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2,293贴子:89,670,695

回复:发三国吧没人看,当当乐子看好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五十九回 薨邺城本初遗长嗣 振河北显思锄奸佞
上回书说到,袁绍北征公孙瓒,遭马腾、马超父子乘虚而入,黎阳粮台焚毁一空,被迫狼狈回师,虽保邺城根基未失,然十年积粟化为乌有,河北震动,霸业雄心遭受重创。袁绍退归邺城魏王宫,羞愤交加,兼之鞍马劳顿,旧疾复发,竟至一病不起。
病榻之上,袁绍回顾一生,四世三公之荣,虎踞河北之盛,官渡破曹之威,僭号称王之极,乃至黎阳惨败之耻,走马灯般浮现眼前。谋士郭图、审配侍奉榻前,犹进谗言:“大王勿忧,此小挫耳!待来年春暖,再整雄师,必报此仇!” 袁绍闻之,心绪稍平。然大将张郃、谋士沮授(此时间线未死,但被冷落)求见,欲陈时弊,绍竟厌烦不见。
忽一日,袁绍自觉大限将至,乃召世子袁谭(字显思)、次子袁熙、幼子袁尚及重臣至榻前。 郭图、审配满心期待,以为将嘱托后事于爱子袁尚。岂料袁绍浑浊目光扫过诸子,最终定在长子袁谭身上,喘息道:“吾…纵横半生…得据河北…然…黎阳一炬…霸业成空…此皆…吾…刚愎之过…” 言及此,老泪纵横。
他强提精神,指袁谭道:“显思…汝…为嫡长…性虽刚直…然…胜尚之柔懦…吾去后…汝…继魏王位…领大将军…都督四州…当…亲贤臣…远小人…重整河山…勿…勿负吾望!” 又勉力对袁熙、袁尚道:“汝等…当…尽心辅佐…兄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言毕,气息奄奄,竟不再言及郭图、审配。当夜,建安十二年秋,一代枭雄袁本初,薨于邺城魏王宫,年五十七。
袁绍既薨,世子袁谭依遗命,于灵前继魏王位、大将军、冀州牧。消息传出,河北文武,心思各异。郭图、审配虽失望,然见遗命明确,袁谭手握兵符,一时不敢造次。沮授、张郃等老臣,则暗盼新主能改弦更张。
袁谭继位,未及除服,即面临内忧外患:
内忧: 黎阳新败,府库空虚,人心惶惶。郭图、审配党羽遍布朝野,把持机要,阻塞贤路,且暗中结好袁尚,图谋不轨。
外患: 马腾、马超父子据黎阳,虎视眈眈;刘备在益州势如破竹,已围成都;孙策伤退回江东,其弟孙权继位,任周瑜为大都督,整军经武,意图不明。
袁谭性本刚毅,远胜其父之优柔。然经此大变,目睹父王晚景凄凉及河北危局,痛定思痛,竟生出几分沉稳与权谋。他深知欲振河北,必先锄奸佞,揽贤才,固根本!
袁谭的雷霆手段:
秘会忠良,稳固军心: 继位次日,袁谭密召张郃、高览、沮授入宫。执张郃之手泣曰:“儁乂将军!先王在时,多亏将军忠言直谏!悔不听将军之言,致有黎阳之败!今谭蒙先王遗命,主此危局,望将军不弃,助我匡扶河北!” 张郃感其至诚,跪拜效忠。袁谭又亲为沮授释疑:“公乃河北柱石,先王一时蒙蔽,冷落先生。今谭愿拜先生为军师祭酒,参赞军机,望先生以苍生为念!” 沮授老泪纵横,应允出山。高览亦誓死效忠。
罗织罪证,突诛奸佞: 袁谭得张郃等支持,掌握兵权。遂令沮授暗中搜集郭图、审配及其党羽贪墨军资、结党营私、构陷忠良(如田丰)、暗通袁尚(虽有遗命,但二子势力仍在)等罪证。时机成熟,于朝会之上,袁谭勃然变色,掷下罪证,厉声喝道:“郭图、审配!汝二人阿谀惑主,闭塞贤路,贪赃枉法,致黎阳粮草不备,先王基业受损!更兼离间我兄弟之情,罪不容诛!左右!与我拿下!” 殿前武士一拥而上,将郭、审二人及其核心党羽十数人当场擒拿!郭图、审配呼天抢地,指骂袁谭“忘恩负义”。袁谭不为所动,下令尽斩于市曹,抄没家产充公!其党羽或杀或逐,朝堂为之一肃!袁熙、袁尚惊惧不已,伏地请罪。袁谭扶起二人,温言道:“先王遗命,兄弟同心。二弟、三弟勿忧,但守本分,富贵共享。” 二人唯唯诺诺,不敢再有异心。
招贤纳士,革除弊政:
昭雪忠魂: 袁谭亲至田丰墓前祭拜,追赠太傅,厚恤其家,并下诏罪己:“田元皓(田丰字)忠言逆耳,先王误听谗言,致贤良殒命,此寡人之过也!” 河北士人闻之,无不感泣。
广开言路: 下令各郡县,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不拘出身。于邺城设招贤馆,亲自接见。
重用贤才: 拜沮授为军师祭酒,总揽谋议;张郃为大将军,总督军事;崔琰(原袁绍幕僚,清正刚直)为尚书令,主持政务;另擢升辛毗、陈琳等才干之士。
休养生息: 减免冀、并等受灾州郡赋税,罢黜部分苛捐杂税,鼓励农耕,修补黎阳等残破关隘,但不大兴土木。
整饬军备: 令张郃汰弱留强,精练士卒,加强边防,尤其防范黎阳马腾父子及太行山黑山贼张燕。
袁谭励精图治,河北气象渐新:
邺宫血雨洗奸佞, 王府仁风招俊英。
田丰墓前昭忠烈, 招贤馆内纳贤名。
张郃演武军威振, 沮授陈策政令清。
四世基业重焕彩, 显思振作非父行!
马腾父子在黎阳,闻袁绍死,袁谭继位,诛郭图、审配,招贤纳士,整顿军政,知邺城非复昔日可比,遂敛兵固守,未敢轻进。刘备在益州闻讯,叹道:“袁显思能断腕锄奸,招揽贤士,河北复为劲敌矣!” 诸葛亮亦道:“袁谭行事果决,有明主之姿。然河北疮痍未复,主公当速定西川,北联马腾,方为上策。” 孙权、周瑜在江东,亦对袁谭刮目相看,暂息北进之念,专心巩固江东、荆州新得之地。
后人有诗评袁谭新政:
父死国危主少龄, 显思一怒鬼神惊。
快刀斩麻除积弊, 虚怀若谷纳贤名。
田丰泉下应瞑目, 张郃阵前敢效命。
若非黎阳焚粮恨, 河北霸业或重兴!
又诗叹袁绍身后:
本初霸业半成空, 身死方知拒谏穷。
幸有长嗣非庸碌, 锄奸揽士振颓风。
黎阳焦土犹在目, 邺城新政已初融。
四州再聚英雄气, 未许枭雄看衰终!
此正是:诛佞臣世子显刚断,纳贤士河北焕新机。 未知袁谭能否真正中兴河北?刘备西川战局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IP属地:江苏16楼2025-08-05 15:13
回复
    同室内伐,贻笑外人


    IP属地:江苏17楼2025-08-05 15:14
    回复
      2025-09-20 09:5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六十回 遣使节显思谋止戈 定盟约群雄暂息兵
      上回书说到,袁谭继位魏王,以雷霆手段诛杀郭图、审配,肃清朝堂,招揽贤士,昭雪田丰,重用张郃、沮授、崔琰等能臣,并力行休养生息、整饬军备之策。河北气象为之一新,民心军心渐稳。然袁谭深知,黎阳粮草焚尽之创痛未消,马腾、马超父子雄踞黎阳虎视眈眈,刘备在益州势如破竹,孙权坐镇江东、周瑜经略荆襄,皆非易与之辈。若四境同时开战,纵河北根基深厚,亦难免力竭而亡!
      谋士沮授洞悉时局,进言道: “大王新政初立,百废待兴,将士疲敝,府库未充。马腾、刘备、孙权三方,虽各怀异志,然亦互有牵制。刘备急欲定川,孙权新主初立需固江东,马腾孤悬黎阳亦惧我报复。此乃天赐止戈之机!大王当遣能言之士,持重礼,分赴三方:**
      对刘备: 可表其皇叔之尊,承认其入川之实(暗示不干涉),并言共扶汉室之志,离间其与马腾(言马腾借兵实为图利)。
      对孙权: 恭贺其继位,追忆孙坚旧谊,痛斥孙策背盟袭刘之不义(示好刘备),言明愿结盟共御中原(实为稳住南方)。
      对马腾: 归还部分被俘西凉军士及掠得之财货,承认其暂据黎阳之现状(非割地,乃权宜),赠以金帛,言‘黎阳之火,乃郭图、审配误国所致,今奸佞已除,愿两家修好,共卫西陲’(给其台阶下)。”
      袁谭闻之,深以为然:“军师之言,老成谋国!寡人新立,当以安内固本为先,岂可逞一时意气,再启战端?” 遂纳其策,精选使节:
      遣名士崔琰为使,持重礼入川见刘备;
      遣辩才辛毗为使,携珍宝下江东见孙权;
      遣大将高览为使(示以诚意),押送部分西凉战俘及财物,赴黎阳见马腾。
      且说崔琰入西川。 时刘备已克雒城,兵围成都,刘璋欲降未决。崔琰至营,不卑不亢,呈上袁谭亲笔信并礼单。信中大意:“汉室不幸,奸雄并起。孤承先王基业,战战兢兢,唯思拨乱反正。皇叔乃帝室之胄,仁义著于四海,今入西川,顺天应人。孤愿表奏天子,请以皇叔为益州牧,都督西南诸军事。袁、刘本无宿怨,愿各守疆界,共尊汉室,勿使渔人(指孙、马等)得利。”
      刘备览信,示于诸葛亮。亮羽扇轻摇,笑道:“袁显思此信,以退为进,柔中带刚。其意有三:一者,承认主公据川,欲稳住西线;二者,以‘共尊汉室’之名,自抬身价,并离间我与马腾;三者,暗示孙、马乃‘渔人’,欲引我戒备。” 刘备问:“当如何应对?” 亮道:“我正全力图川,焉有余力北顾?袁谭主动求和,求之不得!当厚待其使,允其请,并索要朝廷正式册封(袁绍挟天子,名义有效),以正益州牧之名!待川蜀大定,再论其他。” 刘备遂厚待崔琰,允诺互不侵犯,并请袁谭代为奏请益州牧印绶。崔琰圆满而归。
      辛毗至江东秣陵。 孙权新立,外有周瑜、张昭辅佐,内则安抚诸将。辛毗献上厚礼及袁谭书信。信中言:“讨逆将军(孙策)英年早逝,吴侯(孙权)少年英发,江东有主,可喜可贺!忆昔文台公(孙坚)讨董卓,忠勇无双,本初公亦曾与之盟。今奸佞当道,汉室飘零。孤与吴侯,分据河北、江南,实为唇齿。愿重修旧好,各安疆土。至于荆州之事,乃孙讨逆与刘景升、刘玄德恩怨,孤无意置喙,然盼以苍生为念,勿轻启战端。”
      孙权见信,问计周瑜。瑜道:“袁谭新立,意在求和固本。其言‘无意置喙荆州’,实乃默许我据荆北。今我江东重在消化荆襄,抚平山越,且需防备刘备、马腾。袁谭既主动示好,当顺水推舟,结此北援,以专力于西、南!” 张昭亦道:“可允其请,互市通商,于我江东亦有利。” 孙权遂回书袁谭,言辞恭谨,愿结盟好,互不侵犯。辛毗亦功成而返。
      高览至黎阳马腾营中。 马腾父子自焚黎阳粮草后,虽声威大震,然孤军深入,后援难继,亦忧袁谭举河北之力反扑。高览至,先释战俘,归部分财货,再呈袁谭书信并金珠锦缎。信中道:“伏波将军(马腾)乃汉室忠良之后,世代镇守西陲,功在社稷。前番黎阳之事,皆因郭图、审配二贼蒙蔽先王,克扣粮饷,致边军愤懑(暗示黎阳守军有错在先),将军为子报仇,情有可原。今二贼已伏诛,孤特遣高将军释俘归财,聊表歉意。陇右与河北,本无仇隙,愿各守本分,共御羌胡。将军若肯退兵,孤当表奏朝廷,加封将军为槐里侯,令郎孟起为征西将军,永镇西凉!”
      马腾阅信,与马超商议。马超道:“袁谭此信,给足父亲颜面,又许以高官厚禄。然其意在逼我退兵!黎阳虽扼要冲,然无险可守,久持无益。今刘备在川未定,粮草转运艰难。不若暂退,受其封赏,养精蓄锐,观天下变。” 马腾深以为然,遂受袁谭所赠,应允退兵。高览监看马腾父子拔营西归,方回邺城复命。
      至此,建安十三年春,四方达成默契:
      袁谭(河北): 稳固内部,休养生息,西线无马腾之患,南线暂安,得以全力恢复元气。
      刘备(西川): 获得袁谭承认及“奏请”的益州牧名分(政治加分),解除北顾之忧,全力攻伐成都。
      孙权(江东): 获得袁谭对荆北的默许,稳定北方边境,专注整合内部、经略荆襄、防备刘备。
      马腾(西凉): 得实利(财货、封赏)与名声(袁谭认错),体面撤军,回西凉巩固根本。
      天下纷扰多年的战火,竟因袁谭的主动求和与务实策略,迎来了短暂的平息。各方厉兵秣马,积蓄力量,皆知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更大风暴终将来临!
      有诗叹此短暂和平:
      邺城新主善权衡, 三路使节化纷争。
      益州得名玄德喜, 江东稳境仲谋宁。
      西凉受禄马腾退, 河北息兵黎阳清。
      非是群雄消壮志, 皆因力疲待时倾!
      又诗赞袁谭之智:
      年少继位临深渊, 内忧外患似火煎。
      快刀除奸安社稷, 慧眼识势止烽烟。
      巧言分化敌同盟, 重利抚平仇怨篇。
      四世基业得喘息, 显思隐忍非等闲!
      诸葛亮于成都营中,遥望北方,对刘备叹道: “袁显思此举,真英主也!忍一时之忿,谋万世之基。河北得此喘息,恐为将来劲敌。主公当速定西川,广积钱粮,训养士卒。此间和约,不过镜花水月,他日中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刘备深以为然,加紧对成都的围困。
      周瑜在柴桑练兵,闻四方盟成,亦对孙权道: “袁谭以退为进,其志不小。然其根基已损,非三五年不能复元。此天赐我江东之机!当趁此良机,剿灭山越,整饬水军,屯粮荆北。待其与刘备、马腾再生龃龉,或北方有变,则王师北指,可图中原!” 孙权从其言。
      此正是:巧施纵横诸侯偃甲,暂息干戈天下归心(伪)。 未知这脆弱的和平能维系几时?刘备能否顺利拿下成都?且看下回分解。


      IP属地:江苏18楼2025-08-05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