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沐养生会吧 关注:1贴子:12
  • 0回复贴,共1

#国沐养生会#《中国地域养生图谱》—极寒东北的守阳之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北大地漫长的冬季里,严寒是生活的主调。

面对滴水成冰的极端气候,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在与风雪的周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固守体内阳气、抵御外寒的独特生存智慧。
厚实的墙壁、紧密的门窗、盘绕室内的火墙与火炕,构成了东北民居的鲜明特色。火炕不仅是温暖的睡眠之所,那缓缓透入肌理的温热,更是驱散寒邪、温通血脉的“土暖气”。寒冬时节,邻里亲朋“猫冬”于热炕头,围坐闲话、剪纸绣花,这份其乐融融的团聚,不仅抵御了屋外的酷寒,更在温情交流中暖了心窝,消散了漫长冬季可能带来的孤寂与郁结。
在起居运动与饮食上,东北人更将“守阳”之道融入点滴。冬日里适度的户外活动不可或缺,无论是清理积雪、劈柴担水,还是冰上嬉戏、抽冰嘎,身体在劳作与运动中自然生热,血脉得以畅通。
饮食则是守阳御寒的重中之重。一锅热气腾腾的酸菜炖白肉血肠,一碗浓香扎实的小鸡炖蘑菇,是餐桌上的常客。这些菜肴多用炖煮之法,热气腾腾,易于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古人应对严寒的智慧,亦为东北民间的守阳之道提供了深厚的底蕴。《黄帝内经》早有明训:“冬三月,此谓闭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强调冬季要避寒保暖,守护阳气,避免无谓的耗散。

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也着重指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足见阳气对于生命存续的核心价值。东北民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正是这种顺应天时、冬季进补固本思想的朴素表达。
由此,东北极寒环境所锤炼出的核心养生原则清晰可见:避寒就温,固护阳气。

这要求人们在冬季务必注重保暖防寒,减少不必要的阳气外泄;饮食选择温补之品,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源;保持适度活动,促进气血流通;同时重视精神内守,心境平和,避免情志过耗损伤阳气。这并非刻意的养生术,而是融入血脉、与严酷环境共舞的生存之道。


IP属地:河南1楼2025-07-15 16: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