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也来搅局羽毛球高端市场了,最近看上这双液态银的:制胜PRO
冲着它的脂肪族ETPU发泡+高弹MD鞋底+侧向碳纤维支撑+外射尼龙支撑片,搭配双密度鞋底和自家的QU!KFOAM∞科技。从配料表的成分已经超过大部分品牌的高端球鞋。
按照该品牌以往规律,等到 618 或双 11 大促期间,这款鞋子的价格大概率会跌破3张。要是能以低于 250 元的价格拿下,结合它的配置表现,绝对是在中低端杀疯的性价比之王。
制胜 PRO 目前三个配色,其中液态银配色极具未来科技感,与我钟爱的另一款疾风 PRO 的银色颇为相似。个人很喜欢液态银配色,它外观炫酷,未来感十足,还拥有极高的产品颜色辨识度。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配色十分耐脏。
经常换鞋的朋友都知道,羽毛球鞋不宜水洗,而液态银配色即使脏了,也不易显旧,实在是强迫症福音。
361° 制胜 PRO 的外观不像传统羽毛球鞋的,整体造型更接近品牌旗下的篮球鞋或复古跑鞋。
鞋面采用高透气绞综材质,在南方35°闷热的球馆中鏖战3小时不会觉得憋得难受。鞋头关键区域覆盖的 PP 膜,增强包裹支撑性,又提高了重点区域的耐用度。整体鞋面非常薄,上脚鞋型不臃肿。搭配液态银的配色,像极了疾风PRO的概念。
经典3字度子造型大LOGO依旧在鞋身中后侧,外脚背显眼的宽大侧爪尼龙片上也印大大的3字,是鞋最大的辨识点,非常好辨认。
足弓部分采用了内尼龙+外侧碳纤维片的支撑配置,碳纤维片外露在足弓外侧,与传统的在足弓部加装碳纤维片的思路稍有不同,但是在300到手的这个价位段侧向支撑强度是给到非常足够的甚至可以说给得太多了!这是这双鞋最无可挑剔的地方。
缓冲脚感结构是全掌超临界QU!KFOAM∞科技,搭配后掌上层超临界与下层 EVA 的双层组合,构成该品牌的双密度中底,官网对这个中底给出了一个薄底偏启动的定位!
前掌和后跟很薄,启动和落地时踩踏感觉很薄,并未感觉到一种比较厚实的缓冲或明显增压回弹感,落地脚感很薄,但不僵硬死板,的确有股超临界的那种味道,但不浓,可能不适合大体重。
鞋底采用的是一体式鞋底,增加地面贴附的稳定性,但是也弱化了一部分前掌的灵活度。
鞋邦高度略偏低脚踝很灵活,不过后脚跟的海绵厚度一般,习惯厚包裹的我有点不适应。跟内衬后部隐藏有脚踝固定枕,稳定脚踝和脚跟减少跑动中脚后跟脱出的情况。后跟的港宝硬度适中,硬度和宽度不如战戟2.0,习惯穿后跟厚包裹的我感觉跑动时候后跟有点空,需要更拉紧鞋带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包裹贴脚跟的安全感。
问题1:
这双鞋上脚柔软透气,鞋面偏薄、柔软、不压脚背,前掌弯折点与我脚部发力点很靠近,启动蹬地时没有生硬的鞋面压折感。
但前掌鞋楦设计我觉得偏宽,导致鞋面包裹性略显不足,尤其快速变向时能感受到前掌空间略松。不过中腰足弓的立体包裹结构(内嵌尼龙片+外侧碳纤维支撑片)通过强化中段锁定,有效抵消了前掌空间较大的问题,在急停变向时能牢牢卡住足部,避免打滑。
问题2:
官方宣传这是一双鞋底偏薄的全能鞋,上脚感觉很轻重心偏低,鞋底很薄。我觉得如果把问题1解决了,可以是一双速度型的球鞋。作为速度鞋,我的确应该没有那么多b问题要说!
但是作为一双全能鞋的球鞋,这双鞋中底的确偏薄,对于大体重或者是在一些并未使用木质龙骨的场地上,它的缓冲表现就很一般。并且后跟在极限拉扯中提供不了一个极其强有力的稳定和支撑,依靠极强的中段尼龙+外侧碳纤维片的支撑配置来撑着整个脚底,很明显上强度后还是有点不够用的。个人建议换一双较厚的鞋垫,增加一下脚感。
整体而言,361° 制胜 PRO 是一双有几个小问题、但无致命缺陷的羽毛球鞋。它造型不错,日常业余穿着完全没问题。考虑到其 300 多元的售价,这些小瑕疵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要是能在大促时以 200 元出头拿下,我强烈推荐非大体重人群将它作为入门首选 ,毕竟其配置堆料远超同价位段产品 。







冲着它的脂肪族ETPU发泡+高弹MD鞋底+侧向碳纤维支撑+外射尼龙支撑片,搭配双密度鞋底和自家的QU!KFOAM∞科技。从配料表的成分已经超过大部分品牌的高端球鞋。
按照该品牌以往规律,等到 618 或双 11 大促期间,这款鞋子的价格大概率会跌破3张。要是能以低于 250 元的价格拿下,结合它的配置表现,绝对是在中低端杀疯的性价比之王。
制胜 PRO 目前三个配色,其中液态银配色极具未来科技感,与我钟爱的另一款疾风 PRO 的银色颇为相似。个人很喜欢液态银配色,它外观炫酷,未来感十足,还拥有极高的产品颜色辨识度。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配色十分耐脏。
经常换鞋的朋友都知道,羽毛球鞋不宜水洗,而液态银配色即使脏了,也不易显旧,实在是强迫症福音。
361° 制胜 PRO 的外观不像传统羽毛球鞋的,整体造型更接近品牌旗下的篮球鞋或复古跑鞋。
鞋面采用高透气绞综材质,在南方35°闷热的球馆中鏖战3小时不会觉得憋得难受。鞋头关键区域覆盖的 PP 膜,增强包裹支撑性,又提高了重点区域的耐用度。整体鞋面非常薄,上脚鞋型不臃肿。搭配液态银的配色,像极了疾风PRO的概念。
经典3字度子造型大LOGO依旧在鞋身中后侧,外脚背显眼的宽大侧爪尼龙片上也印大大的3字,是鞋最大的辨识点,非常好辨认。
足弓部分采用了内尼龙+外侧碳纤维片的支撑配置,碳纤维片外露在足弓外侧,与传统的在足弓部加装碳纤维片的思路稍有不同,但是在300到手的这个价位段侧向支撑强度是给到非常足够的甚至可以说给得太多了!这是这双鞋最无可挑剔的地方。
缓冲脚感结构是全掌超临界QU!KFOAM∞科技,搭配后掌上层超临界与下层 EVA 的双层组合,构成该品牌的双密度中底,官网对这个中底给出了一个薄底偏启动的定位!
前掌和后跟很薄,启动和落地时踩踏感觉很薄,并未感觉到一种比较厚实的缓冲或明显增压回弹感,落地脚感很薄,但不僵硬死板,的确有股超临界的那种味道,但不浓,可能不适合大体重。
鞋底采用的是一体式鞋底,增加地面贴附的稳定性,但是也弱化了一部分前掌的灵活度。
鞋邦高度略偏低脚踝很灵活,不过后脚跟的海绵厚度一般,习惯厚包裹的我有点不适应。跟内衬后部隐藏有脚踝固定枕,稳定脚踝和脚跟减少跑动中脚后跟脱出的情况。后跟的港宝硬度适中,硬度和宽度不如战戟2.0,习惯穿后跟厚包裹的我感觉跑动时候后跟有点空,需要更拉紧鞋带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包裹贴脚跟的安全感。
问题1:
这双鞋上脚柔软透气,鞋面偏薄、柔软、不压脚背,前掌弯折点与我脚部发力点很靠近,启动蹬地时没有生硬的鞋面压折感。
但前掌鞋楦设计我觉得偏宽,导致鞋面包裹性略显不足,尤其快速变向时能感受到前掌空间略松。不过中腰足弓的立体包裹结构(内嵌尼龙片+外侧碳纤维支撑片)通过强化中段锁定,有效抵消了前掌空间较大的问题,在急停变向时能牢牢卡住足部,避免打滑。
问题2:
官方宣传这是一双鞋底偏薄的全能鞋,上脚感觉很轻重心偏低,鞋底很薄。我觉得如果把问题1解决了,可以是一双速度型的球鞋。作为速度鞋,我的确应该没有那么多b问题要说!
但是作为一双全能鞋的球鞋,这双鞋中底的确偏薄,对于大体重或者是在一些并未使用木质龙骨的场地上,它的缓冲表现就很一般。并且后跟在极限拉扯中提供不了一个极其强有力的稳定和支撑,依靠极强的中段尼龙+外侧碳纤维片的支撑配置来撑着整个脚底,很明显上强度后还是有点不够用的。个人建议换一双较厚的鞋垫,增加一下脚感。
整体而言,361° 制胜 PRO 是一双有几个小问题、但无致命缺陷的羽毛球鞋。它造型不错,日常业余穿着完全没问题。考虑到其 300 多元的售价,这些小瑕疵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要是能在大促时以 200 元出头拿下,我强烈推荐非大体重人群将它作为入门首选 ,毕竟其配置堆料远超同价位段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