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吧 关注:23,039贴子:696,378
  • 0回复贴,共1

突发性耳聋的10大常见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日常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是否遇到过耳朵突然听不到了且伴有耳鸣或耳闷胀感,有些人还会出现眩晕、头晕和站立不稳的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特别警惕突发性耳聋了,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突发性耳聋的十大常见问题!
问题一: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解答: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预外科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2012年颁布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快速起病,在72小时内患者一侧或双侧耳发生的主观感受得到的听力障碍;至少连续3个频率听力下降≥30dB。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属于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之一。
问题二: 突发性耳聋由什么引起的?
解答: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
①病毒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②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可能会造成听力突然下降。
③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改变,所以“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容易导致突发性耳聋。
④有部分是遗传性耳聋的表现,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喝酒、吸烟、熬夜及高脂肪饮食等。
⑥焦虑、压力大也会诱发突发性耳聋。
⑦平时性格急躁易怒,肝火较旺的人相对更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
问题三:
哪些人容易得突发性耳聋?
解答:
任何年龄段人士都可能发生突发性耳聋,其中40~50岁人群发病率至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机能开始衰退,普遍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很容易被突发性耳聋盯上。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患者有偏年轻化趋势,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发生在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人身上。
问题四:
如何知道自己患上突发性耳聋?
解答:
如果有耳闷、耳鸣、听力下降或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千万不要拖,立刻马上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患者是一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只有2%的患者会两侧听力同时下降,因为有一侧还能听所以往往觉得是小事,没有重视起来,殊不知这样会越拖越严重,也越难治愈。
问题五:
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突发性耳聋?
解答:
突发性耳聋的检查主要包括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等),影像学检查(内听道或颅脑磁共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若考虑有病毒感染可能,需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若有眩晕等不适,应进行前庭及平衡功能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问题六:
突发性耳聋分为哪几种类型?
解答:
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可将突发性耳聋分为:
①低频下降型:受损部位多集中于耳蜗顶。
②高频下降型:主要为蜗底病变,出现这种情况多为患者离子通道不正常或毛细胞受损所致。
③平坦型突聋和全聋型:组织缺氧、耳蜗供血障碍或内耳血管功能发生紊乱。
问题七:
突发性耳聋怎么治疗?
解答:
①糖皮质激素,目前突发性耳聋首选的治疗是静脉注射激素,听力损失较严重者可以加鼓室内注射激素。
②血液流变学治疗,东菱迪芙(巴曲酶)、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等。
③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甲钴胺等。
④高压氧治疗等。
突发性耳聋规范疗程一般是10天,在治疗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可增加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消除负面的情绪,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问题八:
突发性耳聋能治好吗?
解答:
突发性耳聋一旦发病应尽早治疗,如病程超过两周则治疗效果较差,超过一个月不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如果超过一个半月,一般不可逆转。
问题九:
突发性耳聋无法治愈怎么办?
解答:
如果突发性耳聋始终无法完全治愈,就需要到正规的听力机构选配助听器。助听器越早佩戴效果越好,而且还可以保护残余听力,减缓听力继续下降的速度。如果佩戴助听器无效,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问题十:
突发性耳聋怎么预防?
解答:
①避免受到长期噪音或过大声音刺激,如工作环境噪音较大,可佩戴合规的防噪音耳塞或耳罩;面对突如其来的噪音,应及时捂住耳朵。
②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音量不能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这是国际公认的"60-60原则"。
③遇到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合理减压,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也不要暴怒或狂喜。
④少熬夜,勿过度劳累,规律作息。
⑤均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⑥不要吸烟。
⑦增强体质,预防中耳炎等疾病。
⑧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
综上,当你感觉听力跟平常不一样或耳朵不适时,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更不要迷信小广告、偏方而耽误治疗。


IP属地:江西1楼2023-12-04 16: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