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派吧 关注:26,441贴子:125,055
  • 0回复贴,共1

"道"的意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因而,同是谈"道",而义涵却不尽同。义涵虽不同,又可以贯通起来。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下面三章里说得很清楚。第十四章上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上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上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说,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有物混成"),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寂兮寥兮)。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管子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常")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的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以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在第一章的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地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却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惟一的、绝对的(万物则是杂多的、相对的),它的本身是永久常存,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独立而不改。"(二十五章)在这里,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Parmenides)的"存有"(Being)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惟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是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却是不断地在运动着,所以说:"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任何事物在变动中都会消失熄灭,而"道"则永远不会消失熄灭﹣-"独立不改"的"不改",就是指不会消失熄灭的意思)。由于"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04 11: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