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讲德,讲行善积德,然而,什么是德,什么是善,却众说纷纭,或各执己见,或摸棱两可,或故作高深。
什么是善?善心重要还是善行重要?
如果善心重要,那么那么多无知的教徒放生之时,必然是善心无疑,有没有功德。
如果善行重要,那么富豪权贵,一念可救万人,岂不积德尽归富贵家。
或者,善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历史上,又有多少次所谓的大屠杀不是以善的名义进行的。
如果杀一人救百人为善,那么救十人呢?救五人呢?救三人两人一人呢?善恶界限又在何方?
如果发善心做了恶事,又该如何评说?
如果行善是为了积德,德又是什么?怎样的善才可以积德?
如果行善是为了积德,善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易,和天地鬼神的交易,善又从何说起?
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许多人,也会使许多看似完善的解释无法圆满。
天地规则本是简单平常的,天地生育万物,便是要让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息,此为天地大善,为有德、为合道。对应于众生,以自己族群发展为基础,自强不息,便是天地对于众生善行的引导,并没有严格的条文律令来约束,也没有哪个神灵闲着没事去计较每个人的善恶多少来考量人的祸福。
天地的根本为清浊,合道为清,居于天地之间,以道约束自身,就会越来越清明,清明者感清明,从而呈现出一种更大概率出现清明的结果,便是善恶承负。清明在心不在行,贫富贵贱,皆可清明,故善行有大小,其心同一,心善而后能行善,是为知行合一。
然而,究竟什么是合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能求一颗善心,在行善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对善的把握自会越来越深,也自然越来越合道而有德,便是行善积德。
众生既存于天地,便有了所处立场,离开该有的立场空谈,便没有了善恶之分。帮狼吃羊的羊不叫善,帮羊逃脱被狼吃的狼同样不叫善。
什么是善?善心重要还是善行重要?
如果善心重要,那么那么多无知的教徒放生之时,必然是善心无疑,有没有功德。
如果善行重要,那么富豪权贵,一念可救万人,岂不积德尽归富贵家。
或者,善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历史上,又有多少次所谓的大屠杀不是以善的名义进行的。
如果杀一人救百人为善,那么救十人呢?救五人呢?救三人两人一人呢?善恶界限又在何方?
如果发善心做了恶事,又该如何评说?
如果行善是为了积德,德又是什么?怎样的善才可以积德?
如果行善是为了积德,善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易,和天地鬼神的交易,善又从何说起?
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困扰许多人,也会使许多看似完善的解释无法圆满。
天地规则本是简单平常的,天地生育万物,便是要让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息,此为天地大善,为有德、为合道。对应于众生,以自己族群发展为基础,自强不息,便是天地对于众生善行的引导,并没有严格的条文律令来约束,也没有哪个神灵闲着没事去计较每个人的善恶多少来考量人的祸福。
天地的根本为清浊,合道为清,居于天地之间,以道约束自身,就会越来越清明,清明者感清明,从而呈现出一种更大概率出现清明的结果,便是善恶承负。清明在心不在行,贫富贵贱,皆可清明,故善行有大小,其心同一,心善而后能行善,是为知行合一。
然而,究竟什么是合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能求一颗善心,在行善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对善的把握自会越来越深,也自然越来越合道而有德,便是行善积德。
众生既存于天地,便有了所处立场,离开该有的立场空谈,便没有了善恶之分。帮狼吃羊的羊不叫善,帮羊逃脱被狼吃的狼同样不叫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