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吧 关注:375贴子:6,672
  • 2回复贴,共1

小国寡民:两千年来被一直错释误导,对民族、大国延续有巨大危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帛书道德经甄辨》考证:帛书30章(今本80章)中的关键句的关键字,被通行本(即今本)添加了一个“不”字,从而使句意反转,进而导致整章文意反转。如下图:

接下来,我们慢慢道来!


IP属地:四川1楼2025-06-23 15:03回复
    二、对比事实:今本《老子》如何反转文意
    1、关键字句的改动导致整章文意的反转
    据《帛书道德经甄辨》考证给出三大点:一是通行本(即今本)80章《老子》在帛书“使民重死而远送”句中添加了一个“不”字(如下图对比),将该句变成“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之后,句意彻底反转,从而将老子反对“小邦寡民”的思想改换成老子对“小国寡民”的推崇。

    图2:截自《帛书道德经甄辨》30章(今本80章)

    图3:截自《帛书道德经甄辨》30章(今本80章)
    二是,今本在添加“不”字后(红底黑字),再在图2-3中黄底黑字的部分添加“有”,同时改变其他文句用字与表述侧重,比如添加“有”、将“民”改成“人”等(如图4的第一段)从而改变了一切。
    帛书原本的意思是:“由于战乱、苛政等,致使本来就很小的邦国,百姓变得越来越少,原本供给百十人共用的器物没法继续使用,致使百姓面临重重死亡威胁而不得不远走他乡,原有的车船、兵器等都派不上用场,致使人们从新陷入结绳记事的落后时代。请让民众吃上甜 美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享受民风民俗,过上安稳生 活。即便相邻邦国,人们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互相听得见,但人们直到老死也互不干扰(即发生战争)。”
    被今本《老子》这么一改,意思就变成了“国家要小,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器物也不使用,使百姓看重生命而不迁徙到远方,虽有车辆船只则无需乘坐,虽有武器装备却无需使用。使人民从新回到结绳记事的淳朴时代。”
    三是,变换章序位置,从而切断研究者通过上下章节文意读出此章《老子》本意的最后线索
    最后,为了让后世读者彻底认同改动后的文意,今本等 版本还特意将本章内容移至德篇的倒数第二章。如此一来,读者便失去了从上下文意连贯的角度分析老子真实思想的线 索,进而导致对“小邦寡民”的错误理解(如图4第2段,图5中今本、帛书章序的变动)。

    图4:截自《帛书道德经甄辨》30章(今本80章)考证辨真

    图5:截自《帛书道德经甄辨》目录
    上述如此重大的连续性改动,如果说不是有意为之,怕是说不过去的。


    IP属地:四川2楼2025-06-23 15:21
    回复
      2025-09-21 22:0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简单总结通行本(今本)改动三步曲:
      一是找到关键句的关键字,添加否定副词,反转句意。
      即帛书“使民重死而远送”句中添加了一个“不”字,变成了通行本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导致关键句意反转。
      二是配合其他句子改动,坐实改动内容。
      即帛书“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送。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与今本对应句“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用字、句子的改动,导致含义的中心、偏向明显不同。
      三是调换章序,以切断人们从上下文中找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IP属地:四川3楼2025-06-23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