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吧 关注:1,708贴子:43,218
  • 14回复贴,共1

阿赖耶识,我们的前世今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末那非我 唯识学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25 14:34回复
    “唯识”,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研,由于对当时地论学(《瑜伽师地论》)和摄论学(《摄大乘论》)的唯识理论存在种种困惑、疑问。
    玄奘大师历尽艰辛去印度求法,他的所学十分广博,但主要是后世亲时代护法系的唯识学及其陈那的因明理论,其特质在于严密的思辨与条理,并有不少创新之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5 14:35
    回复
      识论时代的唯识思想,其实就是玄奘系的唯识思想,是以《成唯识论》为根本。
      这是唯识学在中国发展的高峰和辉煌时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佛学宗派--“唯识宗”(也叫“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正式成立,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25 14:35
      回复
        但是法相唯识之学,是一门极为艰深,极为繁琐的学问。
        唯识经论,可说是【文如钩锁,义如连环】;亦可说是【字包千训、言含万象】。
        由于文字过于简练,有关辩难问题,多采取因明方式,加之法相词汇很多,审名定义都有一定的界说,又不能望文生解。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5 14:36
        回复
          所以,真能学进去的人并不多。
          据说清末状元夏同龢语人,他初读《成唯识论》,自谓有如月下看花;再读《成唯识论述记》,直似堕五里雾中,由此可见唯识之学,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也是极为重要的学问,因其条理谨严,分析周密,非常接近科学。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25 14:36
          回复
            晚明唯识大家王肯堂说,“学道者,不明唯识之旨,则虽聪明辨才笼盖一世。而终不免为儱侗真如、颟顸佛性。今谈道者满天下,而见道者绝无一人,非此之故哉。”
            儱侗、颟顸,都是模糊、糊涂的意思。
            虽然聪明绝顶的谈道人很多,但见道的人却极为稀有,就是不明唯识道理的缘故。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26 15:48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26 15:49
              回复
                唯识的学说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
                唯识之所以名为“唯识”,根据唯在于此,“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中的“心”、“识”就是指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统一了精神方面的作用。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26 15:49
                回复
                  比如:眼见“色”,耳听“声”,舌尝“味”,鼻嗅“香”等等,眼不管“声”,耳不管“色”,谁也不管谁,分工明确,各各不同。
                  眼、耳、鼻、舌、身、意统称为“六识”,是人们共认的精神作用,但人身上有许多事,却是六识掌控不了的。
                  比如:人毛发的生长,由谁管?吃下去的食物,嘴巴觉得美味,一下咽,到胃里,胃却难受,一个美味一个难受,也说明六识不相管;然后,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该运输的运输,该排泄的排泄,一点都不紊乱,这又是谁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26 15:50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26 15:50
                    回复
                      再者,为什么过去的事能够记忆,现在的事能够认识,未来的事又能够读诵和学习呢?
                      为什么待我有恩的人,我常常心中感激他;对我有冤仇的人,我心中怨恨他呢?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28 10:40
                      回复
                        还有其他的很多事,都能记忆在心,这又是什么原故呢?
                        又是谁管呢?是眼睛?是耳朵?是鼻子?
                        它们都不管!然而所有过去的事情,它完全有档案,整理的非常好,给你储存起来、听你使用、请问又是谁在负责?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佛教讲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那么,人死后是什么东西把这一切都带到下一世去呢?
                        这一切唯识家都是以阿赖耶识来说明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28 10:41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28 10:42
                          回复
                            以“行”为缘产生了“识”;“识”,依过去世的业力而受现世受胎一念;入了胎,长出“名色”亦即身心,名色,在胎中心身逐渐发育的部位,“名”指心法,心法无形,不能以体相展示出来,所以用“名”来诠释,故称为“名”。
                            “色”者,即眼、耳、鼻等身体部位。
                            “名色”逐渐产生了“六入(六处)”,即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各种官能,六入为六根具足将出胎之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30 10:34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4-30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