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吧 关注:6,542贴子:85,696
  • 38回复贴,共1

京杭大运河最大吨位集装箱专用船舶“华海宿迁”号启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江苏网2024-03-26 22:10
近日,京杭大运河最大吨位集装箱专用船舶“华海宿迁”号在运河宿迁港启航。该船投入运输,将进一步推动运河宿迁港水路运输品牌化发展,是运河宿迁港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的重要体现,将成为运河宿迁港一张崭新名片。据悉,“华海宿迁”号是由安徽省华海航运有限公司根据京杭大运河流域水位、闸口情况,为运河宿迁港进出口航线运营量身定制的船舶。该船长79.88米、宽16.26米,满载排水量为4855.737吨,一次最多可运载259标箱集装箱,是目前京杭大运河最大吨位的集装箱专用船舶。相较于传统船舶,“华海宿迁”号凭借超大吨位承运量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有效缓解港口货物积压问题,提升货物转运效率,从而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物流便利。市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运河宿迁港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丰富航线布局,优化运力结构,完善集疏运体系,在探索大宗商品“散改集”物流模式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在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港口运营质效、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建设更具特色的“水运宿迁”贡献港口力量。(康媛)


IP属地:天津1楼2024-04-10 08:59回复
    吾为网络潜行者、塘沽土著人、dakaola1978.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非常赞同!运河利用率大提升。如果改进船型,改造船闸,扬淮段都能开行万吨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0 10:25
    回复
      你消失的帖子@刚下月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10 10:45
      收起回复
        很厉害,希望黄河北早日复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0 10:47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5楼2024-04-10 10:59
          收起回复
            垃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10 13:15
            回复
              大运河以前也有差不多的集装箱船,徐兴航集001能装4300吨,启海1装4800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13 14:34
              收起回复
                为啥吧主换人了


                IP属地:西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28 04:03
                收起回复
                  . 以三峡大坝为起点以山海关为终点,沿着中国地理第二阶梯边缘修建巨运河,将沿途所有河流全部纳入,所有来水全纳入该巨运河统一调配使用。
                    该巨运河以巫山、太行山、燕山为西岸,东岸是人工堤坝,运河宽阔可以航运,东侧放水可浇灌整个华北平原和江淮大部分地区。在巨运河东侧的华北平原上,每隔30到50公里修建西接巨运河东到渤海、黄海的东西向水渠,水渠两端设船闸,实现引水、浇灌、航运统筹安排。
                    这才是南水北调的终极方案:调水最多、投资最小、技术难度最小、全程自流,然后西线和大西线、红旗河等调水方案将不再需要,予以放弃。
                    此方案实施后华北平原来水充足,地下水升高且源源不断,现有的南水北调中线小水渠可以废弃。华北平原所有城市可直接从巨运河取水,或抽用地下水,反正地下水多得是!
                    有了巨运河华北平原将不再需要黄河水,黄河所有径流可由上游各省全部用光,潼关不再下泄一滴。潼关以上黄河沿线和华北平原可全部改种水稻,实现冬小麦夏水稻轮作一年两季,且可全机械化耕作。由此,华北平原和黄河沿线将改造为鱼米之乡,可多养活十几亿人。
                    未来,再将西南外流河修河堰抬高水位,然后穿隧道引入金沙江,那么三峡来水更多,我们可利用的淡水就更多了,可供向北调用的长江水就更多了。


                  IP属地:河北9楼2024-05-12 14:52
                  回复
                    喜闻乐见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5-13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