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23,561贴子:3,339,753
  • 1回复贴,共1

【战国史话】蒙冤受戮赵国亡,李牧无愧武安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敬:秦国的拦路虎、赵国的擎天柱——赵相国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
秦并六合势难挽,赵有李牧可擎天。
战国末期,秦国一骑当先,在数世明君先烈的苦心经营下,以压倒性国势凌虐六国。强秦精兵锐士无数,谋臣猛将众多,攻城拔寨,势如破竹,由此展开最迅猛的统一步伐。
赵国作为六国抗秦的脊梁,经历了长平惨剧,又是天灾人祸不断,国衰民饥,实力江河日下,却也是在历史的洪流中顽强的抗争着。在最后的危机关头,唯武安君李牧一柱擎天,以其超强的能力与意志给濒临灭亡的赵国社稷延续着生命,抵挡着强秦东进的强盛势头,令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数路强秦精兵猛将寸步难进。且手握精壮重兵被秦王政尊奉为国师的世宿老将王翦碰到武安君李牧这样的宿命对手,却也是连连失利,损兵折将,就连协同王翦作战的韩魏两国兵将同样也被李牧击溃。王翦无奈局势困顿,一筹莫展,恐怕师老于外,日久生乱,于是不断向秦王政吐槽,倾吐苦水。
秦王重金再行间,不败战神终归天!
于此,秦王政急急忙召集他的高级谋士们在秦庭之上苦议良策,以摧毁屹立在秦国东进路上的最后一位东方六国之不败战神。可是纵然一班文武谋士博辩之才也无甚良策以对,或劝降,或刺杀,皆无成效,毕竟他们面对的是赵相国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思来想去,他们想起了先朝的长平廉颇之事,除非再度行间,且非倾国之高爵重金不可成其间,于是他们极力说服秦王政,为图一统天下,需欲取先予,莫惜一时之高爵重金,以倾国之利诱使赵国自毁长城。于是大家异目同光将目标锁定在了赵国朝堂中早已亲秦的内奸宠臣郭开一党,此人昔时曾为秦国用事,设计驱逐赵国大将军廉颇出境,而今用之谗害李牧也是再好不过。郭开一心想着秦国的高官厚禄,哪管赵国之死活,凭其党羽之重,在赵国上下打点,制造伪证,污蔑李牧叛赵有罪,蛊惑赵迁,进而设计诛杀李牧。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最难防备的却是自己人,武安君李牧驰骋沙场戎马半生,从未及败,而今却冤死于他所精忠报效的赵国自己人手里。怜其精忠护国,叹其一生无败,无奈却被历史的洪流无情吞没,一代战神终归天!
赵迁无心铸大错,自毁长城国立亡!
李牧若在,赵国不亡!这句话虽有所夸大,毕竟赵国国力不济,亡之难免,可这也是当时的实情所表。李牧一死,秦国东进路上畅通无阻,须臾间,六国尽灭。然武安君李牧若在,秦国又能奈我何?若非秦王政行间使李牧蒙冤而死,谁又知武安君李牧不会借空隙以联络列国援军再现合纵攻秦之事?谁又知赵国不会得以生息?
李牧蒙冤受戮,赵国顷刻而亡,赵迁作为亡邦之君也世代背上了自毁长城的恶名,在我感觉这其实多是由于世人的气愤,久远历史传承中所产生的扭曲。李牧之死,赵迁有责,谁让他是赵国国君,可是赵迁难道就真的完全听信外界传言吗?未必。流言四起,谗言蛊惑,赵迁并没有完全迷失心性,尚且还有一丝清明。他派人急赴李牧之处调查真伪,可惜被郭开党羽要挟收买;冥冥中他知道武安君李牧决不会叛国,于是派遣使臣赴前线临时召回李牧,以清白李牧之冤情,可惜这又被郭开党羽从中作梗,加以阻挠,最终在赵迁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如先朝迫害廉颇那样,假传圣旨,先斩后奏。未待赵迁还李牧之清白,就先断绝了二人之间的联系,无奈乎朝中有奸佞,忠臣之祸,国之不国。
荣华富贵有时尽,是非善恶终有报!
赵国亡邦之君赵迁眼睁睁看着郭开一党满载万贯家财入秦为官,终于痛醒自己是多么的愚蠢,这个末代赵王做的有多么的失败!最后也只留下了那句“孤有李牧,秦国安得食赵粟!”便伴着牛羊郁郁而终。可笑作为罪魁祸首的一代奸佞郭开又何能逃脱命运的诛戮?自以为为秦间赵就能荣华富贵享之万世,若如此那天理何在?就在郭开举家赴秦之路上,天谴终于到来,李牧昔时的一众门客们埋伏在郭开入秦必经之路上,杀尽郭开党羽人众以报武安君李牧在天之灵!可笑郭开为祸赵国,却也是在自掘坟墓,赵国一亡,他也随之盖棺陪葬。如此收场,当初却又何必……
再谈李牧之孙李左车,李牧之弟李齐,辅佐赵国复国,秦末巨鹿之围中英勇杀敌抗秦,配合六国复国军奋力绞杀大秦重兵,助力六国灭秦,满门忠烈,不食秦粟而归赵。倘若李牧之死是赵迁之意,那么李牧的兄弟与后人不说受到赵国迫害,也绝不会再坚心佐赵复社稷。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1-14 20:46回复
    感觉大秦赋中李牧剧照还是挺有大将风范的,比王翦剧照不要好太多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1-14 2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