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族谱吧 关注:9贴子:83
  • 0回复贴,共1

《潘氏源流史》之四:潘氏文化必须摒弃的讹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潘氏文化必须摒弃的讹误
自唐代末年官谱被焚毁以后,无凭无据“滥造”出来的各类书籍便开始充斥到姓氏文化领域,严重地误导了人们对姓氏源流文化的正确认识。如《元和姓纂》《广韵》《路史》《通志》《世本八种》《中国姓氏大全》等等,都或多或少的杜撰了一些与正史不符的内容。很明显就能够看出,编纂者并没有去考证史料。他们要么抄袭他人的讹误,要么就自主臆造。
中国有一万多个姓氏,无论哪个专家,都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考证清楚所有姓氏的源流,这是件仅靠少数人,几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依靠各姓氏自已,才能从史料中获取,本姓氏源流文化的真谛。
潘氏文化也受到了唐代末年以来,一些杂书的误导,加之现代人的以讹传讹和再次臆造,使得潘氏文化不仅讹误多多,还让这些讹误被广泛流传,而且在根深蒂固的基础之上,呈现泛滥的势头。更有以谱证谱之人,以一孔之见,凭借还不足220年历史的族谱,妄论潘氏3000年以前的文化。竟然还误导国内外宗亲集资捐款,在东虢国(今荥阳),建起与史实相悖的“潘氏始祖墓”。如此无知无畏地撒弥天大谎,编造和散布季孙公世居荥阳,葬在荥阳,封荥阳侯的错误论调,不仅严重的糟蹋了潘氏文化,还成为了今天“以史证谱”,研究潘氏文化的巨大障碍。实为潘氏之大不幸。
翻阅唐代以前的史料,找不到潘氏得姓始祖的记载。直到约公元812年成书的《元和姓纂》首次说,毕公高的儿子伯季是潘氏始祖。接着公元1008年成书的《广韵》又首说,毕公高的幼子季孙是潘氏始祖。而在此之前2000多年间,没有任何的史料提及到潘姓的始祖。稽考不到潘伯季和潘季孙的任何记载。可以确定“伯季”和“季孙”,都是史官即兴为潘氏杜撰出来的始祖名讳。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将会普遍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从而直接影响到潘氏文化的研究水平。从当前研究潘氏文化的趋势来看,今后潘氏文化进步的标志,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渐得到体现:
1.以国史为准绳,研究和论述潘氏文化。
2.认识到宋朝以前无真实世系,敢于纠正族谱中存在的错误。
3.认识到始迁祖以前的源流世系只具有文化属性或地缘属性。
4.在陕西咸阳的兴平市建立“潘氏祖源地纪念碑”,确立起源的正确位置。
5.潘岳公居中牟县,并不是居荥阳县。史料中没有潘氏居荥阳县的记载。
6.认识清楚以下9个问题;
①史上没有姚姓潘氏,也没有潘子国或潘国。
②潘崇公属姬姓潘氏,不是芈姓潘氏。
③季孙公没有世居荥阳,不是荥阳侯,没有葬在荥阳潘窑。
④季孙公没有受成王二次分封。
⑤公元前1008年康王作《毕命》以后,季孙公并没有在荥阳再次受封采邑。
⑥潘氏祖源地在咸阳,天下潘氏出兴平。
⑦周有潘维,应为周有番维。
⑧《汉书》表八中误把卞和记作了潘和。
⑨族谱中的若思姓戴,与潘京公是同时期人。
让更多宗亲认识清楚以上这些问题,需要一段过程,坚信真理终将会战胜谬误。总有一天咸阳会矗立起一座“潘氏祖源地纪念碑”,而荥阳潘窑村的,“无名氏坟”,必将会被人们逐渐淡忘,剩下的也就只有2009年留下的遗憾。
面对潘氏文化中存在的种种讹误,为正视听,在此以史料为依据对存在的讹误作以下分析


IP属地:北京1楼2023-11-08 14: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