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83贴子:645,283

为什么福建土楼不能称为客家土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福建土楼是指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境内新罗区和 永定县和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县、华安县等地,以生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或圆或方的两层以上的民居建筑。它诞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和民国时期,福建汉族先民将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产物。2008年7月6日,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正式定名为福建土楼,尽管各学术刊物对这个定名的严谨性多有阐述,但各地游人却往往称它为“客家土楼”。这显然是对土楼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分布地区缺乏认识。
福建土楼是谁、为了什么而建造的呢?几十年前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是客家人因是后来移民只能居于山间为防土匪虎豹而建。还有人认为是最早福建土楼是河洛(闽南)族群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而建,随后才逐渐传入客家族群聚居区?可最近的研究越揭开了一个残酷的史实:福建土楼是历史上持续几百的土客之争的产物!
元末明初不断扩大的客家族群与河洛(闽南)族群在九龙江南岸相遇时,因文化背景、语言和民俗风情不同,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从河洛(闽南)先民和客家先民从中原一带迁徙到以汀江流域古汀州府为核心的闽、粤、赣边而来的原因说起。
现存最早福建土楼:裕昌楼



IP属地:广东1楼2023-12-20 10:15回复
    中原汉人的南迁
    一、九龙江——河洛(闽南)族群文明的重要形成地之一。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板荡”,“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大批中原汉人经湘、楚大地并未做太久停留,便与后来成为客家族群的那部分中原汉人分开了,先是到达了今天的江、浙、淮一带,并分水陆两条线先后到达今天的泉州一带繁衍生息。为了让后代记住自己的祖先来自于哪个朝代和地方,便把那两条江分别命名为“晋江”和“洛阳江”,江上的石桥也被命名为“洛阳桥”,其族群也被称为“河洛人(郎)”,也就是今天的“闽南语系”族群。
    第二批从中原来到福建东南沿海的中原汉人为唐朝末年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和“五代十国”之闽国的开基者王潮、王审知兄弟,他们入闽时先后从河南光州固始的老家带了3600多和5000多子弟兵随同前往。后来为了加强对属地的控制和管理,他们又从中原老家一带调兵遣将。他们与先期抵达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中原汉人后裔逐渐融合,终于形成了汉民族中“河洛(闽南)语系”这一重要族群。陈元光家族后来五代世袭漳州刺史,并被奉为“开漳圣王”。他的部队为了彰显自己的到来代表中央政权的意志,弘扬来自中原大汉文化的主流文明,于是便把最能彰显大汉文化和征服意志的“龙图腾”带进了闽西南一带,并以“龙”重新逐一命名当地主要的山川。于是便有了后来九龙江流域的龙溪、龙海、龙江、九龙江、龙津河、龙山、龙骨山、龙崆洞、龙岩洞、龙门塔、龙岩县、龙岩州、龙湖、龙潭等一系列含“龙”的地名。
    二、后来的入闽汉人:客家民系
    西晋永嘉五年(311),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开始了。来自西北、东北部的游牧民族长年居无定所,形成了无土地归属感的观念。当连续多年的大雪灾造成北部高原大批牲畜被冻死饿死,各游牧民族习惯性向汉地进发拉开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追击、大屠戮、大掠夺的序幕。战火所及,人们只得四散逃生,华北汉人十室九空,人民都先后卷入了前后多达五次、涉及数千万人口、历时1000多年的中原汉人大迁徙的浪潮。
    追求梦中的理想国。躲过了长弯刀和乱马蹄的中原汉民将“客”往何处呢?客家先民的族长率领着大批衣冠士族离开故土之后,一路南行越过武夷山脉的闽西段和浙江江山与福建浦城交界的闽北段,陆续到达先人们口口相传的理想国——“桃花源”,即今天福建省宁化县的石壁村一带。然后,再向汀江上游的第一重镇——唐开元二十四年(736)设立的古汀州进发。汀江,展开了温柔的臂弯迎接远方的游子,这些客家先民被汀江的美丽和神秘迷住了,从此停下了匆匆万里的脚步。此后1000多年,作为闽、粤、赣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大动脉的汀江、汀州府便成为客家民系诞生和繁衍生息的温床。
    福建土楼只分布于河洛民系与客家民系交汇之地。


    IP属地:广东2楼2023-12-20 10:38
    回复
      土客冲突发生的时间跨越度也很长,从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发生,但绝大多数土客冲突均发生在清末(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而且愈演愈烈,双方的伤亡多几十上百发展到数千。土客冲突给当地人民,无论是土方还是客方,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归究其原因, 普遍认为是人口增长和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背景之下,为争夺生存资源引起。而土楼这种明显军事堡垒式的建筑在两大民系交汇处就应运而生,并越建越多,越建越大,出现了府弟式、四方形和圆形等多种形制。
      建国后,土客民系再没出现成规模的械斗,土客民系孩子一起上同一所学校成为同学、朋友,双方也开始通婚,关系史无前例般和谐。改革开放后很多土楼人家开始迁走,很多土楼开始破败。而河洛地区因经济条件较好,地理上交通上更便利,成了改革开放更早受益的地区,传统土楼也就更早破败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才开始重视土楼村落的保护。客家地区因为经济相对落后,传统土楼村落保存较好,也得到了政府的重点保护。如今的福建龙岩市永定土楼就是保护最好的土楼地区,而这里正是客家地区。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参观,福建土楼是客家土楼的说法也开始传开。事实上河洛地区如今仍然有许多保护较好的土楼村落,其实这些村落没有过多的商业开发,反而更值得古建筑和资深驴友去探索。
      河洛民系所建土楼:







      IP属地:广东3楼2023-12-20 11:04
      回复
        有护楼河的土楼:


        IP属地:广东4楼2023-12-20 11:06
        回复
          经香港建筑师保护性改造的河洛人土楼,地点: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


          IP属地:广东5楼2023-12-20 11:10
          回复



            IP属地:广东6楼2023-12-20 11:14
            回复
              适中镇的土楼:


              IP属地:广东7楼2023-12-20 11:15
              回复


                IP属地:广东8楼2023-12-20 11:18
                回复
                  以下是客家人所建土楼,很多都是著名旅游点了:








                  IP属地:广东9楼2023-12-20 11:20
                  收起回复
                    土楼虽然源自防御需求,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建国后就不再建设土楼,实际上,以南靖县为例,现存的六百多座土楼中有接近两百座建于50年代之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20 11:58
                    收起回复
                      因为土楼也有闽南土楼,潮汕土楼和畲族土楼。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2-20 18:32
                      收起回复
                        好看


                        IP属地:德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12-21 02:40
                        回复
                          世界最小圆土楼,漳州南靖翠林楼


                          IP属地:广东13楼2023-12-21 10:56
                          收起回复
                            另一个袖珍土楼


                            IP属地:广东14楼2023-12-21 10:57
                            回复

                              带戏台的土楼



                              IP属地:广东15楼2023-12-21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