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9日漏签0天
伤寒论吧 关注:31,544贴子:555,99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伤寒论吧
>0< 加载中...

《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学习导读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伤寒论归零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伤寒论归零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谨慎选择《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理论伤寒论归零回归张仲景 还原伤寒论 带你穿越一回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经过这一两年的讨论,我越来越觉得《伤寒论》这本书其实是真的没有必要人人读懂,一千余年没有“读懂”不也混的很是高兴、乐意、欣欣向荣。。。。。。。。
何苦来哉!!!!!!!
《伤寒论》的背后理论非常简单、明了、直接、普通,一个子午流注、一个《卫气行篇》的讨论内容,翻翻书人人都可以知道。
但就是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中医基础理论,人们其实一直只是停留在了“知道”这个阶段,人们把“知道”当成了“读懂”,如此也就失去了向往动力、求知欲望,只能一直厮混。
总有些人在问“你如何证明《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这个理论就是《伤寒论》背后的那个“唯一理论”?如何保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唯一性?经过谁的评估、审核、验证?。。。。。”
让一帮连“《伤寒论》六经是啥”都没搞清楚的来评估、审核、验证这个理论,怎么好意思来着?
要想证明《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这个理论是否正确,只有《伤寒论》条文本身,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资格。
我说的本来是些实话、真话,但实话、真话是真的听不懂。
我说的再具体一些,就看这些人的汉语理解能力了。
1、人体是个客观实体存在,他不容我们“想象”“发挥”“臆断”“编造”“感觉”“自圆其说”,“医学”是个有约束、被约束的“学问”。
《伤寒论》是一个具体讨论人体“病、脉、证”的中医临床指导书籍。一个脱离了“人体”的、不能反应“人体”事实的、与“人体”脱节的“病、脉、证”内容是毫无意义的,他是无法实现“临床实践指导”这个目标的。
在这几千年的中医历史长河中,讨论“症状”与“药物”对应的书籍不知凡几,但唯独《伤寒论》一枝独秀直至如今、此时此刻。那些个被淘汰的、被边缘化的各类“方症”,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不是运气不好、不是时运不济;那些靠“想象”“发挥”“臆断”“感觉”“自圆其说”等等堆积起来的东西,历史在进行“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与此同理,如果《伤寒论》在历史上真的被人读懂,又何必出现如今的“百家、千家”各家学说,又何来的这些“各色人物们”的卖弄、表演?
《伤寒论经脉营脉营卫体系》这本书的理论核心是“人体”,讨论对象就是“人体”,本质上他不是在针对《伤寒论》进行专门理论迎合、思维构建。
那些一门心思就想在《伤寒论》搞出“发现、发明、自圆其说”的、就是抱着对《伤寒论》进行“注解、解读”的,所有能力、心思、精力都困在了这些个“病脉证”文字上,所以才形成如今这些“好像解释、又真的没有解释”的尴尬现象。就想通过对《伤寒论》的“文字挖掘”搞出《伤寒论》的理论真相,那是痴心妄想。
因为《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这个理论是在针对“人体”进行探究,而《伤寒论》“病、脉、证”在如实反应、讨论人体,所有才有了“共同语言、共同方向、共同取舍”,之后才有实现“共同目标”的可能性。"跳出《伤寒论》才能见到《伤寒论》"!这也是我一直强调“态度、动机”的原因。因为经历过,所以才知重要。
2、大概来说,《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理论能否正确是由《伤寒论》自身条文“病、脉、证”在做“判断标准”“评价依据”。
具体来说,则是由《伤寒论》条文“病、脉、证”文字背后隐藏起来的“诸多问题”在做“标准”。解读、注解《伤寒论》,不是看你说了多少、而在于你到底解决了何种问题、多少问题?一个不解决问题的、解决不了问题的“解读、注解”就是一堆“说教、洗脑、灌输”。
我对解决《伤寒论》条文“诸多问题”感兴趣,所以才有“伤寒论设问”;我对解决别人脑子里的那堆“乱七八糟东西”实则没有任何兴趣。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以解决《伤寒论》自身问题作为目的,又何来的《伤寒论》理论真相探讨?本就是抱着解决《伤寒论》本身问题在进行“注解、解读”,又何必牵扯“临床有效”?本就抱着“临床有效”为目的,又何必非要在“理论”上装模作样、好像那般?
我把所有事情都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张仲景理论与读后感理论明确划分”“理论探究与临床讨论明确划分”,“做了什么就说什么、做了多少就说多少”,不误己也不误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就是这些“底线”。
3、《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以这幅“总纲图”对《伤寒论》进行解读,到底解决了“条文病、脉、证”的哪些具体问题,既然从书中看不出来,那我就把解决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列出来、摆出来。
对这些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自己判断。
“要想解决问题,先要提出问题”,看看我提出的这些问题,到底敢不敢认真对待?
发布于 2024-12-18 12:00


2025-07-29 17:16: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伤寒论归零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都是学习《伤寒论》的,也都是对着《伤寒论》这些条文文字内容翻来覆去用过心思,下过功夫的,
满足了怎样的条件才可能是《伤寒论》背后的那个理论?
把《伤寒论》条文解读到何种程度、地步才算是真正进行了解读、注解?
怎样个状态才算是真正把《伤寒论》读懂了?
难道我们各自心里真的没有个“谱”?
你说一个“张仲景”时代整个人类世界都从未见过任何一字一语的“解剖生理”相关理论,可能吗?
应付得了东、解决不了西的,顾得了头顾不了尾的一堆凑乎东西,能够让谁满意?
就是这些几乎白痴道理,在《伤寒论》研究这个话题下就是出现了一堆的“不懂”、“懂不了”。
反复的问这类人,对于《伤寒论》这本书你们懂还是不懂难道真的没点数?
现在看来,是真的没。
人们为了各自的那点儿小心思、那点儿一文不值的所谓“面子”、本来就没有多少的“自尊”,是什么借口、理由、什么底线都一概不管不顾的。
拿一堆狗屁不通的东西都可以“自圆其说“、都可以不知羞耻的“一家之言”、在人们面前“装模作样”言辞凿凿”,难道我拿着一个真正讨论《伤寒论》的理论不可以如此照搬?
我是从学院出来的,我想的是把《伤寒论》做成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做成是一个真正可以对得起“作者张仲景”的学术体系,那种给自己“开宗立派”、标榜个人的事情是真的很没有意思。
成就一门学问,才能成就学习这门学问的所有人;成就了某个人,最终也就只是热闹某个人,之后也就那样了。这点道理,真的就那么难?
不要在我这里扯境界、扯高尚、扯道德,这堆东西救不了《伤寒论》、懂不了《伤寒论》。
12-18 · 甘肃 · 作者置顶


  • 伤寒论归零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设问《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第12条、13条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35078887
设问《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第12条、13条伤寒论归零回归张仲景 还原伤寒论 带你穿越一回2 人赞同了该文章
12、太阳中风,(注: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设问:
1、如果按照“方证”这种态度来看,12条与13条都是“桂枝汤主之”,那么关于这两条我们只要认识到“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这些与“桂枝汤”相关就足够了,其余问题一概都可以“看不见”.
要不说我挺羡慕"方证派”的那个脑袋呢,实在是太轻松、太自在。不过脑子其实也是种幸福。
2、可惜,我要自找麻烦的。
12条是“桂枝汤主之”、13条也是“桂枝汤主之”,可一个“主语”是“太阳中风”,而后一个则变成了“太阳病”。“太阳中风”与“太阳病”能不能等同?如果两者没有区别,作者“张仲景”吃饱了撑的非要一个“太阳中风”一个“太阳病”的如此折腾?如果两者有区别,他们的绝对“区别”在哪儿,具体所指有何不同?
要想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就得给出12条“太阳中风”的具体说明,再给出第13条“太阳病”的具体说明,然后才能进行“对比”。任何一个讨论不清楚,这个“对比”就没有办法实现。
3、在我看来,“张仲景”这个作者是吹毛求疵的、是绝对的强迫症。
“太阳中风”后人体会出现什么样的“脉、证”变化,就给出什么样的描述、说明,“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没有那个闲心思让别人猜来猜去的。就像我们自己记录医案、书写病历一样,现在有什么症状就记录,描述什么症状,平铺直叙、就事论事。
所以“太阳中风”后就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太阳病”后就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这是对两件事情的分别描述、说明、讨论。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不能把我的说成是你的,也不能把你的非要说成是我的,两者掺和不到一起的。
就是这点简单认识,放在当今这个《伤寒论》研究下则成了一大难题,成了一个跨越不过去、非得认认真真给予对待、讨论的问题。为何如此?还不是那个不过脑子的“方证”搞得。
因为“方证派”眼中只能看到这些“症状”,对于一句话的“主语”已经无所谓了,所以就形成“桂枝汤”下的一堆“症状堆积”。都是“桂枝汤主之”,也就不需要分个彼此,通通堆在一起还好记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自认为高明的、自欺欺人的、实则非常愚蠢的“自圆其说”,即“条文省略”。
也就是说,之所以第12条“没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是因为省略了,之所以第13条没有“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是因为省略了,如此形成了一堆的“猜谜游戏”,你省了我的,我省了你的,到底省没省、哪条省了、哪条没省、省了多少、怎么想省就怎么省,省来省去的最后成了一堆浆糊,最后只丢下了一堆“症状”,反正糊弄人吗,反正应付这些不懂事的小白吗,反正那些都是狗屁不懂的,怎么骗不是骗,反正老子永远有道理就成,反正你拿我没办法就成。。。。。。。。
所以鼓捣到现在,我得掰着指头、一个字一个词的要给出说明,12条与13条是两回事情,“主语”都不同,是不能混在一起的,是分别论述、不能掺和。。。。。。。。
真是费劲呀。。。。。。。
要不是为了还原《伤寒论》这个理论真相,要不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你们的老祖宗“张仲景”不是你们这样白痴、幼稚、无知、无能,你们就是蠢个一辈子、几辈子又能如何,反正我们谁也不认识谁,与我何干。。。。
4、拿了人家的东西就手短,学了人家的东西就不得不想着去回报一些东西,这其实也是底线,我一直被这些“底线”束缚着,所以不能那般“自由自在”的“自圆其说”。
对这些“条文内容”有了确定判断,然后才能讨论出确定事情、明确事情,才能开始两个条文之间的真正对比讨论。要是什么都可以、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拿个“省略”来应付、套路,那就真的什么都可以的。
我是以“康平本”作为讨论基础的,我希望等我把《伤寒论》解读完整之后,“康平本”这个词杜绝掉,世上只有《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版本,不存在“康平”一词。把“日本X”完全、彻底踢出《伤寒论》这个学问体系,这也是我的目的。暂且还是“这个平本”吧。
《伤寒论》条文讨论很少出现“解释、讨论”内容,就像第12条(注: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这一句很明显是个解释内容,至于这个内容到底是不是“仲景原文”,是要给出讨论的。也就是说,是要给出是的理由,不是要给出不是的理由。是不能一厢情愿的。
“这个版本”标注这就是个“注”,拿掉这部分内容,第12条则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构建的“太阳中风”,也就形成一个没有“汗出”的“太阳中风”局势。也就是说,如此真的如此,标准的“太阳中风”就是一个与“汗”毫无关系的定义名词。
如果这个“注”是“仲景原文”,那么“太阳中风”就是一个“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汗出”的局势。如果这个“注”是后人加入内容,那么“太阳中风”就是一个单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与“汗出”毫无关联的局势。
“汗”还是“无汗”那可是有绝对区别的,要不你去试着问问临床病人,看看“有汗”的是不是会装着“无汗”,而“无汗”的非要强撑着说“有汗”。这种绝对区别、不同、明确划分的中医讨论内容,因为人们有个“大概、差不多”“啥都可以”“省略”“感悟”等等一堆凑乎理由、借口,则成了一堆没什么大不了、无挂紧要的事情,如此则成了一堆只顾“临床有效”、那顾得了这些“是非”的所谓“各家学说”。
从古至今,由于对“桂枝汤”“麻黄汤”的认识就只是停留在“汗”还是“无汗”这个肤浅认识上,所以对于这个12条到底是“有汗”还是"无汗”又何来的疑问,一股脑就背诵、记忆过去了,谁还在乎这些具体问题。“(注: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这一句话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对“桂枝汤”局势的重新定义。我是搞“张仲景理论”探究的,所以必须在意这些。当然,这些就算清楚了,其实与临床也没有多大关系,不过就是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更加清晰、细致一些,对以后条文的认识更加有个判断力而已。
你看我有多么无聊,为了要把这两条解读清楚,还得对个第12条“无汗”、第13条“汗出”给出明确说明,要告知第12条怎么“无汗”的,第13条怎么开始“汗出”的,“汗”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等等。。。。不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了,怎么算的上对第12条有个真正认识呢?
当然,这些内容无需太过用心,这都是我自己玩的,是为了要找到作者“张仲景”为何非要如此讨论的那个理由在自我刁难,没人强迫我非得讨论这些、解释这些。这些个“各家读后感”都是要做大事情的、要有各种成就的,何必在这些“小问题”上纠缠、麻烦。
当然,想麻烦也得麻烦得起来才行。


  • 伤寒论归零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5、由于第一条“太阳病提纲、总纲”的这些歪理学说的误导,导致人们那个脑袋里一直都有种“太阳病”这三个字背后就包含着“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太阳中风”背后就包含着“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所以总是模模糊糊的、不敢确定但又非常强烈的想把这第一条、第二条代入后后续这些条文的想法。
代入进去吧,一堆破事、麻烦、矛盾就出现了。不代入进去吧,又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所以,对于这个第12条与第13条,不仅存在两条之间的互相“省略”问题,还存在一个“太阳病”到底该不该把“总纲、提纲”代入进来的问题,如此那堆浆糊就更加浆糊了。这还是起步的两条,后续那三百余条足够你受的。
在讨论第一条“太阳总纲、提纲”的时候,那个自信、那个“学富五车”的架势是真的能唬住人的。但到了这些具体条文了,就那般的遮遮掩掩、模模糊糊、害羞了。不是都是“太阳病总纲、提纲”吗,都认认真真的代入进去好好讨论呀?怎么就那么不“总纲、提纲”了呢?
你们哪怕真的稍微认真一点儿,这些小儿科的把戏能够一直糊弄到现在。
一个条文,有什么症状就讨论什么症状,就算如此都是支支吾吾、说不清道不明的, 还要弄这些“省略”“代入”之类的把戏,你们那个脑子够用吗?
对于一个初学者,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被“洗过脑”的来说,条文有什么就讨论什么,不是一个再简单不过、再普通平常不过的 事情,哪来的这堆乱七八糟。
以后凡是把第一条当成是“太阳病总纲、提纲”的那类所谓解读、注解,通通都扔了算了,连个起步都能错误到这种程度,后面能够明白个什么东西。一文不值的玩意儿。
说着说着又骂人了,是不骂真不行。对于蠢货们,不骂都觉得对不起他们的那个聪明劲。
6、由于这种“总纲、提纲”的误导根深蒂固,所以据第2条“太阳中风”就是要有“汗出、恶风”,也就显得那般理所当然,所以在这个“旁注”上也就不会有任何怀疑,自然也就不会考虑“桂枝汤”到底是“有汗”还是‘无汗”的话题。
从第1条、第2条、第3条、第6条、第13条、14条。。。。。一直到27条,在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中“此无阳也”才算有个像样的“此无阳”解释。而这个第12条“太阳中风”之后直接来个“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这种论述方式是很突兀的。
再从一个句子来说,“太阳中风”之后还没有发生事情、还没有交代出现了什么问题,直接上来就来个“解释”,这种做法是说不过去的。要想让这种做法实现,这个“太阳中风”就得事先有个交代出处、由来,然后才好有“解释”的必要。如此判断,这个“(注: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根本不是针对第12条“太阳中风”在做解释说明,而是在针对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在做讨论。
第12条“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里有一个“发热”的出现,但从来没有一个“汗出”的交代。就算是“解释”前移,后面这些症状对“发热”就有说明。对“汗出”就只字不提,如何说得过去。
所以,这个第12条就算是不知道背后的那堆“理论由来、因为所以”,从这些基本文字上也可以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7、想通了第12条“太阳中风”是个“无汗”状态,那么就有了下一个问题的出现,为何在进入正式“病脉证”讨论时要首先出现第12条,这个第12条“太阳中风”在整个人体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何特殊的地方,才会如此?
我们没有养成那个“就事论事”的习惯,没有那个对着一个条文就这个条文进行讨论、说明的习惯,所以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来回纠缠、掺杂,做一些好像讨论、却没有讨论的事情。
第2条的“太阳中风”不是此处12条的“太阳中风”,“太阳中风”是个过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名词概念”。两者非要纠缠,那你想不通是正常的,能够想通才叫奇怪。
因为对着一个条文的具体内容是真的没话可谈、是真的聊不进去,是真的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如果不前后乱七八糟的去联想、纠缠,不做些题外讨论、跑题故事,你叫他咋办。
这样的相互牵扯、感悟讨论,我又不是没学过、没做过,又不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你们怎样想的难道我不知道、不清楚。对于每个条文都是如此,所以最后所有条文都成了如此,于是就有了这些“好像讨论”出现。
因为处处都是“好像”,所以像这个问题自然就没有那个闲工夫去想。
8、以上这些闲谈,是要告诉,在《伤寒论》研究这个事情上我们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坏毛病、坏习惯,而且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几乎改变不了。
对每个条文的具体内容,因为《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是有的谈、有的论,可以从简单一直讲到复杂、甚至中西医结合,都不带重样的,所以我就是喜欢“就事论事”。就是喜欢对着一个条文具体内容翻来覆去的说,我就是不喜欢那种东拉西扯、各种跑题。
但人们是接受不来这种方式的, 所以我讨论这个第12条的时候,一些人就不自主的要去联想第2条,如此形成各种“自找麻烦”。
等你把第12条完全认识了,再然后把第2条完全认识了,你想如何对比就如何对比,想出个大天来那都是你的本事,反正我没兴趣。
坏毛病‘’坏习惯改不了,那就只能一直耗着。、
8 "俗话说“吃饱了撑的”。
“吃不饱”的时候只能想如何“吃饱”的问题,为了“吃饱”这个目的去想法设法。
只有“吃饱了”之后才能“闲的”,才能去做一些“吃不饱”根本想不到、甚至不敢想的事情。
当我们对《伤寒论》条文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方证”这个不过脑子的状态时,任何问题、任何理论都是毫无所谓的,“只要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不也这么流行吗?
当开始真正在意这些“条文”了,在意“作者张仲景”怎么想了,才会一个接着一个问题,一个理论接着一个理论进行探究 ,永无止境。
针对这些条文内容,中医讨论到实在没意思之后还可以“现代医学理论挖掘”“中西医结合讨论”,还可以畅想“新医学”以及我现在也不知道还会有啥的那堆东西。。。。。。
5、认识到“学无止境”之后才会有“自知之明”。而有了“自知之明”之后也就自然没了“称王称霸”的那点儿小儿科想法。
当今《伤寒论》研究下的一些人,没有“自知之明”之后所以才没了“底线”。
你真的读懂了《伤寒论》?谁敢说读懂了《伤寒论》?都可以来我这里一试真假,看看我是如何让你“读不懂”的,看看我能不能让你“读不懂”。。。。。


  • 伤寒论归零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25231706设问《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第12条、13条(续)
12、太阳中风,(注: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设问:
1、如果人们还能保留那个探究《伤寒论》背后“作者张仲景理论”的初心、本心,怎样才算是真正读懂、如何才算是真正解读注解、对条文讨论什么程度、地步、状态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等等一切都原本是我们从内心里期望、奢望、欲望的那个结果,这些怎么可能会是问题,又怎么可能会在这些上面如此纠缠不清、如此想不明白、如此折腾、闹腾。
当人们那个脑袋里从来就没有“张仲景”、就只有你祖师爷的或者你的那堆“自以为是”东西的时候,怎么可能明白?以前以为这些人是装的不明白,后来才知道这些玩意儿们是真的不明白。
连个目标、目的、方向都不知道,还能够做出个啥,那不是活该又是什么?读不懂《伤寒论》才是正常,读懂了那就真奇怪了。
2、针对《伤寒论》条文一字一词的去讨论、说明,对着“病脉证”是一个一个的理论探究,翻翻你做过的那些个数学、物理、化学题、再想想你那小学语文老师谆谆教导出的语文阅读理解,不就是如此吗?
如此正常的事情,放在《伤寒论》研究里却成了反常、异类,怎么说都说不明白。
那些个东拉西扯、支支吾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东西却能想出个天大的道理。
搞得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是不是我错了,要不是有这个理论在那儿摆着,我都得让这些个货儿们忽悠的不知所措。
我一个有理论真相的,都被这个大环境影响到这个程度,那些个啥都不明白、上来就听故事、被各种操作洗脑的,又该如何?
世界颠倒,只能如此。
3、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伤寒论》这些条文就是在“有啥说啥”,不存在“名词代入”“相互省略”那些七拐八拐、含糊不清的乱七八糟事情,那么这些条文讨论起来就简单、直接、明确了,讨论的时候那个心就踏实了。
比如第12条,“太阳中风”后就是会发生“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这些变化。反过来说,就是这些变化决定了“太阳中风”的形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闲杂人等”“发挥”“想象”“感觉”。
对这些“症状”明白了,“太阳中风”就清楚了;对这些“症状”不明白,对“太阳中风”的认识就得在那儿搁着、放着、留着,永远懂不了。哪有那么多的废话、闲话、感悟、体会?
第12条是“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与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对比来看,“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与“发热、汗出、恶风”相对应,都是“体表”位置出现的感觉异常。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鼻鸣干呕者”则与“头痛”相对应。
如此则出现了一堆问题,
同样最后都是“桂枝汤主之”,但两者的“症状表现”却完全不同,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共同点、才能同时被同一个桂枝汤“主之”?
前后两者之间既然肯定有个共同点,那么这些前后症状之间也必然彼此相关,那么“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与“发热、汗出、恶风”之间什么关系?“鼻鸣干呕者”则与“头痛”之间又如何关联?觉得有误导的话, 那就把这堆症状都混在一起,去看看彼此如何关联?
想从“文字堆里”往出想人体事实,想凭空出现,想莫名其妙就梦见,那就继续努力。
4、如果再往下较真,
“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与“恶风、发热”是一回事儿吗,两者能够等同吗?
如果那种“相互省略”的毛病还有,那么可以去看看,《伤寒论》条文里针对“恶寒”可不是一直省略的,后文还有直接给出“啬啬恶寒”的条文,总不能想省就省,省的烦了就又不省了吧?
两者是绝对不同的,从理论上可以讨论清楚,但想凭空明白,还是真的“省省”吧,别白费那个劲了。
5、“太阳病头痛”出现第二次了,第8条“太阳病头痛”解释清楚了,此处又何必费事儿。第一次没说清楚,第二次还是没说清楚,那么之后第三次、第四次是不是会有些不同?
不就是个“头痛”吗,不就是那么回事儿吗?但真正要较真了,你真懂吗?
“头痛”“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体痛”,这些可都是针对“人体具体位置”进行的明确说明,是一点水分、虚的都不允许存在的,是那个 位置就是那个位置,不是就绝对不是,无论放在中医人这里,还是放到现代医学那里,都一概如此,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但人们已经习惯那种“大概、差不多”了,也习惯看不见人体了,所以这些彼此之间的不同也就无所谓了。好像都已经懂到了不需要提的地步了,所以就只留下“头痛”“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体痛”这些文字了。
我是那个不懂的,所以要对这些个不同位置要进行“正儿八经”的讨论说明,怎么在“头”的,怎么在“头项”的,怎么在“项背”的。。。。。。。都要找到理论说明。
当然,《伤寒论经脉营卫体系》这本书里是没有给出这些讨论内容的,因为我想看看“人工智能”是不是能够无中生有、是不是能够凭空而来,是不是可以凭借那个“超级算法”算出这些。
可有的玩儿了。。。。。
编辑于 2024-12-19 17:12・IP 属地甘肃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伤寒论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