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ela吧 关注:907贴子:39,009
  • 70回复贴,共1

《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纪事》(1975)的一些内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草草略读,摘录一些,以便比较、备忘。


1楼2013-02-26 06:30回复
    应该说这部书还是有不少缺点和错误。
    有的地方他过于敏感,甚至误将佐尔格也当成大清洗时代受害者了;有的地方他跟着西方的指挥棒转,美化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虽然是以转述西方媒体的形式呈现)。


    4楼2013-02-26 07:53
    回复
      苏官砖家给斯大林找的罪名倒是不少,粗粗一看被摘录下来的就有:
      1906年赞成分田。
      1917年赞成对临政的“压力政策”。特别是对工贼季、加态度暧昧,顶着压力把他们的声明刊登到《真理报》上(??他们的声明不是在《新生活报》上发的么?不明真相)。
      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时期,最初与托老总一起主张不战不和。
      列宁逝世后的内容就不说了。
      1906年这条实际上是很扯淡的。到1917年苏维埃还大方承认了农民自发的分田行为呢。专家咋又摇身变成卢森堡分子了?
      1917年夏天斯大林有一段时间倒是持重派,后来才跟上列宁的脚步。值得一提的是,莫洛托夫当时是激烈的急进派,在编辑部内也是少数派。不过斯大林似乎并没有因此认为自己有把柄在莫手上,莫也不认为斯的这段经历有什么问题。
      1918年的事情不清楚,印象中他在几次表决中都是列宁的坚定支持者。当然不排除他一开始也有所动摇,不过这有什么意义么?
      总之同一个专家一会儿卢森堡立场、一会儿托老总立场、一会儿又列宁(反“左”反托的)立场。真是什么立场能用来黑斯就用啊……


      5楼2013-02-26 08:17
      回复
        当然,官卢砖家对斯大林也不乏肯定之处,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官方史学中主要有:
        1、伟大歌名者、老布尔什维克。
        2、忠于列宁主义,打倒了各路反对派。
        3、打败了法西斯。


        6楼2013-02-26 08:18
        回复
          呃,方相,CHM版下载了没有?如果方便的话把之后六年摘录完吧。


          7楼2013-03-03 07:46
          收起回复
            另外再推荐一份超星上的资料。
            《苏联是怎样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
            (沈阳水泵厂五车间理论组等 / 1976年09月第1版)
            (http和://oldbook和.chaoxing和.com/ebook谐/谐detail_10808336.html谐)


            8楼2013-03-03 07:48
            收起回复
              勋章控时期苏修社会中农村空心化问题在文艺领域也有反映,按其主张可大致分为两类:“经济派”和“道德派”。
              “经济派”是当时农村题材的主流,其中一部分作品如是鼓吹承包到组外加“减员增效”的(如获得1972年“关于农业劳动者优秀剧本比赛”三等奖的《幸运的布肯》),另一部分如1974年维·切尔内赫的剧本《适得其所的人》寄希望于集中兼并、发展农工综合体(当然是利润挂帅、推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的)。总的来说,“经济派”中又以后一部分更受当局青睐。
              至于所谓“道德派”则是又分为两类:盼海瑞型和所谓“古风派”。盼海瑞型的代表作是巴巴耶夫斯基的《人世间》和《现代人》,对现实有暴露——当然是为了衬托作品中的清官(由此看来老巴也是江郎才尽了),不过也由此引起当局不快,《真理报》点名批评《现代人》“只有‘直率性’而缺少‘社会准确性’”(大意如此,讽刺的是如今的官五和JY倒是批判老巴粉饰现实)
              至于所谓“古风派”(包括《趁大车还没有翻倒的时候》、《最后的期限》、《边缘》等等),则将农村空心化问题归咎于道德和社会风气,归咎于所谓“不爱土地”,其药方则是维护农村中小生产和宗法关系的残余(特别是歌颂农村中的老太婆、老头子)。其中有些作品还乘机攻击集体化(譬如短篇小说《边缘》的主角就是一个在全盘集体化被流放的老富农,当然在苏修时期此人业已还乡经营宅旁园地)。
              “古风派”赞成发展宅旁园地,不过这显然不符合苏修当局意图,因此1971年5月《CP人》带头批评“古风派”作家 不去反映农业劳动者生活中的新事物(如科技GM等),反而大力歌颂旧农村的生活方式(大意如此)。


              20楼2013-03-06 22:00
              收起回复
                从1973年到地图头上台的1985年还有12年。
                据说勃列日涅夫时代是“停滞”的时代,但从上文来看大谬不然。至少在前期(1964—1973)他“锐意革新”,大搞“改革”,比赫鲁晓夫时代还要急进得多。在干部路线上,他“不换思想就换人”,清洗了半数部级干部和大批中下级干部(“谢瓦尔德纳泽旋风”就是一例),同时又通过“更换党证”清洗普通党员是十多万人(不过由于苏联党员总数已突破1000万因此这10多万人倒也没啥大不了)。
                之后他又执政了多年(至1982年底死去),详细情况不太清楚。但据说他从1974年开始就已“病魔缠身”了,或许改革力度不如之前。


                24楼2013-03-07 04:34
                收起回复
                  胡说 怎么能叫复辟 从一开始 苏联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何来复辟这一说 你们到底懂不懂啊
                  由由官僚自上对工人的生产过程进行强制控制的苏联生产关系 就是彻头彻尾的独裁政府
                  不信的话 你问他 @晴空海阔


                  IP属地:辽宁26楼2013-04-28 13:34
                  收起回复
                    当然,对于语死早的西马SB,确实很难对话。
                    就“移民”而言:
                    1、migrate;emigrate∶往他地迁移居;
                    2、 migrant∶迁移的人。移民即人口迁移(现多指迁往国外居住),其活动范围涉及广泛,如殖民美洲、移民欧美等地。
                    ——1933到1945年定居苏联的卢卡奇怎么就不是“移民”了?


                    29楼2013-04-29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