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动物吧 关注:3,090贴子:198,689
  • 10回复贴,共1

生命的竞技场——悉尔兰B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往这边也搬一下
悉尔兰b是一颗和地球体积接近的类地行星,它围绕悉尔兰a星——一颗处于主序型阶段的黄矮星,也就是它的太阳旋转。悉尔兰b星有48亿年的历史,悉尔兰的生命经历了42亿年的演化后,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来探索这个世界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1 17:55回复
    悉尔兰大气中,氧气占24%,氮气占73%,二氧化碳占1.2%,稀有气体占0.9%,还有一些其他成分。悉尔兰b星海洋约占表面的62%,陆地则占38%。它的大陆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这颗行星上,我们将介绍的生境板块有:
    山脉
    草原
    森林(分寒、温、热三带)
    沙漠
    淡水水域
    海洋
    城市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21 17:58
    回复
      我们登陆的地点是一处水草丰茂的平原。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些有活力的食草动物。从它们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到悉尔兰上主流动物的基本相貌——两对眼睛,四对腿,以及头部的附肢。
      寻常原麂,原麂科,轻兽目,完兽纲,筑管动物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21 18:00
      收起回复
        骨骼图
        从侧面上来看,悉尔兰动物的骨骼除了腿的数量多,骨盆结构十分怪异等之外,和地球脊椎动物好像差不多。但当我们从背面就可以看出最大不同——它们有两条“脊椎”!在这两条“脊椎”中间还有一系列游离骨片。还有那个仿佛是贝壳的骨盆,这一切都昭示了悉尔兰动物有一个很不寻常的演化经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21 18:02
        回复
          悉尔兰的主流动物是一类名为筑管动物门的群类。你可能会好奇这些动物筑的管在哪里。这只不起眼的小小蠕虫,会告诉你答案。
          这是羽鳃管虫,属于筑管动物门的有管虫纲。他们平时张开羽毛状的鳃在水中过滤碎屑,当遇到危险时,他们就会收缩进入他们所筑造的虫管内。这种虫子正是代表了6亿年前筑管动物的样子。
          从筑管虫到先进的筑管动物间是一段令人惊讶的演化过程。看到筑管虫的鳃,你应该就能猜出来这是筑管动物们腿的雏形。但你又会好奇,筑管动物的两条脊椎究竟是从哪来的。图二是筑管动物演化的一个简图,筑管虫后来脱离了虫管的限制,将虫管变成了一个贝壳,然后将一部分的鳃用来爬行,另外一部分在鳃需用来呼吸。这个时候,筑管虫就嘴巴朝下了。演化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正是5.4亿年前,此时的海洋简直就是个地狱水族馆,各种早期的掠食动物横行,处于演化的压力下,筑管动物打算强化运动和感官。但这个时候,嘴朝下走的筑管动物突然发现,我这样运动,我的脑袋可就没了 。筑管动物们身体有一个以嘴巴为底沿纵轴拉长的趋势,而它们打算就硬磕这个趋势到底,没有脑袋我就造脑袋,于是它们原本出于原来头部,也就是身体中央的神经中枢极度前移,这下就再次获得脑袋了。这个过程中,筑管动物也顺便获得了眼睛。极端纵轴拉长的情况下,原本的嘴巴肯定也是不能要了,这样个结构除了一口吞别的都不太适合,因此筑管动物直接把除了头部外所有地方的口裂全部闭合。而口裂中的两排小齿也转移到了身体内部。两排沉入身体的小齿如果连接起来,再附着上肌肉,那筑管动物的运动能力岂不能再提升一个阶段?筑管动物的确这么做了,这两排小齿最终就变成了筑管动物的两条脊椎。
          筑管动物的虫管也没有丢掉。它们的虫管,最终沉入了身体,变成了它们的骨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21 18:03
          回复
            再回到草原之上。突然,原麂们开始停下吃草,混乱地朝远方跑去。紧接着,五六道黑色的闪电从后方窜出,缠上了一头落单的原麂,这头原麂赶紧调转方向,朝另一边逃去,但是不巧,刚逃到一半,那边的草丛中也窜出一道黑影,黑影中闪起白光,紧接着,这头原麂就倒在了血泊中。在它的颈部,是几道像是被利刃砍过的伤痕。这场猎杀大战结束了,几道黑影,一同奔向这道大餐,大快朵颐了起来。
            仔细一看,这些黑影是一些像狼一样的生物,只不过前肢是刀刃状。这是平原猎狼的马斯亚亚种,生活在温带的平原上,群体狩猎,一般是在晨昏行动。它们体长1.6-1.8m,原麂等中小型食草动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与现实世界的狼不同,猎狼是用前肢捕猎的,他们的颌部并不是那么强壮。一对比牛排刀还锋利的骨质前肢,是处决猎物的大杀器。
            平原猎狼,猎狼属,无鬃豹科,刃猎目,完兽纲。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21 18:04
            回复
              提到对前肢的特化,我们不得不提到这头生活在森林与草原交界处的动物了。来见见长臂驼吧。
              兰氏长臂驼,长臂驼属,长臂驼科,长臂鼩目,完兽纲。
              兰氏长臂驼体高3.8m,全高7m。虽然这是一种看似非常怪异的动物,但事实上,这种动物其实与长颈鹿发生了趋同进化。只不过他们延长的是前臂。长臂驼的祖先长臂鼩是一种小型的林栖动物,雌雄都有长臂(这点与臂金龟不同),会利用长前臂来跟同类争斗,地盘食物配偶啊什么的,就像臂金龟一样。在繁殖季节,雄性长臂鼩的手臂还会变出鲜艳的颜色,站在树梢上招摇来吸引异性。长臂驼经历过大型化之后,讲着对长胳膊改装成了用于抓取高处树叶的工具,但同时也没有丢掉长臂鼩繁殖时那种招摇的能力。因此,一到夏季,你就能看到雄性的长臂驼们高高举着变得鲜红的手,向雌性求爱,并不时互相用长臂同同性争斗,就像长颈鹿之间会用脖子打斗一样。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21 18:14
              回复
                草原席卷者
                陆走珊瑚纲,皱走珊瑚目,灵伞珊瑚
                它们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的代表物种。灵伞珊瑚直径50m,在走珊瑚中体型算是数一数二的。它们也是悉尔兰最大的食草动物之一,白天他们会边走边啃食自己脚下的草地,然后将其放到自己中心的胃部中去发酵消化,同时,顶部的伞盖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巨大的体型就意味着需要很多的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达洲草原上没有其他大型食草动物。达洲草原上的草本植物为了避免被炫完,于是演化出了癫狂的繁殖能力——在一个季节内就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然后释放大量种子,以此来对抗如此恐怖的食草动物。不过灵伞珊瑚对草原的扩散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草被吃掉消化时,它们的种子却不会被消化,他们会伴随着珊瑚的移动被带到更远的地方。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21 18:16
                回复
                  灵伞珊瑚属于悉尔兰的另一个大家族:走珊瑚下门,总壳动物门。总壳动物门、假珊瑚门和筑管动物门共同构成了悉尔兰“御三家”。让我们看看总壳动物门的起源吧。
                  总壳动物的祖先是在6.3亿年前厄温斯纪同筑管动物、假珊瑚动物的共同祖先分开。厄温斯纪以悉尔兰古拉修文化中的海神厄温齐亚命名。在这个海神的时期,悉尔兰动物界发生了一场看似不起眼的分化,水母形的辐向动物和毯状的网体动物分开了。前者是筑管动物门所属的群类,而后者才是我们的主角所属的群类。
                  在厄纪中后期,强化了运动的辐向动物不再满足于只在水中过滤碎屑,而是将魔爪伸向了它们的网体远亲。有些辐向动物变成了的蠕虫形,开始啃食防御力几乎为零的毯状网体动物。硬扛是不行的,网体动物早期的策略是给自己铺上一层骨刺,然后是一整层骨板,再然后是骨板加毒刺。在这个时期,网体动物甚至还演化了自己的网状神经。有些网体动物的叠甲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终于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真珊瑚。而随着捕食者辐向动物的牙齿和消化系统越发强大,其他网体动物的对策也开始了改变。
                  厄纪动物的演化是飞速的。仅仅过去了不到3000万年,剩下的那些网体动物终于无法忍受辐向动物无尽的啃咬,从海床上起飞,成为了游泳动物。他们从骨板内露出口(肛),作为游泳的推进;为了游泳,他们还强化了神经系统,他们的神经系统此时能随自身游动方向改变,而整体将神经网进行拉扯,形成暂时的“头部”。捕食能力要强化,先前用来防御的刺丝此时已经变成了报复的武器,有些游泳网体动物已经能够用刺丝捕食辐向动物了。在始生纪的物种大爆发前夕,这两大家族终于能够相互抗衡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21 18:20
                  回复
                    哟,在这看到你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1-21 2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