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吧 关注:11,232贴子:34,068
  • 0回复贴,共1
戴姓起源有:源于子姓、源于姬姓、源于少数民族。
一、源于子姓。
1、戴姓曾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有子名钩,为宋国司空,逝世后谥号为“戴子武公”,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该支戴氏的得姓,始自宋戴公的儿子公子文,并且与武、宣、穆、庄等氏谊属兄弟,均是古代圣君商汤的后代。
2、戴姓出自殷商王朝遣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周武王灭商迁到殷地之后,有不少殷朝遣族便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有改姓戴氏者。宋朝学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书中说:后来的殷氏之中,也有以戴为姓的,书中记载:“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所谓“以义改也”,并非指的是两个姓氏在字义上的相通,而是指他们系出一源。
二、源于姬姓。
此分支出自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东,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其族人以国名“戴”为氏。戴国的都城戴城东距宋都仅有三十公里,近在咫尺,而西距郑国都城却远达数百里之遥,因此,郑虽灭戴,但因鞭长莫及,未能久占其地,故而戴国之地后被并入宋国。姬姓戴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及其部分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思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
三、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蒙古族:
此分支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卜氏。蒙古族岱齐特氏,亦称戴特氏,世居喀喇沁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蒙古族塔塔儿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谭氏等。蒙古族戴卜罗氏,出自陈蒙古八旗的岱簸罗氏族,清朝晚期以后改汉姓为戴氏,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
2、源于满族:
此分支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达尔充阿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满族戴佳氏,亦称达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出唐朝时期渤海国皇室大氏家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满族乌苏氏,亦称吴苏哈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古孙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乌氏、吴氏、苏氏、关氏、穆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3、源于鄂温克族:
此分支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清朝时期被归列索伦部,世居莫里达瓦(今黑龙江齐齐哈尔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民族乡),其后多改汉姓为戴氏、涂氏等。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
此分支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戴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戴氏,世代相传。
“戴姓”简介:
戴姓,中华姓氏之一,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为戴姓的姓氏始祖。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地区。
戴姓郡望:
戴姓的望郡在谯国郡(今安徽亳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清河郡(今清河东南)。
1、谯国郡:
东汉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三国时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间地。
2、广陵郡:
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今扬州)。东汉建武中改为郡。相当今江苏省、安徽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3、清河郡:
治所在清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区。


IP属地:山东1楼2024-03-11 17: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