高等生命要做出这样的指示?或者说,从这样的指示能看出高等生命对于月氏等艺术品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推广一下,高等生命对于艺术品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关于这些问题,楼主想放到后面的几个部分,结合其它内容慢慢解释。
            在最后解释“红色实线”的时候,会解释为何匈奴人敢羞辱月氏人,甚至羞辱汉高祖。
            后面准备写【古罗马人和泛阿拉伯人在天帝世界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为何将这两部分放在一起呢?是因为这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相似的。
            之后是【古希伯来人在天帝世界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和作用】
            明儿再写 吧,又深夜了。。。。。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35楼2014-06-01 00:25
            回复
              以上两图为洪水尚未完全退去的时间段内。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37楼2014-06-01 00:27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38楼2014-06-01 00:27
                回复
                  至此,世界人口布局已经出现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39楼2014-06-01 00:27
                  回复
                    楼主上述的三个图,算是对之前内容的一个总结吧。后面还有一个图,在后文写关于【古罗马人和泛阿拉伯人在天帝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和总用】的时候一同贴出来。是文明战争示意图,同时 ,通过图示可以更清晰地证明楼主的观点,中东地区乃至西域各民族的相貌,都是经过基因交流之后的结果。上古时期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明天再写吧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40楼2014-06-01 00:28
                    收起回复
                      【古罗马人和泛阿拉伯人在天帝世界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和作用】
                      请先看一下第136和138楼的示意图。红色区域代表天帝嫡系子民的分布,蓝色代表艺术品的分布。楼主认为,上古人类就是这样,由青藏高原和诺亚方舟泊点这两个原始区域迁徙到世界各地的。
                      为啥尼罗河流域没有出现人类呢?尼罗河流域三面环沙,背面临海,尼罗河定期泛滥,上古时期简直就是片荒地。经过两氏中央帝的改造,这片土地上才有了文明。埃及居民上古时期经历了三次灭族战争,第一批居民应为共工氏的臣民,古籍记载共工氏是被册封在了埃及地区,或者说是被流放到了埃及地区,建立了现在叫做“前王朝时期”;史载“共工为上相,柏煌为下相”,“相”为东北非地区,“上下相”对应着古埃及的北埃及和南埃及。
                      共工氏争夺中央帝失败后,黄帝的后裔大禹携其部分子民迁往埃及,灭了共工氏的子民,这是第二批,对应着所谓“早王朝时期”。中央帝退隐之后,人类自治,埃及被其它势力不断地占领和清洗,史料记载详细,楼主不累述。
                      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楼主认为,上古时期除了雅利安人等艺术品之外,世界各地基本都是天帝的嫡系子民。青藏高原据点迁徙出去的人类,向西到达了两河流域,向东沿青藏线抵达蒙古高原和中原,沿川藏线抵达四川盆地,沿滇藏线抵达南越地区。
                      留在青藏高原上的,成为了吐蕃人的祖先。
                      沿青藏线迁徙到中原地区的人类,建立了华夏文明。其中一支迁徙到了蒙古高原,成为了匈奴人的祖先。迁徙到东北亚地区的,成为了肃慎人、苦夷人的祖先。
                      沿滇藏线迁徙到南越地区,即现东南亚的,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原住民。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41楼2014-06-04 00:05
                      回复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青藏高原以西的地理。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43楼2014-06-04 00:06
                        回复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青藏高原以西的地理。
                          从欧洲大陆到达中国大陆的最快路径只有两条:1.土耳其-伊朗高原-阿拉山口-河西走廊,这也是丝绸之路的其中一条线,咽喉位置是阿拉山口;2.经大宛国(现哈萨克斯坦)-天山北麓-河西走廊,咽喉位置是伊犁河谷。当然第二条路线也可以走蒙古高原,但是不如走河西走廊方便,这条路线是沙俄东扩的路线。总之,河西走廊都是最后的咽喉隘口。
                          除此之外,走其它路径都是十分费劲的,要么路程太远,要么天堑阻拦。相比较欧洲大陆、伊朗高原、印度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便捷陆路可以选择,中国大陆简直就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大家也能理解为何《魔兽世界》中的熊猫人的出生地是一个岛了吧?从世界地形图上来看,中国大陆真正地就像是一个岛。
                          相比较西0方世界(包括中东地区)上千年来的战争,动不动就灭族、毁城相比,上千年来从未中断的华夏文明也得益于这有绝对优势的地理位置。这绝不是巧合,楼主在最后一部分将展开论述。
                          由此可见,如果将中国大陆看做被守护的核心地区,把雅利安人看做主要矛盾,那么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可以说是核心地区的重要前哨阵地,阿匹斯山脉地区可以说是“战略大后方”。这样在客观因素上造成了“前方有阻碍、后方有牵制”的格局,这种情况下,雅利安人东进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除了地理上的因素,我们在看看从文化(宗教)上的因素。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44楼2014-06-04 00:07
                          回复
                            在讲文化上的因素之前,楼主再发一个图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45楼2014-06-04 00:08
                            回复
                              在讲文化上的因素之前,楼主再发一个图
                              这幅图是上古时期战争对弈示意图,时间段如右下角所示。大夏(古罗马)、安息(波斯)等与雅利安人部落之间互相征战。战争是流血牺牲的过程,也是民族融合的过程。交战最频繁的地区,也是民族融合最快的地区。图中紫色代表民族融合。楼主认为,现在中东人民的相貌之所以看起来有白种人的特征,正是因为上古时期的战争导致的民族融合所致。所以,他们的头发、眼睛依然是黑色,与日耳曼人还是有显著的区别,只不过在原有基础上具有了高鼻梁、深眼眶、高眉骨等这样的外貌特征。
                              也许有网友有问题了:穆斯林与基督徒水火不容,怎会形成如此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呢?
                              是的,这个问题不错。但是楼主要提示,注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兴起的时间,都是在公元元年附近。公元元年之所以是公元元年,是因为据说这一年耶稣诞生,所以在西方历法中将这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也就是说,公元纪年法与宗教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在两大宗教诞生之前,世界各地人民的信仰几乎是一样的(宗教=信仰+大棒)。正是因为两大宗教的产生,所以才会有了对立。关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意思的地方,楼主在后文中说。
                              也就是说,在两大宗教形成规模之前,人们发动战争的原因一般都是为了争夺资源,而没有什么宗教战争。所以,上古时期即使战争了,不同部落之间也的信仰上也不会有太多的隔阂、歧视。
                              打个比方。在古代村子里一般都是邻村互娶。有两个村为了争一片耕地,曾经打得不可开交。但后来问题解决了,时间长了,仇恨小了,两村的年轻人一样该嫁就嫁、该娶就娶。同理,当战争结束了,大家都混居在一起了,几代之后通婚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现象。所以,民族融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另外,雅利安人是天帝打造的艺术品,他们自己都欣赏自己,何况他族呢?长得漂亮、身材又好,换了谁不想Cao一下?不好意思,粗俗了,应该这样讲:雅利安人长相俊俏、身材窈窕,换了谁不会心生爱慕呢?
                              楼主认为,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也是宗教产生的导火索。因为一旦通婚,氏族部落之间的区别将会逐渐消除,包括血统的、文化的、生活习俗等区别都会消除。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扩大,将会破坏了天帝的世界战略格局。如果青藏高原以西的人类都不分彼此了,那么青藏高原以东的嫡系子民将处于压倒性的战略劣势中。
                              那么如何阻止民族融合这一趋势,恢复之前的战略平衡呢?只有从观念上,使人们互相抵触、排斥、偏见,才能实现这一目的。也就是说,仗该打还得打,经常打打局部战争是好的,但最好不要出现毁城灭种这样恶劣的战争就好。日耳曼人南下覆灭了古罗马帝国,辉煌的古罗马帝国变成了遗迹,我想,这场战争正是加速了高等生命决定使用“宗教”这一思想枷锁的催化剂。
                              (PS:覆灭古罗马帝国的那场战争,高等生命没有出手,也许他们后悔了。所以之后的世界级战争中,高等生命出手了,例如二战。阴面是高等生命所为,阳面是“委托”犹太人所为。后文“古希伯来人”那一部分适当展开一下。)
                              有了宗教,还是对立的宗教,战争将不再是为了争夺资源这么单纯,更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变成了宗教战争。这样一来,即使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的后裔混居了,也不会混血,可以阻止大规模民族融合的进程,维持天帝的战略平衡。
                              好了,我们继续看两地区文化上的因素。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47楼2014-06-04 0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