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吧 关注:235,007贴子:4,257,435

钱荒为什么又来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财收益率提升、吸储竞争白热化,都是“钱紧”的标志。
钱荒的背后实际是常态化的“钱紧…。


1楼2013-12-24 09:02回复
    在我国,只有银行才能吸收存款,同时存款利率非常低,目前年利率只有3%。另一方面,贷款市场却非常火爆,愿意出高价贷款的机构有的是。这就意味着,哪个银行能吸收到更多存款,则其通过放贷赚取的利润就会更多。为了吸储,各家银行都在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它们推出的“保本”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揽储的手段。
    据银监会数据,2004年以后理财产品每年有达到50%以上的增长。益普财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而银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148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7943款,全年超过4万款无悬念,比去年又井喷式增长。这种变相揽储相比正规储蓄还有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前者的去向自由,而后者受到中央政府的种种政策限制,比如不许贷给房地产业、不许贷给地方政府等等,而变相揽储得到的资金却可以突破限制使用,因此更受银行青睐。


    2楼2013-12-24 09:02
    回复
      2025-09-22 15:29: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钱荒只是“钱紧”的一种特殊表现
      在“钱紧”这个大趋势下,如果赶上年中岁末这种结算的日子,阶段性的对资金需求会猛增,于是就钱荒了。所以,钱荒背后的真问题还是“钱紧”,这个问题是一以贯之的,并非只是6月或12月才有的问题。
      根本上,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在为另一些机构四处找钱,造成了“钱紧”。
      到底是哪些机构在驱动银行们,这要从一个“笑料”说起——
      地方政府的大拆大建是造成“钱紧”的重要原因
      财政收入4亿元的县政府要打造“东方迪拜”
      在川东有个小县城叫武胜,去年这个县因为“要建迪拜风光”而成为笑料。实际上这个县的财政收入才4.25亿,却要投入45亿打造“东方迪拜”,而且确实已经聘请了一个参与迪拜设计的设计师来担任总设计师。
      而中国想打造“东方迪拜”的城市不止这一家,据统计中国多地的十余个项目提出了打造“东方迪拜”的口号。
      想打造“东方迪拜”不奇怪,因为敢于大拆大建的官员获得了政绩和口碑的双丰收
      小县城喊出大口号,是有原因的。因为近年有一种趋势,就是敢于大拆大建的官员,不仅因发展了GDP而获得了政绩,也因改造城市而获得了口碑,甚至在落马后都成了“好贪官”。洛阳落马官员孙善武、重庆落马官员雷政富,在当地都口碑极佳,二人获得声誉的共同原因就是大搞建设,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大同原来的“造城市长”耿彦波更是受到“万民拥戴”,仕途上也获得升迁。


      3楼2013-12-24 09:06
      回复
        大拆大建需要钱,地方政府普遍借债搞建设
        耿彦波的“造城运动”为大同留下了百亿债务,而这只是中国各地方政府借钱搞建设的缩影。2011年的审计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而到目前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各界普遍的估算是已经超过20万亿。
        中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目前地方债务的数额可能超出中央预期。因为,2011年的审计3月启动、6月就公布了结果;而今年8月启动的地方债务审计,到目前还迟迟不公布结果,这可能说明情况很严峻。而本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证实了“情况严峻”,会议在明确明年工作任务时首次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该任务位列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的第三位。


        4楼2013-12-24 09:07
        回复
          其实防止地方债务风险的工作早就在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指出,地方平台贷早在2011年就开始被整顿,银行表内对此限制贷款、占比只能下降不能增加。
          但实际上,地方政府通过项目公司的模式走表外理财产品的通道,依然能够融到资金大搞建设。有媒体考察了某股份制银行公布的季度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报告,结果发现该行处于投资期内的71只信托受益权类理财产品中,约20只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包括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还有一部分则投向了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国有银行也有此问题,一家国有银行公布的信托贷款型理财产品投向显示,该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包括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湘投控股、青岛公路建设集团、大连长兴岛港泰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
          基建、开发吞没天量资金,钱焉能不“紧”
          实际上,有业内人士称银行理财是这类以城市基建为投资目的的债务最大的买单者。基建、开发不仅本身就需要天量资金,而且这些资金用起来非常昂贵,7%的利率经过银行等中介的手给到地方政府,利率至少要达到10%左右。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要背上多重的偿还压力,可现任官员只管借,该还的时候他早不在此地了,他可以做借钱的受益者却不用做风险的承担者,这种权责脱节驱使地方官员对资金狮子大开口,这种强劲的需求是造成“钱紧”的重要原因。


          5楼2013-12-24 09:08
          回复
            房地产的开发热潮是造成“钱紧”的另一原因
            资金是如何通过理财产品流向房地产开发的
            今年7月,一部叫《同业鸦片》 的金融小说在网上流传,其作者是一位金融业资深人士。金融业界普遍认为这本小说“太真实了”,显然是借假说真。小说中介绍了一次银行和房地产公司的合作:甲房地产公司拿到了一个大项目,想从A银行贷款。由于调控政策不允许银行给房地产行业贷款,所以A银行需要通过自己的信托公司给甲公司注资,为了进一步避开监管,又请B银行协助。办法是让B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吸收资金,然后把资金注入信托公司,辗转交到甲公司手中。最后结果是A银行得到超额利息收益,甲公司得到资金,B银行得到 “过桥费”。
            说这样的“桥段”真实,是因为有事实支撑。根据《中国证券报》最近的调查,今年以来成立或者发行的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资金规模占比最高。“我们现在都喜欢发行房地产类信托产品,主要是信托普遍给投资者的收益率在10%左右,信托公司会加3个百分点的价格,发行成本在13%以上。现在除房地产行业以外,很少有行业能够承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西南地区一家信托公司告诉记者。


            6楼2013-12-24 09:08
            回复
              信托公司成为房地产重要融资渠道
              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加剧了“钱紧”
              雪球财经CEO方三文指出:“从2005年开始的,以房产为代表的资产升值,造就了一代人的财富盛宴。年度30%以上的涨幅,1:3甚至更高的杠杆,可以支持多高的资产回报率?这能吸引多少资金进入?这个事情的后果当然是资金成本水涨船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均超过20%,这也是四大一线城市连续3个月涨幅超20%。在房地产行业如此高的回报之下,资金涌向这个行业而造成金融市场上可用的钱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产开发犹如两只吃钱的“怪兽”,挤占了其它行业用钱的渠道,如此自然对其它行业不利。因此钱荒虽然不会造成我们无钱可取,但并非不会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7楼2013-12-24 09:09
              回复
                影响中国
                人民币汇率应声下跌
                美联储此举对发达市场影响偏正面,而对新兴市场影响偏负面。从外汇市场表现看来,消息公布后,各种非美货币纷纷走跌,欧元兑美元下跌83点,澳元兑美元下跌32点。人民币也受到影响走跌,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183,较前一交易日下跌78个基点。而美元兑瑞郎上涨91点,美元兑日元上涨160点。
                或把房地产打回原形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美联储退出QE有可能把中国房地产打回原形。马光远表示,美联储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多年以来靠潜伏的国际资本支撑的中国高房价将迎来真正的重击,人民币也将放缓升值步伐。


                9楼2013-12-24 09:11
                回复
                  2025-09-22 15:23: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事实上,目前国内流动性黑洞本质上是信用黑洞,就是正常的经济金融活动无法派生出真正的信用创造。一则地方债风险敞口突出,政府财政收入回落,而过去政府和国企投资了大量低效、无效项目,使政府的新增投融资更多是维系存量债务风险敞口不暴露,进而导致新增投资难以产生市场信用,进行贷存款配生;一则目前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产能过剩,使市场有效投资不足,遏制了市场信用创造。这预示着银行系统要管理这些风险,只能把大量能短期流动的资源不断沉淀化,对冲信用黑洞,而大量买入返售、 应收款信托权等进入同业市场,必然冻结银行间市场的这一资金池,令同业市场面临冰封窘境。
                  而在此时点,美联储启动了Q E退出程序。目前银行系统能在同业市场引入买入返售等以维持流动性的微妙平衡,源自今年6月以来日益井喷的外汇占款这一活水源头。而Q E的逐渐退出将会导致跨境资金流向变化,即明年中国国际收支可能会隐现逆差效应。


                  10楼2013-12-24 09:14
                  回复
                    一方面,美国经济趋强对中国出口和信用创造的刺激呈边际递减态势,这将对中国基于商品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有所影响;另一方面,Q E退出预示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将逐渐升水,风险日益升水的中国资产或将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调整的对象,中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将进一步收窄, 即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同样对中国信用创造的影响有限。若此,明年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黑洞效应将不亚于今年,不缺钱的“钱荒”冲击或将常态化,基础货币投放可能更多依赖于SLO和SLF等工具。
                    由此可见,明年对中国而言首先是风险防控年,而有效的风险防控,一是经济金融去杠杆化,即通过去杠杆挤出低效、无效的“僵尸”企业和投资项目,二是通过改革对经济挖潜。仅去杠杆而不挖潜,将影响经济金融动力,无法铲除信用黑洞,存在硬着陆风险;而只挖潜而不推进去杠杆政策,挖潜将被裹夹在近忧的问题中而事倍功半。


                    11楼2013-12-24 09:15
                    回复
                      12月18日,部分银行间交易产品拆借利率甚至超过了6月份钱荒时水平,创下了新高。12月19日,银行间拆借利率继续全面上扬。截止12月19日上午11:30,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数据显示,7天品种上涨57个基点达到6.47%,14天品种上涨113.9个基点达到6.21%,另外,1月品种拆借利率上涨33.62个基点,突破7%,达到7.10%。
                      六月份“钱荒”以后,一些股份制银行没有汲取教训,受利益驱动,竟然继续过度使用资金,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期限错配局面愈演愈烈。路径是,股份 制银行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不惜从大型银行高息拆借同业资金,然后通过信托受益权返售产品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获取高额利差。这些资金到期后,由于 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资金是长期的,不可能收回来,必然造成其内部资金严重短缺。市场纷纷传言一些股份制银行线下同业拆借违约就是这个原因。


                      12楼2013-12-24 09:17
                      回复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在年底出现“钱荒”之时,美联储量化宽松(QE)突然开始宣布退出。美联储宣布从明年1月起将每月购买资产规模减少100亿 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必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攀升,市场流动性紧缺,借贷成本大幅增加,美元汇率走高,美国市场以外的资金开始回流美国本土自救 和寻找投资机会。这将使得中国资金面呈现出“漏屋偏遇连阴雨”的窘境。
                        国际国内因素决定了这次“钱荒”的剧烈程度可能更严重更加顽固。但是,央行不能依照机构撒娇、逼宫和贪婪就继续放水货币。要考虑放水救助了商业银行,却给其他经济民生带来严重后果。
                        其中一个后果是对房价的助推作用,继续吹大房地产泡沫。根据货币供给乘数理论,即:从理论上讲,央行向市场注入3000亿元后,银行创造出的货 币高达1.5万亿元。因为,货币供给乘数是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20%,货币供给乘数为5。这些资金最有可能流入到高回报的 房地产市场,比如通过信托受益权返售这个产品等。
                        央行要把控好国内流动性,综合巧妙利用汇率、利率、公开市场等工具,及时调控国内市场流动性供应量,防止QE退出带来过大冲击。


                        13楼2013-12-24 09:18
                        回复
                          互联网金融就是人傻钱多
                          做金融的老陈办公室迎来做IT的老李,老陈以前没和互联网行业合作过,觉得十分新鲜。自己所在的部门,顶多就是用了一点IT系统,全部都是搞金融的,技术上完全白痴。互联网公司来谈,能谈些什么呢?


                          27楼2013-12-24 19:50
                          回复
                            那互联网公司派了一个姓李的负责人。李总穿着高领黑毛衣下面一牛仔裤,打扮得特像乔布斯。老陈和老李在咖啡馆见了面,他据说现在搞互联网的,都喜欢在咖啡馆见面。老李一上来,开始谈“用户体验”,“智能终端”,把老陈搞得一头雾水。不过幸好老陈听明白了老李最后一段话,大意就是我公司现金充沛, 账上几十亿美金,随时可以救急。老陈一听,大腿一拍,这事儿定了。


                            28楼2013-12-24 19:50
                            回复
                              2025-09-22 15:17: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两人策划了一个方案。由互联网公司设计IT架构,提供流量,吸引吊丝的关注。同时,开发网页和智能手机支付应用,方便吊丝把一毛钱(含)以上的余额用来购买产品。老李抽了一根烟,淡淡地说,我们这边出钱出力怎么搞都行,就一个目的:不能让余额宝过好日子。


                              29楼2013-12-24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