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道教吧 关注:1,056贴子:4,757
  • 0回复贴,共1

为什么是鱼的形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将玉石刻成鱼形呢?原因无非有二:其一,鱼为祥瑞之物;其二,迷信鱼形器物能发出更响的声音。这一风俗其实在六朝就有了。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记载:晋武帝时期,出土一个石鼓,敲打它没有声音。拿这个东西问张华,华云:“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类。”结果就有声了,声音能传达数十里。可见,西晋时,人们已用桐木刻作鱼形,用作击打之器。
1988年在四川金堂县杨柳乡出土的汉代石棺有拴马、鱼、铎的画像。无疑,悬着的鱼同铎一样应是一种鸣器,这就是说四川汉代民间已有使用鱼形鸣器的习俗。汉代石棺画像多系神仙传说,四川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很可能四川道教已经使用鱼形鸣器。
但可以确信的是,晋宋时期,道观已经出现了木制的鱼形器物。《异苑》卷七云:蒋道支于水侧见一浮检,取为研制,形象鱼。有道家符诚及纸皆内鱼研中,常以自随,二十余年忽失之。
梦人云:“吾暂游湘水,过湘君庙为二妃所留。今复还,可于水际见寻也。”道支话旦,至水侧,见曹者得一鲤鱼,买剖之,得先时符诚及纸,方悟是所梦人弃之。俄而雷雨,屋上有五色气,直上入云。后人有过湘君庙,见此鱼研在二妃侧。
湘君庙位于洞庭湖君山,因湘妃而闻名,蒋道支刻木为鱼,中空,颇类似于后世的圆形木鱼,只是用途不同罢了。
可见,道观使用木鱼虽然始于唐代,但其源头却在汉晋。


IP属地:山东1楼2024-04-05 12: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