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05,022贴子:11,052,212
  • 2回复贴,共1

【 意象•梅花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梅花一向是诗人乐于歌咏、描摹的对象,在我国古代的诗歌等体裁中,写梅花的作品不计其数。梅花在其中的含义大致有以下四种。
⊙ 独俏寒枝,香飘雪绕
梅之异于百花,犹在其傲干奇枝和迎霜斗雪的姿态。最为人熟知的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格,亦是以之喻那些有着美好操守的人。唐代诗人张渭有《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风姿。而同是唐代的齐己(唐代著名诗僧,原名胡得生)《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和风韵,并且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 报春使者,季节变迁
就花时而言,梅花主要在冬末春初时开放,是报春使者,李白有“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算是点明了梅花的花期。诗人常借梅花传达春的到来。 “雪里已知春信近,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梅花》)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欧阳修《蝶恋花》)梅花开在百花之先,不怕寒风催折,不惧冰雪掩埋,傲雪凌霜,看到梅花,人们便有春已归来的感觉。
⊙ 折枝寄赠,离情惆怅
梅花有折枝寄赠的美好意象,古人常以梅花寄托对友人的挂念和关怀。如柳宗元《早梅》:“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眼看寒梅即将凋谢,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 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里有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 飘零羁旅,思乡怀人
天涯游子飘零在外的生涯中,故乡、亲人往往是难以割舍的依恋情结,在有些诗词中,是借助梅花来传达这种情感的。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具化到了梅花上【注:这里的“寒梅”也可能是蜡梅,不一定就是梅花】。姜夔《浣溪沙》:“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姜夔平生漂泊江湖,揣想自家门前小梅枝生长得几乎齐门高了,借梅怀乡。
——————————
补充见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05 13:26回复
    补充:古诗词里的“梅”,大多是指梅花,但除了明说是蜡梅外,有的应该是指蜡梅。到底是指蜡梅还是梅,应着重从花的颜色、香味以及时令上研判。蜡梅属于蜡梅科,梅花属于蔷薇科。有些文人墨客,可能真的没有弄清蜡梅和梅花的异同而将二者混为一谈,如此,便造成了今人的争议。这也 “委屈” 了蜡梅,因为蜡梅的花期、香气和耐寒力均超过梅花,但地位却在梅花之下:咏梅的诗句不胜枚举,咏蜡梅的却相对较少。
    ①蜡梅开花较早,在江淮之间,11月下旬就开花了。梅花开放要比蜡梅晚两三个月,在冬末春初开放。陆游《苟秀才冬日送蜡梅》:“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评香似更奇。痛饮便判千日醉,清狂顿减十年衰。” 第一句显然有些不靠谱。
    ②梅花源于南方,主要栽培地也在南方的长江流域,黄河以南的温暖地带零星分布,黄河以北更少有。蜡梅的分布则很广,黄河以北也较为常见。就耐寒而言,蜡梅要比梅花强。
    ③蜡梅的花香属于浓香型,即明香,容易被人闻到,“林下虽无倾国艳,枝头疑有返魂香” 。而梅花是淡香型,幽香,似有若无,“香在无寻处”。
    蜡梅几乎只有黄色这一种颜色,所以也称黄梅。梅花则罕见黄色,少数杂交品种也只是略微泛黄而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05 13:27
    回复
      欣赏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08 2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