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吧 关注:171,115贴子:3,923,166
  • 5回复贴,共1

治愈焦虑唯有暴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假如你有200万还会焦虑吗。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3-31 11:29回复
    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人的欲望满足之后,空虚便会乘虚而入,随之而来的便是苦恼。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这才是人生的终极要素。人在屏蔽了痛苦与苦恼之后,也只剩下倦怠。正如贫穷是人们苦恼的常见原因一样,厌倦是上流社会的祸害。
    贫穷的人为生存而苦恼,上流社会在物质充裕后会对当下的“拥有”产生倦怠,无聊与精神贫瘠充斥了整个生活,于是会不断地寻找刺激新奇的事物来满足欲望的深渊,寻求与满足的过程越短,空虚的间隔便会越短,中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倦怠期也就越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31 14:46
    回复
      痛苦才是生活的基调
      在叔本华看来,人不过是生存意欲的客体化,是欲望的化身。七情六欲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总是在匮乏与满足之间轮回,且匮乏的时候多,满足的时候少。不幸就像月缺,幸福则如月圆。
      追求幸福就需要付出努力,而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辛苦乃至痛苦,此时的过程就像上弦月一样,逐渐向满月靠近;在欲望得到短暂的满足之后,无聊也就随之而来,月亮开始往下弦变化。
      努力的痛苦多因匮乏,无聊的痛苦则因厌倦。前者通过千方百计的积蓄来满足内心的贪欲,后者却要进行肆意的挥霍,以免情绪变得抑郁。叔本华说“厌倦是痛苦的一种形式”,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它。对于那些多愁善感的富人来说,他们的痛苦哪里会比乞丐少呢?故而穷人节衣缩食、存储货币,富人则纸醉金迷、百般挑剔——谁都遭受了生存意欲的奴役。
      推动人生向前的不是幸福与满足,而是不幸与痛苦。况且人生并非一直向上发展,对于个体来说,中年之前是上升阶段,晚年则走向衰亡。如果一个人活到了暮年,不顾躯体的衰退,仍要去追求所谓的满足与幸福,那会是多么荒谬的事啊。
      可见,追求幸福并非人生中一以贯之的目的,人生的基调是痛苦的,我们所要做的是直面各个阶段的痛苦。
      为什么要正视人生的痛苦?
      人是生存意欲的化身,欲望只单纯地追求满足,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观点——“来到这一世界,目的就是要过得幸福愉快”。
      谁要是坚信这个错误的原则,就必然要被生活所捉弄了,他会认为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矛盾,处处与自己作对,剥夺了自己应得的幸福。当我们走出父母营造的温室,初次体会到生活的坚辛后,就会明白这一世界不是为了让我们享受幸福而设计。
      当现实与理想发生矛盾时,乐观主义者时而将自己的不幸归因于环境,时而又归咎于别人,要么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要么就责怪自己蠢笨无能。如果他肯放开眼界、审视人类,就会看到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不幸的,很少有人能做到心满意足。大家在生活中都备尝辛酸,都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只得选择了苟且——如果人生的目的就是过得幸福愉快的话,那么未免也太虚幻了,因为人类的大多数都与它无缘。
      真正说来,人们所普遍共有的应是痛苦。快乐的理由不胜枚举,而痛苦的原因无非是匮乏与厌倦。在人生的上坡路上,我们要直面痛苦,在匮乏与厌倦之间寻得平衡,避免滑向两个极端。这时候,我们是顺着生存意欲来行动的,我们要伺候好这个人生的主子,避免被它折磨;而到了晚年,我们的器官逐渐衰退,眼睛变花而五色衰,耳朵转背而五音退,牙齿脱落、味觉变淡,手脚日渐迟钝,记忆力也下降,而男女之欲更是消散。随着感官的衰退,生存意欲的锁链也变得松懈了。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转过身来,背对痛苦,逆着生存意欲,以此来净化人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31 14:53
      回复
        焦虑和财富没关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31 15:52
        回复
          nt,你让劳资好了当一辈子乞丐我都愿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31 15:55
          回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焦虑确实因为钱不够导致的。如果钱不再是问题,很多的焦虑内容都会迎刃而解。然而一些担心自己得各种疾病的恐病症却不会因此而解决。另外假设自己很有钱,实际上正是心理学各项技术中的“极限假设”。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31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