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吧 关注:865贴子:4,251
  • 3回复贴,共1

原创丨我与《青年近卫军》,一些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读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时,我才八岁,这本从角落里翻出的书,被我用一整天时间看完。印象里除了门外亲戚搓麻将声,还有我脑补出的德军轰鸣而过的坦克声。
那时我想:“成为大人该多好啊。就像乌丽亚,刘勃卡她们,拥有自己的友情和爱情,最终也成为小城的英雄。”
*****************
最喜欢的插图镇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4 14:25回复
    第一次读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时,我才八岁,这本从角落里翻出的书,被我用一整天时间看完。印象里除了门外亲戚搓麻将声,还有我脑补出的德军轰鸣而过的坦克声。
    那时我想:“成为大人该多好啊。就像乌丽亚,刘勃卡她们,拥有自己的友情和爱情,最终也成为小城的英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24 14:25
    回复
      2025-09-03 14:57: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初中是最“离经叛道”,最迷茫的时期,也是对马列信得最虔诚的时期。某天上午,路过沙坪公园,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在里面瞎逛,意外逛进了红(和谐)卫(和谐)兵(和谐)墓(和谐)群。
      深不见底的墓园,遍布青苔的墓碑;不断被勾勒而常年鲜红的姓名,密密麻麻但模糊不清的伟人语录;他们同我一样大。
      出来后,我想了很多,坐在沙坪公园的石凳上,我愤世嫉俗地回想起《青年近卫军》:典型的样板戏,一个模子出的套路;浓缩起时代的狂热,和功过难评的人们。
      那时我感觉有什么在坍塌。才从图书馆借来的《毛选》《列宁全集》,原封不动的还了回去。
      乌丽亚、刘勃卡的小城生机盎然;然而沙坪坝闹市里寂寥无人。这里的黎明很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刚入了共【和谐】青【和谐】团,信仰要没了。”(日记原话。顺便不推荐大家去红(和谐)卫(和谐)兵(和谐)墓(和谐)群。)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24 14:27
      回复
        现在,我惊觉于自己和《青年近卫军》的主人公们一样大了。我曾经羡慕的“大人”,那些英勇的“近卫军”,其实也不过都是十六七岁便牺牲的少年。
        喜欢戴百合花的乌丽亚,爱穿长裙的刘勃卡啊,我其实已和你们一个年龄了。十五六岁,真是意气风发又让人琢磨不透的年龄。
        如今再看《青年近卫军》,崇拜或迟疑都成为了我的过往史。无论怎样,和我一样大的他们都倒在了八十年前的战场,把青春献给大地。
        大地包容了一切,接纳死亡也接受生命,近卫军的血把春来雪原旁的草染成紫色。
        我曾像他们一样崇拜过强者,质疑起信念。经历了这两个过程,我想,恐怕我的思想自发的有了蜕变——使它更坚定,更理智了。
        我会说:“向小白鹤致以青春的敬礼。”
        向小白鹤致以青春的敬礼。感谢你能看到这里(*^_^*)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24 14: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