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康敬皇后吧 关注:36贴子:690
  • 11回复贴,共1

《明世宗肃皇帝宝训》中的张太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上。


IP属地:山西1楼2024-04-04 21:13回复

    嘉靖二年九月丙子。
    初,上即位即命礼官议皇考主祀并称号。
    礼官议:“皇上既入嗣大宗,宜如汉定陶王别为兴献王立后,其称号宜如宋濮王。称孝宗为皇孝,而改称本生父曰皇叔父,母曰皇叔母。”
    上览其议曰:“父母可移之乎!此事体重大,其再议。”
    于是,进士张璁、主事霍韬、给事中熊洽各上言:“汉宋之事,乃预立为嗣养于宫中,故不得复后其所生。若陛下则所谓继统,非继嗣也。今日之礼,于兴献王宜隆尊亲之典。”
    上览而善之,乃谕阁臣:“朕受祖宗鸿业,为天下君长。父兴献王独生朕一人,既不得承绪,又不得徽称。朕于罔极之恩,何由得报始终。劳卿等委曲折中,为朕伸其孝情。”
    诸臣退而上疏,执议如初,乃称孝宗皇帝。而称皇考曰兴献帝,圣母曰兴国太后云。
    至是年六月辛丑,上犹以尊称未当,复命廷臣会议。
    时主事桂萼、都御史席书、员外方献夫,皆上疏:“请正皇考、圣母称尊,以全圣孝。”
    上以其章下群臣议,而议者以为兴献帝后已极尊称,陛下孝思无穷,请更加一皇字。
    上不得已,从之。然犹以本生二字大名未正,于心终不安,复命廷臣会议。
    于是,礼官席书等上言:“人无二本,礼有至当。陛下入继大统,与为人后者不同。臣等谨遵祖训,据古礼与在廷之臣反复辩论,大义已明,宜定正献皇帝皇考尊称,以顺典礼,以应经义。”
    上曰:“大礼屡经会议,未有定论。今博考详议,合于天理至情,宜从正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孝,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帝圣皇太后曰圣母。”乃下诏曰:“人君为治,必本于孝道。圣人论政,必先于正名。孝在笃于亲,而名贵循其实。自古及今,未有外是,而能化成天下者。朕本宪宗纯皇帝之孙,孝宗敬皇帝之侄,恭穆献皇帝之子。皇兄武宗毅皇帝上宾之日,仰遵圣祖兄宗弟及之训,属以伦序当立,遗诏命朕嗣皇帝位。朕受天明命,位于臣民之上者,于兹已三年矣。尊称大礼,屡命廷臣集议,辄引汉定陶共皇、宋濮安懿王二事为据。至再至三,而其论未定,朕心靡宁。盖伯侄父子,乃天经地义,岂人所能为乎?惟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朕之父母也,劬劳之恩,昊天罔极。虽未号已隆,而名称未正。因心之孝,每用歉然。已告于天地、祖宗、社稷,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昭圣皇太后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章圣皇太后曰圣母。各正厥名,揆之天序人伦,情既允称,而礼亦无悖焉。犹虑天下臣民,未能知悉。特兹诏谕,以伸朕拳拳孝亲之诚。夫孝立则笃近举远,而家邦四海,咸囿于至仁名正,则言顺事成,而礼乐刑罚,各臻于至理。朕盖庶几于古帝王之盛也。顾为昔者孝未遂于尊亲,事多拂于天性。君臣之际,未免少乖,举措之间,或多违戾。今彝伦攸叙,大礼告成,朕方欲同心以和典礼之衷,敬事以建臣民之极。尔内外诸司百僚,务宜体朕之意,有官守者脩其职,有言责者尽其忠。凡旧章未复,毙政未除,人才未用,民生未安,边备未饬,军储未充,一切有裨于政理,利于军民者,其一一条具奏闻。朕将举而行之,期于得万国之欢心,致夫人之祐助,以成至治,以全大孝,则朕之志于是乎可慰矣。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
    跟明实录对比,简略了好多,可能史官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对大礼议感兴趣的可以明实录记载,而且这里诏书少了以下几句:
    昭圣康惠慈圣皇太后,乃以懿旨,遣官迎朕入继。
    况汉宋二帝,在衣裳垂御之日,尝为立子,而朕则宫车晏驾之后,入奉宗祧,实为人后者不同。今以为继嗣,亦非我圣祖垂顺初意,是岂徒礼官之失,而亦朕冲年,未能决择之咎也。朕祗臣九庙,尊餋二宫,正统大义,未尝有间惕然,此心夙夜不忘。
    ——————
    减少的几句,一是否认张太后对他的拥立,二是否认已经过继的事实。


    IP属地:山西2楼2024-04-04 22:52
    回复
      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乙未。
      先是,上面谕礼部尚书 夏言:“宗庙告成,将布诏覃恩海内。两宫皇太后,未隆徽称,朕心未安,卿等宜议拟以闻。”
      既而,阁臣传圣谕:“两宫徽号并加二字。”
      于是,言 奏:“两宫皇太后,尊同行辈,名分不殊,微号字数,并宜一体。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原六字今宜加二字。圣母章圣慈仁皇太后原四字,今宜加四字。”
      上曰:“两宫行辈同尊,本是相等,非姑妇也。皇伯母原系皇兄,所上六字,故今似多耳。昨辅臣及今卿等,既以为宜并用八字,其如拟行之。”
      ——————
      这相当于直接否认武宗的功绩,还有贬低张太后的地位。武宗皇后就不用说了,已经没位置了。


      IP属地:山西3楼2024-04-04 22:58
      收起回复

        嘉靖七年二月戊午。
        上更定服制成,谕阁臣曰:“朕今日因吉告于皇祖、皇考服玄端冠服,惟两宫未奏。以其燕私之用,不敢烦奏。待有召见,或因事朝见,随具奏知。
        方朕食后,皇伯母、圣母、尊嫂皆遣内官赍赐朕彩色龙补叚帛,传谕云为贺皇帝所制冠服。
        朕稽首受讫,即令侍臣往奏两宫曰:‘蒙训及赐龙补等物,即当具朕新僣造玄端服谒谢。’
        皇伯母传免,圣母亦传免。
        其皇伯母以未起,圣母微冒风寒在暖阁内。
        朕欲俱遵,但圣母以欠安,正当拜问。
        已谒圣母毕,而衷诚未尽,欲仍择吉奉书奏谢恩,未知可否。
        卿等便议来,如可待朕亲撰奏书稿,仍下卿等看润行。”
        ——————
        我就知道有瓜,大意是:
        嘉靖制作了新冠服,张太后、夏后、嘉靖母亲按礼称贺。
        嘉靖给张太后、嘉靖母亲回信说谒谢。
        (夏后就不需要回谢了么?!)
        结果是张太后、嘉靖母亲说不必。
        原因是张太后说起不来。(这是得多嫌弃,都懒得编理由!!)
        嘉靖母亲说病了,然后嘉靖去看望。
        回来想了想,感觉得让群臣知道张太后对自己多么不待见,所以跟群臣控诉。


        IP属地:山西4楼2024-04-04 23:26
        收起回复
          嘉靖十五年四月癸巳。
          上谕礼部曰:“朕恭建郊坛庙寝,所以上事天地祖宗。今复思太皇太后、皇太后二宫,我皇祖原未有制令。今曰清宁者,乃青宫所居,虽无其人,可无其所,是非母后所居也。曰仁寿者,乃统于乾清宫者,非母后之宫。今朕拟将清宁宫存储居之地后,即半作太皇太后宫一区。仁寿宫故阯并除释殿之地,作皇太后宫一区。以备皇祖一代之制,亦非妄举。”
          已,复谕礼部:“朕恭备祖宗一代之制,命建慈庆宫为太皇太后居,慈宁宫为皇太后居。今上有次弟以慈宁奉 圣母章圣皇太后,以慈庆奉 皇伯母昭圣皇太后,一应供帐,悉取给内府,如祖宗例行,著为令。”
          ——————
          这里说下,这个时候,蒋氏已经住到慈宁宫了。
          张太后没住上慈庆奉,因为没有建好,建好以后也没让住。
          也就是说自嘉靖四年,仁寿宫灾后,张太后在宫中的住所就是仁智殿。


          IP属地:山西5楼2024-04-04 23:38
          回复
            嘉靖六年十二月壬子。
            礼部·尚书 方献夫 等言:“尼僧道姑有伤风化,欲将见在者发回改嫁以广生,聚年老者量给餋赡,依亲居住。其庵寺拆毁变卖,敕赐尊经护敕等项追夺,戒谕勋戚之家不得私度。”诏:“悉如其言。”
            献夫复言:“皇姑寺系祖宗敕建,宜留之,以安辑年老无依尼僧道姑。”
            上曰:“变卖庵寺如议行,年老而贫者量给银餋赡,各听其父兄亲党收之,不必处之皇姑寺。”
            上复谕献夫曰:“昨霍韬言僧道无度牒者,其令有司尽为查革,自今永不开度。及私创寺观庵院犯者,罪无赦。”  会江西提学副使徐一鸣以拆毁寺院,被逮至京。
            献夫乃与詹事霍韬、少詹事主绾、右佥都御史熊浃上疏乞宥一鸣。
            上不悦,乃尽发其前后章疏下大学士杨一清等票处,因降谕曰:“礼部复说将皇姑寺留着,安辑无依年老等项尼僧道姑。且云:‘此寺系祖宗敕建。’朕思此寺虽有敕建之名,原非祖宗本意。尼僧与僧道不同,风俗之坏者甚之,而尼僧寺与僧寺道观又不同。朕于皇姑二字甚否也。
            今因尚书桂萼奏禁约尼僧,毁其寺宇,已行了。
            今若皇姑寺仍留,是不去其根也,余恐无可禁之。
            前日旨出之日,于后三四日不知何日,哀奏两宫。
            皇伯母差人谕朕曰:皇姑乃孝宗朝所建,似不可毁,吾心不安,尼僧逐日无处安身,皇帝可遵吾言。
            圣母亦差人谕朕曰:‘闻皇帝有旨着拆毁尼寺,吾甚不安。其皇姑寺闻是孝宗时所建,且其中佛像多若毁之,恐不可。尼僧逐出,也无处安身,可不必拆。’
            朕谨听讫未对意,以为必是顽愚小人,进以祸福之言,故两宫皇太后一时传谕。
            随即令回奏伯母云:‘适奉慈谕以奉禁治尼僧事宜,欲将皇姑寺留下,以称伯考建造之意,侄敢不将顺。但尼僧有伤治化,且于伊教有玷。况此寺虽有皇伯考赐与敕建,原非我皇伯考圣意,所为不过请乞之耳。今已令查处,伏请圣慈鉴之,安心忽虑。’
            而又差人回奏圣母同前,但有伯母亦有传谕一句。
            次日该朝,圣母又谕朕云:‘昨说拆寺一事,恐不可动。其中佛像,作何处置?况昭圣皇太后有谕,皇帝何不从之。吾今也要建一座寺,或将此寺与我,亦好。’
            朕闻即面奏曰:‘近日因礼部臣奏要禁约僧尼寺,已从其请,两宫尊谕,子敢不奉行,但尼僧甚坏风俗,若不先将皇姑寺首毁之,余难禁约。伏望圣母勿听非人之言,福与祸惟天降之,惟人所召,岂释道能干乎!有一等愚人深信,故以惑奏,子亦闻之,两宫慈训,皇帝不遵,是为不孝,反依外臣之言,惟圣母察之。’
            圣母云:‘随皇帝与大臣议行。’
            朕退思两宫尊意,只是恐致灾也。此寺中多皇亲内官供给信施,而礼部必有请告之者。
            夫方献夫等论救徐一鸣言不可罪之,请查究黎鉴。其一鸣系提调学校之官,无指理此等事,乃擅将古建寺观混同拆毁,笞逐僧道,是见为贼,扰害地方。巡按官坐视回护,不得不言。
            又江西比之京师就重轻之,京师根本之地,江西寺观以一鸣拆之为当,京师反纵而回护。
            此献夫等言之后先同否,不待辨矣。卿等加详票旨来。”
            一清等奏:“献夫等疏词前后矛盾,皇上责之甚当,但皇姑寺既建自先朝,如圣母坚欲留之,则姑从其命。将礼部本权且如拟存留,以全人子承颜顺志之意,似亦无害。”
            上报曰:“今早得卿密疏告朕,切见爱朕至意。特闻两宫传谕示卿,正欲望卿言之,但我圣母自元年以来,数有训命,以天地垂庥,祖宗余庆,欲照我宪宗时孝肃后建有寺宫二座为例。
            朕虽承命未敢,然而圣母之意不是盖尼僧寺也。
            近日谕朕欲留皇姑寺者,前日已承慈训,以朕意为然,亦有谕云:‘僧道尼姑,委的多有坏祖风的,不但取世人毁骂,于伊之教亦不好看。’于此可知慈意矣。
            卿所言,惟恐有毫发之过,在朕躬何其忠爱惓惓也。
            礼部本只管批出,庶见崇正之意。假四五日间再有谕,及则传旨留之亦未迟也。就劳卿将创盖道宫释寺可否,预为朕议来闻。”
            一清等未及对。
            上复谕曰:“前日卿言皇姑寺,今日皇伯母又差人谕朕留之。朕回奏云:‘既尊训两颁,宜即顺命,但惩恶须去本,庶免后患。今遵慈训,将此寺房留与无归尼僧暂住,止着终身,不许复引。此类其我祖宗时所赐敕额追回,只可如此,伏望尊鉴。’
            蒙允曰:‘若有他安身之地足矣。’
            朕并奏闻圣母谕卿知:‘而此等委伤治化,易云干母之蛊,不可贞也。’
            今伯母之意如此可也,便回疏来。明日,仍谕卿等方行者。”
            一清等言:“圣裁允当,臣等即当奉行,乃拟旨以上。”
            上报曰:“得卿议来旨草,深合朕意。于朕既不违亲恤仁,又以见崇正辟邪之意,一举而两得其美。本非朕能,皆卿力也。朕又将有议此等额名之意,并告卿知。夫顺天保明者,是我朝国号,言此僧尼之祖能顺圣祖奉天开极,建国垂统。惟皇上命之,何待后日,以一妖尼能保大明也哉!”
            又云:“皇姑者,尤不好听,言我皇家之姑也。当时原非祖宗本意,盖被群小左说之耳,故此寺云敕赐。既是官建,何不云敕建,于此便可见非我祖宗本意也。故朕深嫉之,因与卿密知之,向后有事须赖卿力赞之耳。”


            IP属地:山西6楼2024-04-04 23:45
            收起回复
              嘉靖七年十一月戊申。
              谕礼部:“朕中宫皇后陈氏,近以疾逝。自惟弗德,遽失所配。怆悼未已,岂忍议及其继者。顷累奉皇伯母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圣母章圣慈仁皇太后面谕,以朕皇后既逝,而宗祀甚重,不可久虚其位。朕拜受兹者,内阁辅臣暨府部九卿文武群臣合辞为请,朕已闻之。圣母复命朕曰:‘吾已先有是训,昭圣皇太后亦有是谕。今闻群臣之请,心甚慰悦。皇帝宜亟自择其可者,册立之。’朕仰遵两宫之命,俯纳群臣之忠,深惟国本匪轻。朕承宗祀须赖内襄,今顺妃张氏往奉圣母所简,册以为妃,侍朕以来,克尽礼道,性资端慎,淑德允谐,可册立为皇后。以相朕宗庙之事,共奉两宫之餋。”
              礼成,上亲草诏书,告天下曰:“朕惟正家为万化之源,朝廷乃四方取则。故君听外治以正其阳,纲后听内治以修其阴,教此古今弗易之大政也。朕以菲德仰承天命,统御乾纲。近因坤仪缺位,恐内外失修,乃遵两宫累降之命,纳群臣忠荩之诚,谓中宫之位弗宜久虚,当早继立,以匡内治。朕谨循祖典,兹以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祗告于天地宗庙,闻于两宫皇太后。遣文武大臣持节捧册宝,授顺妃张氏,继立为皇后。赖其共承宗祀,事餋两宫。礼仪既成,特以朕意诏告中外,俾悉闻知。”
              ——————
              嘉靖这个皇帝当的好闲呀,一天都没啥事情么?!
              已知嘉靖六年十二月,张太后跟嘉靖因为皇姑寺闹翻了,皇姑寺是孝宗给秀荣建的,嘉靖想要拆。
              嘉靖七年二月,张太后对嘉靖的态度很明显,嫌弃的不行。
              嘉靖七年十一月,嘉靖册立皇后还打着张太后的旗号。
              所以是一边刻薄人家,一边用人家威望办事么?好不要脸。
              拿出嘉靖十二年的架势,直接对着张氏九族来呗。
              嗯嘉靖十三年换了皇后,也就是说在他心里似乎认为完全摆脱了张太后的控制。
              事实上,张太后就没有控制他。
              嘉靖胡搅蛮缠有一手的,其实是他自身能力不行又懦弱无能而已。
              和自己老娘蒋氏,天天玩过家家,也就只会这个了。


              IP属地:山西7楼2024-04-05 00:14
              回复
                嘉靖元年五月癸亥。
                大学士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各上疏辞免恩命。
                上谕廷和等曰:“朕念国统未定,事势危疑之际。卿等能同心协谋,请于昭圣慈寿皇太后,早决大策,以安宗社。其时逆贼 江彬 稔恶负罪,尚握重兵,心怀不轨,祸机难测。卿等又能乘时擒获,不动声色,濳消大变。使朕雍容入朝,传序继统,中外晏然。弘济艰难,功劳茂著。考之前史汉文帝、宣帝继承大统之后,亦尝加封丞相 陈平、周勃、杨敞、蔡义 等邑户。我 太宗 文皇帝,以尚书 茹瑺 有默相事机之功,亦进封忠诚伯。况《律》云:‘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拜。’朕前日勅加封爵,义不为过,第重违卿等雅志,已如所辞。朕心怏然,赐宴进阶,及文武录荫,略示朕报功之意。卿等宜勉承恩命,不必过为高洁,以伤朕怀。”
                谕宏曰:“卿以硕德广学,辅佐先帝,嘉谟入告,备竭悃诚。随事纳忠,贤劳茂著。逆濠护卫之请,昌言沮止,触忤权奸,遭谗去国。朕在藩邸,已知卿名。新政之初,首先召起。迩者,敕加锦衣指挥世袭之荫,用酬旧劳,义不为过。卿抗疏力辞,重违雅志,乃改荫正千户。朕心犹以为歉,再加文荫,赐宴进阶,略示优眷。卿宜勉承,无过辞以为高洁,伤朕本怀。”
                ——————
                【卿等宜勉承恩命,不必过为高洁,以伤朕怀。】
                【卿宜勉承,无过辞以为高洁,伤朕本怀。】
                这么不会说话的么,所以有清正之风的臣子,在嘉靖眼中,就是假清高。
                由此观之,嘉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他不懂,也不理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IP属地:山西8楼2024-04-05 00:34
                回复
                  嘉靖恶心死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06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