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吧 关注:15,778贴子:104,931
  • 11回复贴,共1

苏轼——思维低劣的传统儒士标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轼晚年由海南北返至常州,外遇炎夏酷暑,身体内蕴积湿热,病发,自连续服用闭汗、升阳、提气药黄耆(黄芪)月余;尔后热毒剧作,齿缝出血如蚯蚓,复自服大补猛药人参,不久,薨。


IP属地:广东1楼2023-12-09 13:06回复
    苏轼对医术毫无专业常识可言,却偏要自高自大,居高临下,鄙视职业医生,庆幸自己被贬,没机会死在京城里的庸医手上。哪料到,苏轼生生把自己给医死了。


    IP属地:广东2楼2023-12-09 13:29
    回复
      苏轼对医术的理解水平,可以3个字来形容:“糟透了”,看——
      苏轼在《圣散子叙》中吹水:
      “一切不问阴阳二感,或男子女人相易,状至危笃,连饮数剂而汗出气通,饮食渐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瘥。其余轻者,心额微汗,正尔无恙。药性小热,而阳毒发狂之类,入口便觉清凉,此药殆不可以常理而诘也。若时疫流行,不问老少良贱,平旦辄煮一釜,各饮一盏,则时气不入。平居无事,空腹一服,则饮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济世卫家之宝也。”
      中医最讲究辨证论治,有所谓“用药如用兵”之说,怎可以“一切不问阴阳二感”,绝对盲目胡乱用药?苏轼极端强烈地违背中医之道。


      IP属地:广东3楼2023-12-09 13:40
      回复
        苏轼不仅医死了自己,其吹旺的神方在其死后至少在3次疫情中犹杀人无数。


        IP属地:广东4楼2023-12-09 13:47
        回复
          苏轼的文人画思想对中国画荼毒殊深。
          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以此为标准,视珠玉为***,视***珠玉,以正道为歪门,以歪门为正道,老老实实、技艺扎实的画工、画师、画匠画出来的惟妙惟肖的画作一文不值,失实怪异的文人画高大上。
          鄙人无意非议国画写意画法,有虚有实,而强烈非议文人画故意失真、怪异、简直作妖!
          下面的画,1个字评:“正”——



          下面的画,受苏轼的文人画思想毒害,故意失真、怪异、简直作妖!——




          IP属地:广东5楼2023-12-09 15:27
          回复
            苏轼用明显女性化的词牌念奴娇写雄壮,就象将姑娘的花衣披到关西大汉身上,让人“为之绝到”。
            词牌与词的内容、风格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什么词牌适合写什么样的内容、风格的文字是很宽泛的。但也不能随便乱来,毕竟汉字是有意义的符号,不是抽象的符号,用念奴娇、点绛唇这样明显女性化的词牌来写壮夫,殊非所宜;用永遇乐、相见欢、喜迁莺这样含有欢愉字眼的词牌来写悼亡,则犯忌讳矣!
            从词牌名称就可知道,念奴娇本是表现女人娇艳的,其起源是咏唐朝著名歌伎念奴。关于念奴其人,唐代诗人元稹在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中有生动描述:“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IP属地:广东6楼2023-12-09 21:17
            收起回复
              后世文人说念奴娇词牌尤为适合表现英雄豪杰,其实是专为苏轼补锅。为什么不说词牌与词的正文内容、风格无关?这样补锅,岂不更高明?


              IP属地:广东7楼2023-12-09 21:18
              回复
                粟大将军因袭古人“浪淘沙”,写“大浪淘沙”,写得好;试设想,粟大将军学苏轼,写“大浪淘人”、“大浪淘人物”,会不会让人“为之绝到”?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物”在句中作“淘”的宾语,不妥;“浪声沉、千古风流人物”,“人物”在句中作“沉”的宾语,亦不妥。这是明显生硬不通顺的句子。
                成语“大浪淘沙”,若写成“大浪淘人”,有没语病?


                IP属地:广东9楼2023-12-09 21:38
                收起回复
                  总结起来,苏轼的思维方式就是倒行逆施——
                  自己身体湿热,服闭汗升阳提气药,热毒出血,服大补猛药;自己腹大十围,还要狂吃肥猪肉;用娇娘娇气的词牌写“雄姿英发”;自己画的树干故意失实弯转270°,指责别人画得形似真实是“小儿”;“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指责民族英雄卫青抗击匈奴为“兵连祸结”,指责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构隙西南夷”,指责北宋爱国将领保卫国家安宁为“构隙四夷”——无一不贯穿着苏轼倒行逆施的思维方式。
                  传统儒生文人,缺乏起码基本的逻辑思维,大多非常欣赏、推崇苏轼倒行逆施的思维方式。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2-21 12:41
                  回复
                    《苏轼几乎定格了念奴娇,却被李清照写成这样》网页链接 ,后世儒生文人沿袭苏轼念奴娇风格几乎成定格,称“念奴娇词牌尤其适合写英雄豪杰”,李清照表现女人娇态闺情的念奴娇,就显得出格(风格)了。
                    现代文人学者吴世昌、王步高据清朝《钦定词谱》,以不通词律的苏轼的永遇乐为该词牌(格律)正格,判妙于音律的李清照的永遇乐多处出律。
                    那些缺乏起码基本逻辑思维的儒生文人、苏轼后学,以歪门作正道、以正道为歪门,实在是一本正经样子地逗。
                    好在,粟大将军沿正道文脉“浪淘沙”写“大浪淘沙”,而不是跟着诸多儒生文人承苏轼文脉“浪淘人物”写“大浪淘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2-24 14: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