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2,246贴子:101,445

《山海经》之都广之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广之野”堪称是华夏神话中仅次于上古第一神山昆仑丘的神秘之地,与众神之山“帝之下都”的昆仑丘不同,都广之野是一个物产丰富、景色绝美、万物和谐共处的人间天堂。那么问题就来了,都广之野真的曾经存在过吗,这个人间天堂又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上古奇书《山海经·海内经》中说: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都广之野在西南的“黑水”流域,是谷神后稷安葬的地方。在那里,豆类、稻谷、黍子和高粱自行生长,无论冬夏都能播种;代表着祥瑞的鸾鸟和凤鸟自在地歌舞,象征着高贵和长寿的灵寿木开花结果、草地和树林也同样生长繁茂;万物和谐共处,生长茂盛的青草无论冬夏都常青而不死。
都广之野,好一个华夏上古神话中最为富饶美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此外,在都广之野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显赫地标——“建木”。这棵通天的神树不仅被远古的人们认为是天地的中心,而且它还是神话中天帝上下于天地之间的天梯。据说,神奇的建木在中午日头当中的时候,连一点影子都没有;如果站在树下大声地呼叫,声音会马上消失在虚空之中,听不见一点回响;它树干笔直光滑直入云霄,树皮只要轻轻一拉就会像缨带又会像黄蛇一样连绵不断地剥落下来。
建木不仅在《山海经》中多次被提到,后世的《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也多次记载了建木是“天地之中”、沟通天地人神的天梯。太皞伏羲曾经攀缘建木登天通神,就连黄帝都和建木有过直接联系。那么这个鼎鼎大名的显赫地标以及它所在的都广之野,究竟在什么地方,千余年来让无数人想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8 07:54回复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言归正传,很多记载建木的古籍中都有两个相同的内容:“天地之中”和“日中无影”。“天地之中”很好理解,而所谓“日中无影”前面也说过了,字面意思是中午日头当中的时候,建木连一点影子都没有。那么什么地方能符合这个条件呢,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存在太阳直射点是能实现“日中无影”的硬性条件,所谓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为90度的地点,同时也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而太阳直射点出现的时间正好就是“日中”正午的12时,这个点只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活动:春分时在赤道上,然后会向北移动。夏至时到达最北点北回归线(23°26′N),随后向南移动。秋分时重回赤道上,冬至时到达最南点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
    所以都广之野如果存在,它的位置一定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
    而这个区域也恰好覆盖了华夏大地的西南至东南一带,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雷州半岛、福建省(海域)、台湾省共计五省区域。可见古人诚不欺我,这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都广之野,在“西南黑水之间”的记载大体方位上是吻合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8 10:06
    收起回复
      周礼
      《周礼》中说: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周朝时就开始用圭表来测量太阳的影子,除了记录时间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确定大地的中央。
      《周礼正义》中说: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
      《荀子》中则说得更清楚: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自远古肇始,权力至高者必须要处于四方大地的最中央,这才是规矩才是“礼”。“日中无影”在古人认知中就是地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所以“日中无影”的建木就被认为是“天地之中”,那么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理所当然就是权力至高者的所在,是大地上的政治中心,至少都广之野的统治者们是这么认为的。巴勒斯坦在历史上也曾经是人类古文明的中心之一。在巴勒斯坦的传说中,雅各布之泉(Fountain of Jacob)在夏至日的时候也是“日中无影”:夏至之时,在雅各布之泉,阳光照射之下是没有影子的。而当时的人们就把那里当作他们所居住的大地的中心。在耶路撒冷传说中的“复活柱”,夏至日的时候也是“无影”的:在夏至日的正午,当太阳位于天穹的中央,光辉从上方直射下来,照到每一处角落,这根柱子证明,耶路撒冷城位于大地的中心。至于耶路撒冷的宗教和政治地位,就无需我在这里多言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8 10:18
      回复
        唐朝与玄奘齐名的另一位高僧义净和尚,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一书中讲到:夏至之时, 在南海(现在的东南亚地区)和印度以及中国不同的地方,日影长短不同,但在中国的洛州,却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没有日影,称为“洛州无影”。义净和尚所说的洛州,就是河南的洛阳,但是洛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并不在太阳直射点的覆盖范围,那里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绝无可能出现“日中无影”,这又是什么情况呢?事实上洛州非但“有影”,而且就连夏至日正午时的影子长度都早有记录。《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说: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这句话说这个所谓的“地中”在至日正午时影子长一尺五寸,明显不符合“无影”的条件,但是统治者为了让它成为名正言顺的地中,索性把“无影”强行修改,制定了一个新标准“影长一尺五寸”。虽然《周礼》没有指出这个“地中”的所在,但是后人考证出这个地中是颖yǐng川郡阳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8 10:28
        收起回复
          阳城也就是现在河南登封市的告城镇,古代在洛邑的地域范围,唐代属于洛州。根据《周礼》的记载,西周时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姬旦在营建东都洛阳时,在这里垒土圭,立木表来测量日影。所以洛州是“日中有影”的,《周礼》的记载也与客观事实相符合,那么“洛州有影”又是怎么变成“洛州无影”的呢?这和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女人有关。天授元年,也就是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文武百官、帝室宗亲、远近百姓共计6万余人的请愿下,于九月九日登基称帝,将国号改唐为周,并定都于神都洛阳。洛阳是西周的旧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洛阳并非真正“日中无影”的天地之中。但这时,同样到天竺取过经的义净和尚,及时地给武则天送上了一份厚礼,由这位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发出“洛州无影”的声明,完美解决了定都洛阳的瑕疵。《南海寄归内法传》成书于690年前后,武则天在公元690年称帝定都洛阳,这恐怕不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吧。武周证圣元年(695年)义净回到洛阳的时候,武则天不仅派出使者前往迎接,而且亲自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后来赐义净法号“三藏”,诏命他住在洛阳佛授寺。唐开元十一年时(723年)唐玄宗让太史监南宫说根据当年周公姬旦的圭表,重新仿制了一个石圭表并命名为“周公测景台”。南宫说先生在仿制的时候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他在石表的下方增加了一个梯形带斜面的台子,斜面的角度正好与夏至日正午太阳照射的角度相同,这样石表的影子就正好落在石台的顶部,而在石台的底部却看不到任何影子,真正从技术上实现了“日中无影”。所以,这座“周公测景台”后世也被当地人称为“无影台”,周公姬旦如果在天有知的话,想必一定会哭晕在台边。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18 10:41
          收起回复
            “洛州无影”自然是无中生有,但是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们的确有在“天地之中”统治天下的心理需求。建木是远古的大巫们建立与天沟通的“道具”,可见这个通天的道具并非随意选定的,而是需要在具备“日中无影”条件的都广之野才能找到。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都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区域,理论上都不可能出现“日中无影”的情况,那么他们那些“日中无影”及“天地之中”的传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8 10:55
            回复
              “西、南黑水之间”


              “黑水”是发源于青藏高原,是由四条并行南流入印度洋的河的总称。最东边一条即金沙江,最西边一条即雅鲁藏布江。
              “西南黑水之间”的“西、南”之间应该有个顿号的。即“西黑水”和“南黑水”。“西黑水”指由北向南流向的金沙江,“南黑水”指由西向东流向的金沙江(长江)。“西黑水”与“南黑水”在四川这里形成一个“V”字型,“V”字型的中央就是成都平原。
              所以“西、南黑水之间”的都广之野,就是指的成都平原。


              IP属地:四川7楼2024-03-18 11:04
              回复
                上古传说中的通天神树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是否真的曾经存在过?如果是的话,它又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想要寻找真相的人们超过一千年之久。神秘美好如天堂一般的都广之野,让很多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之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这个远古奇书中记载的神秘乐园究竟在哪里,研究者们众说纷纭,直到今天仍旧是个未解之谜。
                一般而言,对于都广之野的所在主要有着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中第二个说法最为人们所熟悉,而最后一个则会出乎绝大部分人的意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18 11:17
                回复
                  《河图括地象》:“昆仑之虚,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
                  这里“下”就是成都平原,即《蜀王本纪》中提到的“汶山下邑”,《山海经》中的“下地、下国、帝之下都”。“洞”指四川盆地,“含右”指湖南湖北。
                  所以四川至湖南湖北的西南官话区,就是“昆仑之虚”,也叫“赤县”。
                  “禹敷下土方”即“下方”和“土方”,“下方”就是成都平原。“土方”就是大禹“赐土姓”,今湖南湖北的土家族分布区。所以“下土方”就是“昆仑虚”。
                  《山海经-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这个方三百里的泛林就是今四川的“蜀南竹海”。也佐证“昆仑虚”指的是成都平原的东面,而不是西面的昆仑丘(青藏高原)。


                  IP属地:四川9楼2024-03-18 11:20
                  收起回复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
                    我们要锚定都广之野的位置,黑水是第一个重要的线索。在《山海经》中关于黑水的记载一共出现了15次,在著名的地理著作《禹贡》中也出现过3次。《山海经》反复强调的这条神秘河流,据说起源于众神之山昆仑丘、然后逐次向东再向东,接着折向东北,最后向南流入了南海。黑水的具体位置是不亚于都广之野的另一个千古谜团有一种观点认为,传说中的黑水就是现在的金沙江。
                    《禹贡锥指》中说:
                    禹贡梁州之黑水,汉时名泸水,唐以后名金沙江,而黑水之名遂隐。
                    《挥麈zhǔ录》中也说:
                    泸水乃今之金沙江,即黑水也。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也叫绳水、淹水、泸水,它穿行经过川、藏、滇三省,其间有最大支流雅砻lóng江汇入,在四川宜宾岷江汇入之后成为长江。而金沙江在流经云南省地域时,则经过了一片非常富饶的土地—滇中盆地,有研究者认为那里就是远古传说中的都广之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18 12:03
                    回复
                      滇中盆地是在2.5亿多年前印支晚期,长期隆起的康滇古陆经过剧烈沉降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那里水草丰茂、气候温暖湿润,曾经还是恐龙生存繁衍的地方。在滇中盆地发现最早的稻作农业来自距今4500年的大理宾川白羊村遗址,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炭化稻米。滇中盆地已知最早的粟和黍,发现于距今约4000年左右元谋大墩子遗址和剑川海门口遗址。而在剑川海门口遗址,同样发现了年代距今约3400年的豆类植物“菽”。这和山海经中对都广之野“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的记载基本吻合。但是这个观点有两个硬伤,首先是纬度问题。滇中盆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理论上这里不是太阳直射点覆盖区域,不具备实现建木“日中无影”的客观条件。其次黑水是否就是金沙江还没有定论,如果这个前提条件不具备的话,后面的结论自然就无从谈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18 12:26
                      回复
                        《山海经-海内东经》:“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这里“长州南”就是中南半岛。所以古岷江是从四川的曼山流至曼谷,或者说从四川的眉山流至湄公河,或者说说从四川的九皇山流至九龙江平原。
                        因为古岷江流至中南半岛,那么古金沙江就不可能越过古岷江流至长江。


                        西方也有大量大航海时期的亚洲地图,佐证“黑水”就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加湖,是四条并行南流入印度洋的河的总称。
                        另外明朝徐霞客也佐证长江源头是金沙江,证明以上地图的“黑水”,都是更早时期测绘的。这些“黑水”也不是相互抄绘的,应该是各自独立测绘的。


                        IP属地:四川12楼2024-03-18 12:33
                        回复
                          《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四 ◎道部十六关于“昆仑三角”的记载:
                          又曰:昆仑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上有玉楼十二,景云映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治所,真官仙灵之所宗。
                          “昆仑三角”指的就是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成都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组成的“三角”,即真正的“古蜀三都”。
                          “昆仑三角”是昆仑文化的核心,其中茂县营盘山遗址称为“上”,即“瞿上城”。成都平原称为“下”,即“汶山下邑”。
                          相对于四川茂县,成都平原又称为“前山”,即《蜀王本纪》等文献中提到的“湔山、湔水、湔江”,那么“箭”字就是“前山的竹”。“都广之野”指的就是“下”地。
                          所以很明显,“都广之野”就是昆仑山的核心地区。“西王母”是古蜀国“家天下4000年”的重要证据。


                          IP属地:四川13楼2024-03-18 13:36
                          回复
                            在今天成都天府新区的华阳古城社区,紧邻天府大道南段的西侧有一个不太被人们关注的远古遗迹,它就是广都城遗址。早在1981年广都城遗址就成为了成都市级文保单位,1998年的再次考察发掘后初步确定了遗址的大致范围:东西长74米,南北长67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而这很可能仅仅是广都城很小的一部分。广都城在有关于的蜀地的古籍文献中被多次记载,其中《蜀王本纪》中说:
                            蜀王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鳖灵开创的古蜀开明王朝曾经在广都建都,这应该就是广都的名字由来,后来迁都去到成都。《华阳国志》中更是先后15次提到过广都这个地方,并说:
                            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广都城与成都、以及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新都,并称为古蜀国的“三都”。因为成都平原素来以土壤肥沃、物产富饶著称,被称为天府之国,这与人间天堂的都广之野极为相符。再加上广都和都广地名上的接近,让很多研究者相信那里就是传说中的都广之野。而随着一件惊世骇俗的文物的出土,让人们对这种说法更加深信不疑。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后来闻名天下的一号青铜神树。神树的出土,让很多人第一时间将它与都广之野的建木联系到了一起。有了实物佐证,“广都”即是“都广之野”似乎就要实锤了,但是这个观点依旧是疑点重重。首先,青铜神树真的就是建木吗?个人认为并不是,从青铜神树的细节来看,它更接近于扶桑十日神话中的扶桑神树其次“都广”和“广都”虽然接近,但是仅仅凭这一点就把两者划上等号显然并不严谨。都广之野的“野”字,在古代是有特定含义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9 07:55
                            收起回复
                              生命之樹(白楊樹)下面蛇上面鷹,蛇被鷹背叛,鷹將功贖過幫助ETANA找到了可以單性可以繁衍的神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19 0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