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陷阱,解开它的关键在于“养了八年的狗”和“陌生的小孩”。要想想出题人为什么要抓住这两个关键词。首先如果是一条陌生的狗和一个陌生的小孩,大部分人肯定会选小孩。但这里变成“养了八年的狗”,我们会看到很多选狗的人都说这个狗八年了它是我的家人,或者感情很深厚什么的。也就是说八年的感情让狗具有了和人博弈的价值。那我们再来看那个陌生的小孩,人们在选择救小孩时都是怎么说的,他是个孩子,是我的同类,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还有大好的未来。诸如此类的话,就是说人们面对孩子时,所表达出的更多是一种渴望,一种本能,我就是要救他,我不能看着他死,他死了我会愧疚死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对孩子的拯救欲无关他是否和自己熟络。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情感价值什么的。他是人这就足够我去救他了。这个孩子我想救他是我的“本能”。这里再回到狗这里,狗在拥有了八年养育经历后获得了和人平起平坐的价值,至少是有着相提并论的价值。也就是说这里出题人的意图是所谓的人权或者说人的价值是通过日常情感经历搭建出来的。哪怕是一只狗,只要我和它呆久了,它就具有人权了。也就是说按照这套理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具有人权的,人权是靠量化的情感搭建出来的。婴儿显然没有和任何人有过感情经历,就算有也只是一点点。但在现实中所有的人都把婴儿当人来看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不需要有什么情感基础,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出来那一刻就是人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到这里就很明朗了,出题人故意把“养了八年”和“陌生”这两个词放到一起。其实就是在挑战人的基本价值观,它在潜移默化的告诉人们人权或者说人之所以为人是靠情感经历堆积出来的,你看养了八年的狗有了和陌生小孩一战的资格。你要是想证明你比狗的价值大,那么你就要多和我刷情感经历,这样我才承认你的价值。然而事实上人的价值从来都不需要所谓的情感经历来证明,人的价值先天就存在在那里。这种所谓的情感经历证明人的价值,其实是在矮化人,是在践踏人的尊严。搞出这种题目的人,我真的对他很难评价,他究竟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