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同吧 关注:3,284贴子:335,656
  • 3回复贴,共1

举报大同古城清代院落构件倒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同古城原十三中有座清代院落垂花门在拆迁时我呼吁保护
其中的汉白玉马槽拉到了云冈研究院
这个垂花门内有漆画
外有雕刻诗文和福字十分珍贵
本来这种文物级别的东西应该由有关部门保护回收
而且我认识原城区文化旅游的局长,建议他回收构建 ,最后按照我建议做了这些工作
为什么这件垂花门成了漏网之鱼
去这个住户调查他说文物部门已经知道这个垂花门
最后看快手昊天阁发布的云州区民俗博物馆收藏这件垂花门
请问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关系
文物部门是否尽到监督职责
为什么我发布的信息成了文物贩子的指南针
公开信为什么得不到重视
并且我把原文转发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请问为什么大同对这些古建遗物毫无重视
请问为什么大同对这些古建遗物毫无重视
我需要合理解释
这是原来文章的内容和链接
南十府街原十三中水泥大门对面巷子
由朋友介绍得知此院落,这座清代古民居被五十年代屋子包围,大门为素青砖仿木大门,嵌小荷叶雕刻。现其南房墙壁坍塌,垂花二门门板刻有诗文“诗书修德业,麟凤振家声”;垂花门上走马板线刻福字并涂朱漆,周围装饰一圈连珠纹。其门内侧漆画海水红日,寓意蒸蒸日上、紫气东来。院落为一进四合院,正房较为普通,南房屋前有穿廊,此院子小房原嵌一汉白玉石槽,应为清代作品,汉白玉本身材质特殊,最可能是北京的材料,雕刻手法较为拙稚,可能为本地做。原露出一面,一长者坐于树前,不知何典故。而该物后藏于文物部门,得以看到后部文字,为九叠篆书法“活泼泼地”典故见于朱熹文章,以此修身。九叠篆初创于北宋,用于钱币“皇宋通宝”,后用于辽金官印,明清文人墨客好古,以刻在牌匾石头上陈设院内提醒自己修身养德,教育子孙。大同古城这处院落的大门文字及石槽文字证明原屋主为一家世显赫的文化人,可能是官员、可能是学者,故此院落保留价值较大,而门板刻诗文也是仅见,二门内有漆画也说明院落级别高。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30 17:24回复
    赞👍🏻!世界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追查。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01 15:43
    回复
      云州区民俗博物馆是公办还是私办?如果是公共文物转到私人手上,不能不让人怀疑。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01 15: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