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吧 关注:198,559贴子:271,095
  • 0回复贴,共1

我的孩子以前是有食物过敏,但也不严重,怎么现在鼻炎总是不好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医生,怎么我的孩子长湿疹还要查过敏原呢?”
“医生,我的孩子以前是有食物过敏,但也不严重,怎么现在鼻炎总是不好呢?”
“医生,有过敏性鼻炎就一定会有哮喘吗?”
“医生,我的孩子被查出来是哮喘,你问我哪些东西过敏,以前也没有湿疹、鼻炎,有啥意义呢?”
在呼吸专科门诊,经常有家长问到上述类似问题,医生也特别关注孩子的过敏情况。
其实,湿疹、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都属于一类疾病——过敏性疾病。 今天就跟着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分钟速读版
1、过敏性疾病从婴儿期的湿疹或特应性皮炎开始,逐渐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这一过程称为过敏进程。早期识别和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至关重要,以降低健康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2、针对有过敏倾向或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应常规进行三级防控:一级预防:明确过敏原,控制周围环境,避免和减少过敏原。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三级预防:对已明确的过敏性疾病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
过敏性疾病贯穿过敏体质人群的一生,儿童过敏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物、吸入物过敏,过敏性疾病从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或湿疹)开始,接着在幼儿期出现过敏性鼻炎,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发展为哮喘,这一过程被称为过敏进程。
过敏进程通常并不是所有病症同时出现,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为不同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体质的婴幼儿在出生后接触过敏原首先表现为食物过敏,部分孩子在学龄前期或者学龄期发展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与婴幼儿期相比,5岁以后孩子食物耐受率显著增高,食物过敏减少,消化系统过敏症状和湿疹发病减少,但由于室内过敏原累积接触频率增多,如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导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过敏性哮喘发病增加。
01
过敏性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02
食物过敏需长期进行食物回避者,可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甚至生长发育迟缓;
03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呼吸不畅或困难,严重的可引起颌面发育异常;
04
过敏性鼻炎及哮喘需要长期局部糖皮质激素用药者,可能对身高有影响;
05
如果不正确诊断、不早期规范治疗,儿童哮喘还可影响肺功能,尤其是80%~90%的多种过敏原过敏的重症哮喘可以发展到成人哮喘。
综上所述,早期识别和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至关重要,需避免与普通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混淆,以降低孩子的健康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有过敏倾向或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应常规进行三级防控:
一级预防
明确过敏原,控制周围环境,避免和减少过敏原。
较小儿童居家活动较多,应针对室内过敏原如尘螨、霉菌、蟑螂等进行检查,同时应尽可能避免饲养宠物。
学龄期儿童或青少年,尤其是有明显季节性、户外活动时发作的孩子,除了要查找室内过敏原,重点还要关注该地区、该季节较多的草木花粉过敏原。
较小的孩子可先考虑做血清sIgE检测,依从性好的儿童可同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于过敏高风险儿童出生后未进行过敏原检查的,应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以后每半年检测1次。儿童皮肤点刺试验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必要时应进行动态监测。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干预。
避免和减少致敏者发展成过敏患者,避免或减少症状出现或加重、急性发作或复发,避免或减少新增过敏原。
如对环境过敏原进行检测和处理,也可以在饮食上改变过敏食物的烹饪方式,如烘培后的牛乳制品可增加牛奶缓解的可能性和/或加速缓解过程,耐受烘焙食品中的鸡蛋可增加鸡蛋过敏缓解的概率,并且可加速缓解过程。
三级预防
对已明确的过敏性疾病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
对于已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应采取以疾病长期控制和防止加重为目标的三级预防。
采取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孩子,可降低未来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概率。
同时,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过敏性疾病,需重点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过敏原特征、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
近十余年,我国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患病率明显升高,在此背景下,面对由过敏导致的同时有湿疹、食物过敏、鼻炎、哮喘中的两种或以上症状的儿童,我院呼吸专科联合耳鼻喉、皮肤、消化和内分泌科门诊以MDT模式,挂一次专科门诊号一站式解决相关问题,结合比较全面的过敏原检测、已经成熟开展的特异性免疫治疗、饮食指导方案等,针对过敏孩子建立专病管理档案,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高过敏孩子的生活质量。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科相关医学专家组(统称).幼儿园和小学过敏管理及防治共识[J] .中国学校卫生.2023,44(2):167-172.
2.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Ⅲ) [J]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2) : 1685-1693.
3.尹佳.我国变态反应专科和专科医生发展之路应如何走?--对变态反应专科发展方向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4-03-21.


IP属地:重庆1楼2024-03-28 22: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