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曹芳吧 关注:7贴子:106
  • 1回复贴,共1

个人对魏齐王曹芳的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芳不是废物,反而是个及其聪慧的人,他出生于曹魏太和六年,被当时的魏帝曹睿收养为养子,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没见过,而曹睿很忙,很少来看曹芳,太和六年也就是公元232年,此时诸葛亮还没有去世,他一直都想北伐曹魏,孙权也会时不时与诸葛亮打配合,所以曹睿在朝堂上也要专心应对他们的进攻,孔明去世后,曹睿又忙着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也没有时间去看曹芳,曹睿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会去世这么早,景初三年正月,曹睿驾崩于嘉福殿,此时太子之位还没坐热乎的曹芳一跃成为了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曹魏的天子,此时的曹芳只有八岁,无法理政,大权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宗亲代表大将军曹爽和士族代表太尉司马懿手里,他们都是曹睿安排给曹芳的辅政大臣
大将军曹爽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认为士族势力过大会威胁到曹魏,于是采纳夏侯玄的建议,展开了正始改制的序幕,正始改制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很多人都不知道,记载也模模糊糊并不清晰,他的措施有三点,一,将选官权从中正官的手里收归于尚书台,进而削弱中正官手中的权力,二,废郡县,裁剪冗官冗员,三,简化服饰排场,这三条措施很明显就是在针对士族,士族可能坐以待毙吗?
后来曹爽发现,司马懿在东路战场屡立战功,而自己除了握紧手中权力毫无建树,于是与夏侯玄策划了兴势之战,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战败了
时间一久,曹爽公子哥的形象就暴露了出来,毕竟他没有经历过武皇帝曹操南征北战的时期,早年也没有上过战场历练,而是直接入宫,与曹睿交好,最终升为武卫将军,个人以为,曹爽的武力应该是不错的,毕竟“体态肥胖”,多多少少有点蛮力,再加上他是曹真的长子,肯定不能完全不练习武力。
伐蜀归来后的曹爽变得更加专横跋扈,他居然认为郭太后妨碍了自己专权,便将郭太后软禁起来,对此,曹芳也感到了不满,他依依不舍的与郭太后哭泣告别
然后,曹芳居然开始了宠幸小人!资治通鉴出现了这样一段记载:“帝好亵渎群小”,并且何晏与孔乂就此事上奏劝谏曹芳,但是曹芳不听,因此,大部分人以为,曹芳就是被曹爽带坏了,开始纵情声色亲近小人了,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各位注意何晏这个人,他是谁?他本身就是曹爽党的人,各位觉得曹爽派的人劝谏曹芳能是什么好事呢?曹爽为了压制司马懿为首的士族,自然要进一步专权,那就是能够控制皇帝,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
何晏等人的劝谏明显就是不怀好意,他们居然劝曹芳不要去后花园练习骑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大臣跟随,最搞笑的就是孔乂那句“天下已平”,天下“平”在何处呢?是蜀汉被消灭了,还是东吴被消灭了呢?都没有啊,由此可见,何晏并不是真心劝谏曹芳,而是要进一步帮助曹爽掌控曹芳,曹芳最后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曹芳亲近小人是曹爽导致的,那为什么又要指使何晏去劝谏呢?按理来说,权臣不是更希望皇帝贪图玩乐,自己好掌权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平乐观那里就能看出来,与曹芳密谋除掉司马昭的,是一个叫云午的伶人,这些人难道不可能是所谓的“小人”吗?极有可能的是,曹芳表面上在嬉戏玩乐,而背地里已经开始培植自己的心腹了!那些所谓的小人就是曹芳培植起来的心腹
很明显,曹芳已经有打算了,如果遇到机会,他也未必会干看着曹爽专权,但他却没有料到,最后会出现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夷灭曹爽三族,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曾放过,诛杀范围很广,牵连范围很大,不论如何,曹爽虽然有错,但还没到要夷灭三族的情况,更何况他还是元侯曹真的长子,你好歹也要给曹真留个后吧?司马懿狠辣起来,是真要人断子绝孙的
十八岁的曹芳或许已经知道了司马懿那暗藏的狼子野心,本来是士族与宗亲相互制衡,如今***懿这个士族领袖却直接团灭了宗亲代表,压倒了宗亲集团,随后一人独掌朝政,想做什么,不言而喻。
曹芳并没有料到高平陵之变的发生,在曹芳看来,仿佛突然一下,天就变了,但比曹爽掌权时更加糟糕,曹爽虽然跋扈,但他发动改制压制士族多多少少是为了曹魏,但司马懿不一样,司马懿是直接奔着篡位去的
然后又是神奇的记载,嘉平元年二月,曹芳下诏封司马懿为相国,司马懿推辞不受,又是这一年,十二月,曹芳又下诏要给司马懿加九锡,可司马懿又拒绝了,随后曹芳居然不给封了,直到司马懿死后,曹芳才下诏追封司马懿为相国,又被司马孚拒绝,算下来,从嘉平元年到嘉平三年,算上司马懿的推辞与司马孚的推辞,才正好三次,古人想要篡位,一般都讲究三辞三让,司马懿确实做到了三让,但第三次却是他弟弟推辞的
对比一下刘协封曹操,曹髦曹奂封司马昭,他们给权臣封公封王加九锡一般都是一起的,可曹芳却分开了,二月加封相国,十二月才加九锡,这是不是说明了什么呢?
我以为,曹芳觉得司马懿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未必活的了多久,如果熬死了司马懿,辅政大臣都去世了,自己这个皇帝是不是就能掌权了?当初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直接杀掉霍家人成功掌权,你们可能会问,不是还有司马师吗?确实,但辅政大臣并无世袭的权力。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01 10:46回复
    这件事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司马师想要接过司马懿的权柄,绝非易事,司马懿死后甚至要找个四六不着调的理由,说什么伊尹既卒,伊陟继嗣,可伊陟并非什么权臣,说破大天去,他也只能算个贤臣,而非权臣,曹芳估计也没想到,司马懿居然开了次先例,让儿子继承自己继续“辅政”。
    由于群臣的压力,曹芳只得让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权力,随后司马师便大肆专权,比起司马懿来更加过分,又在东兴之战后将战败的过错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导致司马师颇得人心,随后又在合肥新城之战中派遣叔父司马孚增援大败东吴权臣诸葛恪,积攒了足够的军功和威望,这个时候曹芳知道,不能再等了,否则自己就该下台了,于是开始偷偷摸摸召见李丰,谈论如何除掉司马师。后来司马师知道了,夷灭了李丰等人的三族。
    李丰死后曹芳非常愤怒,想要召来钟毓,严查李丰的死因,郭太后来劝阻,曹芳才停止了这个决定。
    后来,曹芳又在平乐观与自己先前宠幸的一些“小人”密谋,等到司马昭来时,杀了他,然后带着司马昭的军队降伏司马师,曹芳却因恐惧错过了这个机会。
    我认为,曹芳确实想要杀掉司马昭,但是,诏书不一定是曹芳自己写的,而是伶人们想像李丰一样忠于曹芳,因此他们自己拟定好了一份诏书,让曹芳来画押即可,但曹芳看见这份诏书吓了一激灵:你们好歹跟我说一声吧?这么大的事情我得考虑啊!因此在司马昭来时,他只顾着吃栗子而不敢画押,诛杀司马昭,急得云午在旁边唱着青头鸡,曹芳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他真的害怕,他从头到尾都在想,这事情太大了怎么处理?能不能成功?而没有试一试的勇气与决心,曹芳性格较为懦弱,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奈何司马师已经知道了你这个二十三岁的皇帝不是好控制的了,怎么可能再留着你呢?于是便联合大臣上奏郭太后,废了曹芳,写下了一堆子虚乌有的罪名。
    曹芳被废后,被司马家软禁于河内重门齐王宫,有人说曹芳在里面享乐到死,这个无疑是错误的,曹芳都被软禁终身了他又如何有心情享乐呢?曹芳在去世的时候,恐怕都是带着不甘与怨恨走的,因为过的并不开心,因此死时只有四十三岁,只比文皇帝曹丕活久了几年而已。
    总结:曹芳二年通论语,五年通尚书,七年通礼记,这足以看出他的聪慧,能看出何晏等人劝谏背后的含义,也说明他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傀儡皇帝,他只是一个可怜人,实在没有必要过多的苛责他。
    我一直认为曹芳不是什么废物,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纯纯的废物,曹芳二年通论语,五年通尚书,七年通礼记,多次下达怀民政策怎么就能是废物呢?我也感觉免六十岁以上奴婢为良人就是曹芳本人的意思,如果是曹爽或者司马懿,为什么到了正始七年还有买卖七十岁以上奴婢的呢?司马懿有记载的只有奏罢宫殿而没有释放奴婢,并且曹芳后来也没有放弃反抗已经很不错了,曹芳其实还是比较聪慧有尊严的,而不是一些人想象的废物。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01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