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吧 关注:67,102贴子:678,230
  • 4回复贴,共1

《严嵩与徐阶》讲述了徐阶战胜严嵩的过程,精彩纷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严嵩,字惟中,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是列入《明史·奸臣传》里的人物。早在严嵩离开历史舞台不久,以他为主人公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戏台,老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曲,严嵩的奸臣形象从明朝中期开始便慢慢深入人心。
徐阶,字子升,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为官期间斗倒严嵩,提拔海瑞,为张居正铺路,史称“贤相”。人们称赞他为“明朝头号政治家”。
然而仔细考察二人的为人行事,尤其是他们之间争权夺利、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态度及处理政事与家事的原则,我们很难找出忠奸之间的明显界线,轻松分辨孰忠孰奸。
严嵩再奸,始终如一的是忠君思想;徐阶人称其贤,却有一味迎合皇帝、讨好严嵩的种种不堪行为。为了迷惑攀附严嵩,甚至不惜将家族迁往江西成为严嵩的老乡,将孙女许配给严嵩之孙,附籍联姻,几无人伦底线。更有甚者,解甲归田后放任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家族有海量田产。对比严嵩不到三万亩的田地数量,徐氏虽有清廉之名,却无清廉之实。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的权力很大,争夺首辅之位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嘉靖初年,杨廷和执政,独揽票拟之权。未几,张璁以大礼议倒阁,坐上了首辅的宝座。数年后,夏言攻击张璁,当上了内阁首辅。好景不长,严嵩以河套事件构陷夏言,夏言惨遭弃市。嘉靖二十七年,严嵩成为内阁首辅,沿袭成例,独操相权。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徐阶以少保兼礼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严嵩、徐阶之间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政治斗争。双方棋逢对手,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好戏。一个聪明自负的皇帝,加上两个靠青词起家的官场高手,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反博弈,那是很精彩的一幕。
这本书从二人的家庭背景出发,通过对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成长路径、性格特点进行剖析,梳理两人的科举之路、仕途历程,结合当时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挖掘二人思想转变的过程。在攀登首辅大位的关键时刻,二人采取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主动构陷的方式拉前任下马,让自己最终位极人臣。
在贵为首辅的岁月里,他们在与皇帝的相处方式、用人特点、对待异见者的态度上,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两位嘉靖年间的股肱之臣对待彼此的态度和应对办法,应对重大问题和危机的手腕,也给我们带来深思。
最终,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他们在历史上各有各的被人“诟病”之处,由此带来的在家风治理与子女教育方面的教训,值得读者引以为戒。
俗话说,盖棺才有定论。这一规律在严嵩和徐阶身上却不适用。以往对严徐二人的评价,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仅凭经过多次删改的官方史料和带有主观色彩的民间记载,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历史人物。评价严嵩与徐阶,需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多种史料交叉印证,才能做出符合人性的判断。而人性是复杂的,无法以一两个字、一两件事来断定一个人的忠奸善恶。这是严嵩与徐阶作为历史人物,直到今天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仍时有争论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历史读物的迷人之处。


IP属地:北京1楼2024-01-24 12:48回复
    转发一个感觉很客观的评价:严嵩被万人唾骂,纠其根源是德才不配其位,以及其作恶多端。然而为什么能权清朝野?唯上忠君罢了。 然而,帝能载嵩,亦能覆嵩。 徐阶虽然被后人认为是斗倒严嵩的赢家,但也没有那么干净:徇私兼并家业、与严嵩联姻、趋炎附势都少不了。徐阶的压倒性优势在于团结,而不是欺压恐吓。 从作恶角度评说,徐阶是远不如严嵩父子的,甚至在严嵩落寞时还能给予面上的尊重。可以看出徐阶的自制能力有多强。是能臣,不好说是贤臣。 那个封建时代的权臣,又有多少能真的贤呢?唯海瑞独特出挑而已。可叹的时代,可叹的封建愚昧!


    IP属地:北京2楼2024-02-14 14:28
    回复
      豆瓣评分8.6,对明史尤其是嘉靖一朝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


      IP属地:北京3楼2024-04-23 11:37
      回复
        转发读者评论:
        这本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对于严嵩和徐阶采取了类似电影分镜的写法,将两人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对比陈铺出来给大家看,作者本人对于这段历史也是下足了功夫,读这本书一定是可以为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节约大量时间,并且作者也很慷慨的分享了自己的史观来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史观,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打一个8.5分,非常推荐。
        作者的立场很正确,我很喜欢他说的"说严嵩是一个好臣是要打折扣的,说徐阶是一个忠臣更是要大打折扣的"作者在最后一章“盖棺难定论”里的观点,我认为近乎无敌,达到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先是从"严嵩大奸,徐阶大忠"这个刻版印象的来源分析,然后再分析为何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让我顺着作者的笔尖,看到了两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两个"人形立牌",接下来我举例这本书我获得一些收获。
        1、高超的政治家一定是没有立场的。严嵩和徐阶这两个一品大员,均都当了十几年的一品官,他们俩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两人都没有明确的立场,甚至我可以这么说,都没有做人的底线,比如严嵩,被夏言多次羞辱,甚至在邀请了其去家中吃饭,夏言答应了又不来,去其府上再请,夏言直接不见,回来后当着众客,面向夏府方向磕头谢罪,说自己招待不周,还有严嵩身为内阁首辅,被外族兵临城下不羞不悔,见百姓被欺不羞不悔。又比如徐阶,明明内心痛恨严嵩,却仍然对其毕恭毕敬,甚至将其孙女嫁入其门内,更加要说的一点,就是两人均为皇帝写青词,以皇帝为主而均不顾苍生百姓。当然就像作者说的,也许那个年代能安身立命已经不容易了。
        2.历史绝不是非黑即白。前面我也写了,作者说"严嵩是一个好臣是要打折扣的,说徐阶是一个忠臣更是要大打折扣的”他们二人均有污点,更有功绩在身。两人都是有勤劳,吃苦等诸多不一值一提的美德,我相信在人情也故上,在中国最顶级的权谋斗争上,两人更是境界超凡脱俗,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两人均狠辣黑心,徐阶毒杀孙女,严嵩更不必说,两人手上均背负着数条人命。所以再次巩固了我的史观,历史并非非黑即白,历史甚至是盖棺难定的,因为历史是人构成的,而人又是最复杂的,纯色的人只存在于艺术领域,说读历史使人明智便是如此,其实读历史的另一个说法便是学习能够活在历史中的人精们。
        3.严嵩的英雄主义色彩。这一点很多人都未必知道,甚至作者知道了,也没有好好写出来,只能加了一笔,我认为严嵩是一个颇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我并不是要洗白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既黑又白的活生生的人,严嵩他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这当然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可在当时我认为这绝不算一个美德,他应该只是出于本心而已,只爱一个女人,后来他又晚年生子严世蕃,并且我认为就培养人才来说,他的的确确将严世蕃培养成了一个国家之才,只不过在其心性上难免张狂,我试问本心,在当时我如果是严世蕃奢,只怕比他更狂,且我甚至可能书都不想去读,严嵩心性比严世蕃好太多,他最起码还当过普通人,那他到后期那种万人之上的位子上坐久了,他都狂,更别说严世蕃这种人,说远了,继续说严嵩,严嵩除了私德好,你说他输了吗?严嵩这个人输只输给了时间,他并没有输给任何人,徐阶更不是其对手,严嵩心态何其强大,大脑何其智慧,那怕荣华富贵后失势,80多岁靠偷东西吃活下去,经历了丧子丧孙之痛,他也一个人活到了87岁才去世,光他这份心态,我认为就珍贵无比。最后我一句话吧,严嵩没有输给任何人,他只是输给了天道和时间,他的恶只不过是未遇明主。


        IP属地:北京4楼2024-05-30 16:39
        回复
          挺不错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6-09 05: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