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日记吧 关注:7,197贴子:161,297
  • 0回复贴,共1

明明知道该努力,为什么就是想摸鱼?(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引
一日我闲来无事,打开手机看起小说,本来看着还挺轻松愉悦的,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我却逐渐升起了一股羞愧之情……

问:老师,我最近在看徐公子的书,看见书里面风君子常常“放养式”的教石野,多的不说,甚至经常就只丢下几个字便了事。我有时会在心里面感叹:“石野怎么那么快就懂了?如果我是石野,我肯定不能像石野一样一下子就理解了。”
师:修行修的是明悟,而不是理解。
况且石野可是大慧根的人呢,血脉和经历也不一般,而且你看他对待修行的态度。
问:他的态度是立刻执行,甚至可以说是奉行。
师:自从他接触修行后,他的脑袋里就只有修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修行”进行的,所以做什么都能悟出东西。而且没怎么被现实污染,三观基本都没问题,还很正,所以一上手就“往大了修”。
问:我看小说的时候感觉到很羞愧,“风君子和老师相比,老师对我算得上是苦口婆心、悉心教导,可我还没石野一半认真……”,便自觉脸上一阵泛红。
问:有时看书的时候,会把自己和石野比,不应该说比,应该是参照,按照老师交给我的“照镜子”办法来照自己。
石野那么聪慧一点就通的人,却任然付出比我多的多的努力,我对他更是多了几丝钦佩和自惭形秽。有句话不是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师:徐公子胜治的书,写的都是实修实证的,很值得一看再看。
书中的修和世俗的理,很多所谓的名师都达不到。

问:老师,其实上次您点了我对世间还有着深深的贪恋,事后我细细回想了一下,便生出了很多困惑:
第一反应是:“那我该如何放下呢?”;
第二反应是:“我之前那么的抵抗,一直说自己对人世间没有什么留恋,但现在哪怕我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贪恋’,但我知道我有。”;
第三反应:“我现在问老师怎么放下,就像纸上谈兵。不入世怎么出世?我在这里空谈,没有一点经历经验,自然不能明悟。我这不是就坐上了老师说的‘跷跷板’了吗?”。
师:放不下的都是贪恋。
你现在想想你能放下什么?你都会有各种理由,但其实,理由即是贪恋。
问:是的,我想了想,我确实放不下。
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就是学业。要是让我不读书了,我便会说出很多读书的好处来。
问:请问老师,人是不是有了执念、贪念,便会不得自在?
师:嗯呢。
师:但同样,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你读了书会怎样,能带给你什么不同。
所以你读书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追求。
这就是贪恋和事实客观所需的区别。
问:是的,诚如老师所言,我便是这样的。
谢谢老师点明了我这个错误,如果老师今天不告诉我,我便一直都会在自己狭隘的认知里转圈圈:“我知道读书好啊?可是我为什么就是对它打不起兴趣呢?我知道要努力啊,可是我为什么就是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呢?”
我没有客观的去看待读书这件事,我贪恋着社会上、言论上对读书说的种种好处。对读书这件事的评判和认知,是我“道听途说”来的,不是我自己认清事实得来的。
可我迷迷糊糊对它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还那么想要?
因为我想要的是:是“道听途说”路上听见的各种读了书的好处。
师:所以你没有自己的认知和需求。
没有活出你自己。
你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随波逐流的孩子,被愚弄底层的“愚弄”所愚弄。
问:是!
如果我是自己读书读进去了,对知识有需求,就不会一直感觉被“推着走”了。谢谢老师今天指出我这个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认知的局限性”,体会到陷入“局限性”的暗流出不来的感觉。这是很可怕的!
师:只有你对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目标和需求,你才有主动去学习的动力和倾向性,也才会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而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受外界或ta人的影响。
因为你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又该怎样去获得。自然不会去在乎别人的眼光或社会上流行的观点。
#实修##不努力#
记录修行点滴。同行有礼,互学互鉴,欢迎交流!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1 16: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