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55,520贴子:3,347,948

前无畏舰大口径炮塔发展历史1890-191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说不是胡说,架空不是虚空,最近某人架空1890年 8000吨8门305的无畏都出来了,架空也应该遵守基本的客观规律。
自从1884年法国化学家保罗·维耶尔发明了可实用的无烟火药以来,无烟火药作为新式发射药迅速替代了传统栗色火药。1890年法国服役了m1887 138.6mml45使用了poudre Boulanger mariné发射药,简称B型发射药,该门火炮射速达到了每分钟4发,而同期的6英寸老式火炮射速仅为1分钟1发。在之后的十年时间法国在“速射炮”领域一直要领先于各国。假如以1884年作为近代海军的开端到1905年无畏舰下水也才刚刚20年而已,在这20年火炮,装甲,甲弹对抗,动力系统发展日新月异,每5年的技术发展都不亚于无畏舰所为的颠覆性跨越。所谓1885年的“全重型”无畏可笑至极


IP属地:云南1楼2025-09-23 21:48回复
    那人感觉有点认为副炮无用,铁甲舰就只能用来打铁甲舰,而副炮打不动铁甲舰,所以不如直接把吨位都拿来上主炮。这么玩,搞不好还真要成历史上第一个被鱼雷艇/驱逐舰正面干碎的主力舰。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9-23 22:06
    收起回复
      2025-10-01 19:11: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无畏舰以前的时代一艘战列舰在船台就落后本来就是常态,前无畏舰时期 比拼的不是战列舰技术多先进理念多优秀,而是工业实力造船效率。其中反例的典型就是沙俄海军,以佩列斯威特2号舰奥斯里亚比亚为例该舰于1895年11月开工直到1903年6月才服役,对比威严级首舰1894年2月开工1895年12月完工。
      在栗色火药作为发射药的时代6英寸火炮的平均射速约为1分钟1发,8英寸火炮的射速约为2分钟每发,10~12英寸火炮的射速约3分钟每发,印第安纳的13英寸炮射速按照老佛爷的说法约为5分钟每发。末代的栗色火炮炮口初速不会超过2200英尺/690m/s结合糟糕的弹型别说打克虏伯kc就是打镍钢+煤仓的设计也是有力不逮


      IP属地:云南3楼2025-09-23 22:07
      回复
        在1890年-1910年这20年期间大口径火炮的发展相比较中口径火炮可谓命运多舛,好事多磨。
        下图为蒙莫斯上使用的双联装mkvii型6英寸炮塔,使用了电动扬弹机持续射速可以达到1分钟5~7发相比较间战时期的6英寸副炮也不算差了。总体上来说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口径火炮相对更加成熟。



        IP属地:云南4楼2025-09-23 22:17
        回复
          在19世纪末一门主流的大口径火炮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
          2.使用丝紧或者层紧的炮身制造工艺
          3.具备液力复进机构
          “准无畏”勃兰登堡已经批过很多次了
          28 cm/40 (11") MRK L/40 mrk,克虏伯称为Mantelringkanone筒环紧式火炮是一种使用箍环+钢筒工艺制造的火炮,克虏伯建造的第一种大口径速射炮是24 cm/40 (9.4") SK L/40,勃兰登堡和不伦瑞克装备28 cm/40 (11") SK L/40不是一个物种


          IP属地:云南7楼2025-09-23 22:34
          回复
            我在这里也借一下宝地,顺便批判一下他的中口径无用论。
            关于他说甲午和日俄都证明中口径速射炮无用,无法对重甲目标造成毁伤,因此直接促进了无畏舰的诞生的论调,以下是反驳的依据:
            “舰炮射击技术的革命始于1898年,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斯库拉号巡洋舰的舰长珀西.斯科特上校发现了一种解决舰炮俯仰偏移问题的方法。1899年5月26日,斯库拉号巡洋舰在年度训练演习中,以70次发射56次命中的成绩获得当年舰炮射击优胜奖金,这一成绩6倍于以往同类射击表现。”
            “在斯科特的连续瞄准射击方式推广后,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供应用的舰炮口径上限似乎是9.2英寸口径(在斯科特的指挥下,皇家海军巡洋舰可怖号的9.2英寸舰炮对中近距离目标命中率比以往提高了约2倍,是以往6英寸舰炮的6倍);此外,可以快速发射的中口径舰炮在应用此方法后提升的命中率显著高于大口径舰炮。中口径舰炮虽然在穿甲威力上不如重型舰炮,但如果准确命中,其弹丸内的高爆炸药,仍能显著撕毁目标舰船的上层建筑,被多枚炮弹命中的目标舰只也会彻底瘫痪。”
            “1901年之前,介绍海军技术最权威的海军学术期刊《Brassy's Naval Annual》在有关弹药和火炮的栏目中只会少量刊登装甲和舰炮的文章,而在这之后,期刊刊登的舰炮炮术方面的文章明显增多,在一篇名为《射击的精度和快速性》文章中,作者写道:舰炮射击效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够在保持命中率的前提下实施快速发射,相较之下,通常所认为的火炮的发射速率或单纯的命中率都较为片面。”——诺曼.弗里德曼《海军火力》第一章:舰炮相关问题,第一节、克服舰体运动影响
            “由于日本舰队的中口径舰炮有时能彻底摧毁俄舰的观测舱室,杀伤暴露在外的测距人员,而后者战舰的炮位从未经历过在失去测距条件下的独立作战,俄舰很快就陷入了混乱。”——诺曼.弗里德曼《海军火力》第一章:舰炮相关问题,第七节、1904~1907日俄海战经验
            以上内容证明了,恰恰是因为新的炮术、新的中口径速射炮以及甲午战争的经验,促进了以英国为首的海军强国在主力舰上运用二级主炮的思路。


            IP属地:浙江8楼2025-09-23 22:42
            回复
              另外补几张德国海军前无畏舰的炮塔简易示意图

              萨克森级

              勃兰登堡级

              凯撒弗里德里希三世级

              维特尔斯巴赫级

              拿骚级
              指着勃兰登堡去碰瓷拿骚也得看看结构支不支持啊


              IP属地:浙江9楼2025-09-23 22:49
              收起回复
                下图为君权和富士的炮塔结构,称为基座式炮台结构。弹药井没有继承在炮台里面而是固定在炮台背后。
                炮塔需要转动至水平线方向装填,水平方向存在液力复进装置。根据1898年布雷西海军年报的说法君权的射击周期约为130秒/1发
                百夫长的部分弹药储存在炮台下方的储藏室中,由人力操控的提升机提升至炮台内,具备全向的射击能力,射击仰角35度时候使用半装药发射。需要说明早期的炮塔结构大都是由人力进行俯仰,以及装填



                IP属地:云南10楼2025-09-23 22:51
                回复
                  2025-10-01 19:05: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11楼2025-09-23 22:59
                  收起回复
                    威严级前五艘装备的BII型炮塔是英国第一种炮塔结构/其封闭式装甲炮室为炮手提供了更好的防护,并降低了敌方炮弹引发连锁爆炸并蔓延至弹药库的风险。炮塔由一个转盘支撑,该转盘在锥形滚柱上旋转,其重心位于旋转中心,因此即使在舰船摇晃时,也能使用较小的训练发动机和紧急情况下的手动操作。火炮本身也通过耳轴的重心保持平衡,从而允许使用功率较小的升降机构,并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手动操作。液压泵(每个炮塔一个)为弹药提升机、旋转和升降机构、击锤和后膛操作提供动力。
                    该炮塔具备两种装填方式每门火炮的八发即用型炮弹可以存放在炮室后部,使用与后膛对齐的装填机以 1° 的固定仰角装填。这使炮塔在重新装填时能够保持瞄准目标。一旦这些炮弹用完,炮塔必须前后调整,以便与下方梨形炮座中的装填室中的机械装置对齐,该炮座受到 14 英寸弯曲装甲的保护;炮座狭窄的后部装有第二个固定装填机,要求火炮必须达到其最大仰角 13.5 度 。然后可以通过炮弹和无烟火药扬弹机将炮弹从下方的弹仓送到每门火炮的侧面进行装填,或者从存放在同一个隔间中的 20 发即用型炮弹中装填。炮塔前后对准后,可通过炮塔底部的舱口从装填室补充炮弹。第一种系统的装填周期为 70 秒,第二种系统的装填周期为100秒,据《布拉西报》报道,1908 年左右的炮手测试显示,第一种方法的时间已缩短至 50 秒


                    IP属地:云南12楼2025-09-23 23:01
                    回复
                      老人星级和庄严级的最后两艘,即在船坞建造的凯撒号(Caesar) 和光辉号(Illustrious), 也装备了由曼彻斯特的约瑟夫·惠特沃斯爵士公司(Sir Joseph Whitworth & Co)设计的 B.III 火炮架。该火炮架下方设有一个后来被称为工作室的装置,该装置随转盘旋转,最终将炮弹输送至炮室,从而实现全方位射击。其中心线上固定的弹药箱将炮弹和无烟火药从弹药库和炮弹室运送到这个圆形的弹药室。炮弹由高架起重机卸载,每门火炮 24 枚,堆放在炮弹周围。需要时,炮弹会通过等候托盘转移到装填笼中,装填笼内还装有两枚手动装填的半装药,然后将其抬升至炮室,与每个炮尾并排。每门火炮都已调整到其固定的 13.5°装填角度,850 磅(约 385公斤)的炮弹被侧滚到装填托盘上,由伸缩式液压装填机将其装入炮尾。随后,装药被移至装填托盘进行装填,并关闭炮尾 。4
                      由于装填机位于旋转结构上,而非像 B.II 那样位于固定结构上,装甲炮座可以呈圆形而非梨形,从而减轻重量。每门火炮的炮舱内存放着三发炮弹,因此当火炮俯仰角达到 1°时,可以使用另一种手动装填方式。与 B.II 一样,液压训练发动机位于固定结构上,驱动一根垂直轴,该轴上的小齿轮与安装在转盘外部的训练架啮合;也可以手动操作。后期的炮架将发动机安装在旋转结构上,训练架安装在支撑环舱壁内。 与 B.II 炮架的直接通道不同,采用中央弹药箱的设计降低了炮室内爆炸并影响弹药库的风险。直径 7 英尺(约 2 米)的弹药箱内设有一个用于垂直运输炮弹的“弹丸”提升机,以及三个用于以 45°角运输两半装药的提升机,此外还有一个垂直梯子。由于弹药箱无法旋转,因此水平存放在炮弹库中的炮弹是通过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抓斗进行的,这些炮弹会被送至提升机底部的铲斗中,然后垂直倾斜。该炮架的最大仰角为 13.5°,最大俯角为-5°,与 B.II、火炮和弹药相同,因此弹道性能也相同。其射击周期为 65 至 80 秒,仅在 B.II 的即用型炮弹允许的范围内才与其一样快。火炮下方有两个后坐缸,上方有两个后坐缸,后坐力为 1050 磅/平方英寸。一系列杠杆式联锁装置确保每个动作只能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炮架人员比 B.II 略多,需要执行的操作也更多。


                      IP属地:云南13楼2025-09-23 23:06
                      收起回复

                        本图为上一楼的简单示意图


                        IP属地:浙江14楼2025-09-23 23:08
                        回复
                          1897年维克斯公司在复仇号战列舰的合同上利用现有的 Mark VIII 火炮自行设计了 12 英寸炮架。这款炮架的一大创新之处在于其全角度装填,从 13.5°到-5°。通过将装填机安装在从火炮滑块后部延伸出来的装填臂上,在弯曲轨道上垂直运行的装填笼可以在火炮上升时与后膛保持直线。用链式打夯机代替了线性液压轴打夯机,链式打夯机可以从火炮套筒上的一个壳体中伸缩,从而缩短了机构长度。炮架在工作室中装载炮弹和装药,并融入了另一个新颖的特点:中央弹药箱现在随炮架旋转,从而简化了工作室中炮弹的转移操作。弹药箱底部安装了一个转盘,就像 Mark IV 一样,这样炮弹就可以通过转向架从固定结构上的炮弹仓转移到提升机上。这些安排引入了弹药供应中断,使其更加安全,并提供了后来 12 英寸炮架所具备的全角度装填功能。BVI型炮塔的其新型链式撞锤最初由伍尔维奇于 1894 年提出,并被应用于 BV 炮架。在皇家君主号 (HMS Royal Sovereign)上进行的测试中,其主要优势在于将装填的时间从 11 秒缩短至 4 秒;由于装填过程涉及三次独立的装填操作,因此节省了约 20 秒。此外,链式撞锤比传统的装填
                          穿杆占用的空间要小得多。”


                          IP属地:云南15楼2025-09-23 23:16
                          回复
                            10英寸炮架
                            维克斯45倍口径10英寸火炮采用绕线式设计,长度占其总长度的一半,设计使用210磅(约91公斤)推进剂。与无烟火药相比,这使其初速高达2840英尺/秒,但代价是寿命较短。但在英国服役期间,使用146.75磅(约67.5公斤)无烟火药,初速可达2656英尺/秒。
                            这种炮架比大口径火炮的炮架更简单,设计射速为每门火炮每分钟三发,比当代的 12 英寸火炮更快。它不使用工作室,而是通过弹仓的提升机将炮架直接送到每门火炮的外侧。在这里,炮弹通过径向起重机转移到装填盘上,装填盘与后膛成一直线摆动。链条传动的装填机可以垂直移动,以在 5° 仰角和 3° 俯角之间将 500 磅重的炮弹装入火炮,四枚四分之一的装药很轻,可以在炮架外手动处理。为了适应最大仰角 13.5° 时的后坐力,必须在炮室地板上打开一块面板。炮室后部存放了 16 发即用型炮弹,由高架轨道供弹。每门火炮的主弹仓可容纳 90 发炮弹。
                            维克斯火炮的防护板是平的(阿姆斯特朗火炮为弧形);前部 9 英寸 KC(KC),侧面和后部 8 英寸 KC,顶部 2 英寸——总重 117 吨。其余炮架重 98.5 吨,两门火炮重 61.5 吨,总旋转重量 277 吨。安装了两个液压泵,其中一个足以以 1000 磅/平方英寸的力驱动两个炮架,用于操作升降机、炮塔转向、炮塔升降和撞击。炮塔转向机可以每秒 4°的速度调整炮塔,最大倾角可达 10°;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手动装置。埃尔斯维克火炮的炮架大致相似,但其火炮更重,重达 37 吨,而且炮尾也不同。尽管维克斯的记录没有显示这两门 10 英寸炮架的价格或利润,但他们确实给出了不包括枪支的成本为 52,458 英镑,每吨成本略高于 12 英寸炮架。



                            IP属地:云南16楼2025-09-23 23:33
                            回复
                              2025-10-01 18:59: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图为15楼的MK-BV的改进型炮塔的简单示意图


                              IP属地:浙江17楼2025-09-23 2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