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116,513贴子:993,775,658
  • 0回复贴,共1

忻州市岢岚县原住建局局长徐五虎帮群众解决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有淮北读者向中国青年报反映称,该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以植树造林、造福民生的名义,发出资金募集令,变相搞强制捐款,当地干部群众对此议论纷纷。(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当地一名公职人员告诉记者,淮北市人社局专门电话通知各单位,要求开展捐款活动,并明确提出捐款标准:机关事业单位正县级500元、副县级400元,科级及以下200元。企业单位参照以上标准执行。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打造城市民片,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本事一件好事。如果在政府拥有充足的财力,在不影响民生投入,事先制定财政预算的前提下,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不量力而行,超越政府财力行事,用红头文件摊派捐款的方式来打造,让人无法认同。  报道称,在这座月平均工资约为2000元的皖北城市,最低200元的捐款额度引来不少埋怨声。在当地人气颇旺的淮北人网络论坛中,“被捐款”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话题。网友“筑海为城”说:“从老到少,我们一家‘被捐’了千把元。”网友“妈咪爱宝贝”说:“不想捐,我可以到山上去栽树,多栽几棵都愿意。”   捐款是一种发自内心、力所能及的自愿行为,不是硬性任务和被动之举。捐不捐款,捐多捐少,都是个人的权利。但以文件明确捐款标准,把捐款任务分到单位每个员工的头上,捐款变成了强制捐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虽然并非“自愿”,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自愿捐款”了事。  既然是捐款绿化,就应该建立在倡议、自愿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调动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的积极性,培养干部职工与全体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让他们主动投身到绿化、美化家园的惠民行动中。这种以指标下达任务的摊派行为,岂能用“捐款”来美化呢?(秋雨纷纷)


1楼2012-12-11 16: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