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行本(即今本)老子《道德经》犹如在3楼看风景,帛书乙本则犹如在4楼看风景,而帛书甲本则至少犹如在10楼看风景,本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然而帛书甲本的价值被埋没,原因:
1、过往帛书注家(几乎所有的帛书注本)往往依照3楼通行本的视觉、惯性与思维注释了帛书甲本,其中有上百处的古字词,被主流帛书注家依照今本用字以“通”“同”“假借”等强行、粗暴训释,造成帛书甲本大量的失真与错谬。
2、这样就导致现在一些人认为帛书似乎与通行本差不多,甚至一些盲目跟风、不明究竟的人还以为帛书本不如通行本呢!
3、本帖开始举例说明,这些例证主要来自老子《帛书道德经甄辨》一书。同时大家也可列举其他例证(但需说明出处)。
通行本(即今本)老子《道德经》犹如在3楼看风景,帛书乙本则犹如在4楼看风景,而帛书甲本则至少犹如在10楼看风景,本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然而帛书甲本的价值被埋没,原因:
1、过往帛书注家(几乎所有的帛书注本)往往依照3楼通行本的视觉、惯性与思维注释了帛书甲本,其中有上百处的古字词,被主流帛书注家依照今本用字以“通”“同”“假借”等强行、粗暴训释,造成帛书甲本大量的失真与错谬。
2、这样就导致现在一些人认为帛书似乎与通行本差不多,甚至一些盲目跟风、不明究竟的人还以为帛书本不如通行本呢!
3、本帖开始举例说明,这些例证主要来自老子《帛书道德经甄辨》一书。同时大家也可列举其他例证(但需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