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吧 关注:56,288贴子:1,018,124
  • 8回复贴,共1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3 16:23回复
    高开低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24 22:29
    回复
      由于木主神经,水大而木漂
      神经系统自然衰弱;日干又主头脑,日干衰弱,头脑神经系统自然不好,所以也会经常头痛。行运不好的话,甚至可能患精神、或者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24 23:01
      回复
        命格能体现前世业力
        活法是前世业力和今生有限选择
        今生所造业能影响前世业
        业叠加或者增减,展现此生如梦如幻的命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05 22:23
        回复
          那么八字中食伤旺的人,大体属于思维活跃,极具想象能力的人;智力可畏的人。但是,这类人,如果不从其食伤;或者食伤成为泄秀之神;而是身弱,食伤起到的作用,就是耗费心神,纵欲,思虑过度,表现多余的象征。所以这个时候,最好是要见到印星。因为有了印星,命主就有了定性,自身的劣势就有了抑制。也就说明,代表食伤的智力和智商得到了升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05 22:23
          回复
            @落基山顶的雪:犹豫不决,反复纠结,不一定都是性格原因或者心理素质问题。犹豫不决还有一个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人的能量不足,中医讲就是气血不足。一个人如果能量不足,维持身心运行的推动力就差,就容易困在一些事情和想法上反复转圈出不来,决断力差。犹豫不决会导致精神内耗,而精神内耗又非常消耗能量,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让人难以解脫。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05 22:23
            回复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体质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胜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
              前人对体质有许多论述,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希腊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把人分为兴奋型、灵活型、安定型、抑制型。
              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一、诠释起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渊薮。《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如《内经·灵枢》的《阴阳二十五人篇》和《通天篇》,就提出了两种体质分类方法。前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阴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后一篇则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胜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内经》除上述两篇专门论述体质外,其他篇章散在论述也不少,如《灵枢·论勇篇》则对勇与怯两种体质类型的精神面貌,各部特征和内在脏腑功能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又如《灵枢·寿夭刚柔篇》里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从而指出人体的形气有阴阳刚柔的区别。在《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还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如用毒药、贬石、导引、按(足乔)、灸焫、微针等也要随之而异。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人体正气盛衰、脏腑属性为前提,结合实践,创造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寓体质学说于辨证论治中。王叔和的脉学专著《脉经》也十分强调诊脉要注意体质特征,曰:“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著名药王唐代孙思邈还指出:“凡人秉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这说明分析脉形要参考体质特征,不能惟以脉辨病,另一方面,脉诊也是辨别体质类型的重要方面。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非常注意患者的体质类型,并认为根据体质类型确立治疗大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他在《外感温热篇》中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从而强调了治法须顾及体质。不仅如此,人们的养生保健亦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如同样的致病条件,有的人感而生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而既病之后,病的症候又很不相同。
              这正像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说的:“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从而说明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这就为因人摄生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
              二、体质差异
              体质形成的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它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理环境
              徐徊溪《医学源流论》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这说明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现代环境地质学研究也表明:在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的发育,形成了人类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三、养生分类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气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性格特征、对季节的适应能力等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每类型再比类于古代乐谱,分角、徽、宫、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本法强调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体质分类的依据之一。这种分类揭示了人体的不同生理特征,从而可以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如原文曰:“火型之人……急心,不寿暴死”,说明体质对寿命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05 22:23
              回复
                若人体整日若有私意,不舍其得,气血大多处于恐惧匿藏状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05 22:23
                回复
                  若人体整日郁怒不可为,焦虑又无处发泄,气血大多处于拘紧的状态,必然失其冲和之气,容易得肝木之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05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