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茶堂吧 关注:1,780贴子:32,152
  • 16回复贴,共1

大青五的趣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青五”快二十年了,它的产生与勐库“母树”一代有些渊缘,它们同在一个年份,两款茶的配料又有些相似之处。昆明熟悉青五的茶友时常把这两款茶一块品饮,去寻找它们两者的相似和独特魅力。
昆明仓青五比较完整的保存了该茶的特质:清凉感好、汤稠、甜度好、特有的持续韵味 。不熟悉冰岛茶的人老强调它的力道和生津感,其实这是误读。青五茶给你带来的是特有甜感、甜香、韵味、纯净和持续的美感。
早年有少数茶商把部分青五存到沿海,可能是藏者无心,茶叶陈化过快,汤色过深,丢失了该茶的汤韵和香气。那个年代许有多临沧茶都被藏坏了,于是部分人得出临沧茶陈化不如版纳的误判。其实,无论那个茶区的普洱茶,好茶必须精藏是硬道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17 12:10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17 15:04
    回复
      可否介绍一下如何算精藏?茶友可模拟操作的各项指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17 15:08
      回复
        近几年来大家对普洱茶的风味关注较多,对存储更加重视,无论沿海还是内地藏茶都把茶叶“干净”、“丰富”、“陈香”、“汤感”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同时,注意形成自己的风味,沿海、内地因不同喜好,饮茶习惯有别,对茶叶的陈化结果形成了自己风格,没有统一的陈化标准,各家有各家的藏法,在存储中的“聚”与“散”方面各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要得到消费者认可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简单。首先你要解决:自己喜欢喝什么风味的茶?沿海、北方、昆明?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17 17:37
        收起回复
          我看你这片茶大概率存的也不咋地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2-18 14:08
          收起回复
            最近刷抖音,看到g大神在点评某款茶时用“无味之味”来形容。“无味之味”阐释的是纯净至极而百味皆融的境界,如果对“心经”中“色空不二”的奥意和“禅茶一味”的意境有定解或能了悟。g大神了悟没有我不知道,但我真心想请他好好的喝一喝百茶堂的茶,或许能帮助他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是题外话,回到本贴。
            今年的某个夏夜喝过一次勐库“母树”一代,留下了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巧合的是不久后在朋友家又再看到,现场开了一泡,之后一掰三,分给了我们在场的三个人,但之后回家泡过两次都找不到什么感觉(后经鉴定是秋母树),或者是两款茶都喝得少,或许是味觉不甚敏锐,后来当喝到“大青五”的时候说实话根本和“母树”一代联系不起来。不可否认,同一款茶带给每个人的品饮感受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有差异,但可以确定的是稠度和综合平衡性都不如“大青五”,“母树”四泡之后整体掉得很快。可能每款茶都有自己的密码,能解读多少,也需要诸多的因缘。
            单品饮的感受而言:“大青五”有种非常开阔的浩然之气,看着袅袅热气在杯盏间升腾,伴随着纯净至极的甘美纷至沓来,只觉心意安稳岁月静好。从头到尾整泡喝完,一襟闷燥之气褪去,只剩舒润清明。尤其不能错过的是回过头来闻一闻叶底的冷香,那丝丝缕缕的幽香若有若无,纯净淡雅,令人不忍释手,身心俱净。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12-18 15:19
            收起回复
              市场中大部分消费者只认识“秋母一”,不熟悉“春母一”。云南茶区(包括易武)有一种习惯,认为秋茶香高韵好,苦涩度低,当地饮茶人会藏一些秋茶自饮。厂家在拼配时会用秋茶的长处增加饼茶的香气,易武、勐库厂家都有专门的“秋茶”出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2-18 15:45
              收起回复
                路过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1-25 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