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ela吧 关注:907贴子:39,009
  • 50回复贴,共1

为什么价值规律是可以被“限制”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们可以把我的头颅拿去,但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一个字。”
——亚伯拉罕.凯帕喀亚(İbrahim Kaypakkaya),1949—1973.3.18


1楼2013-03-26 07:35回复
    @水来火去0
    来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
    理论深度是不指望了,经典著作都没看过几本,能深刻领会才有鬼了。


    3楼2013-03-26 09:49
    收起回复
      事实上,官五们自己在无意之中就在“论证”中漏了馅——既然客观规律可以“利用”,那么是否也可以“不利用”呢?
      这当然是可以的。过去人们利用水受重力影响的客观规律而发明了水磨,但当电学上的客观规律发现并以电磨的形式被应用于磨坊领域之后,前者就不再被“利用”了。
      更不必说,还有许许多多客观规律尚未被人类认识,自然更加谈不上什么“利用”了。
      认为每一条客观规律都必须“利用”,这无疑是愚蠢的、也不合乎现实。而“不被利用”,恰恰就是“限制”。只不过“限制”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因为无法认识、尚未认识客观规律,或是其他条件的限制(例如这个村庄附近就没有河流,无法利用水磨技术)而“不被利用”,这是“被动限制”;而主动地去放弃“利用”,这就是“主动限制”。
      显然,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主动地去“限制”了“价值规律”,因为无产阶级在生产领域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那就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当然咯,自由派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们管这叫“理性的自负”——但是,自由派至少没有打着官五那套招牌、自封自己是CP人。


      4楼2013-03-26 10:23
      收起回复
        tg的意思,恐怕是价值规律会一直存在到共产主义吧,所以所谓的“限制”最终是作死,只有“利用”规律,才能走上特色康庄大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3-26 12:41
        收起回复
          苏联从20年代末期以后选择了超高速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迅速实现工业化,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愿望和要求,然而,超过客观可能条件的过高速度,加上资金全面紧缺,以及国家科学文化和技术的落后,使这一模式背离了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它陷入了自身的矛盾之中。( 1)社会客观经济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无限复杂性,同主观认识的滞后性与计划能力的有限性发生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计划的失误;( 2)技术设备能力的有限性同高速度、超负荷性产生矛盾,不可避免带来机器设备的损坏;( 3)技术规程的严格科学性,同生产者本身文化技术的落后性和一味热情蛮干产生的矛盾,必然造成诸多生产事故和残废品的发生。尤其是从1935年秋开始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展开生产竞赛以后,这些矛盾特别突现出来。可怕的是,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是以冷静的科学态度,从经济规律方面,从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上寻找原因,而是重犯沙赫特事件的错误,一味从政治上去追究破坏者和人民的敌人。


          IP属地:美国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3-26 14: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