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吧 关注:30,055贴子:255,050
  • 14回复贴,共1

元首的克里斯玛型权威初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克里斯玛型权威,又称魅力型权威, 指以领袖的超凡禀赋来获取追随者的认同拥戴,从而得到其合
法性基础。作为克里斯玛型权成的突出代表, 元首运用他的个人魅力, 成功获得了大多数德意志民众狂热的拥护登上了权力之巅,创造了从乞丐到元首的传奇。 因此,通过对元首的克里斯玛型权威进行初步探讨,对促进对元首的理解及其上台有着重要意义。
1933年1月30日, 阿道夫·希特勒正式就任德国总理, 德国进入国设时代。在德意志面临空前危机之际,元首的上台, 除了时势造英雄的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以他的个人魅力获得民众支持息息相关。 元首通过他的个人魅力树立起其权威使民众对其狂热拥护,无条件服从 ,这种权威就是克里斯玛型权威。
——何谓“克里斯玛"
克里斯玛(charisma)一词,出自 《新约·哥林多后书》,意指神授的能力,是追随者用来形容诸如摩西、 耶稣之类具有非凡号召力的天才人物, 罗伯特·格林认为, 克里斯玛人物具有一定特质使他们极具吸引力, 引人注目,让人们感觉到"我们信赖他们,不需要任何理性的理由", 使人们对其认可服从。现在,克里斯玛常指具有超凡能力, 能够激发动员大众热情和效忠的, 极其人格化的领袖。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 《支配的类型》中对"克里斯玛"定义为:"克里斯玛"被用来表示某种人格特质, 这种特质是普通人不具有的。某些人因为具有这个特质而被认为是超凡的领袖,具有独特魅力 。'这种领袖就被称为克里斯玛型领袖, 其个人魅力权威就是克里斯玛型权威。 在追随者眼中,克里斯玛型领袖具有超凡脱俗的力量或者品质,无懈可击。 他们对其的崇拜是无条件的。
元首克里斯玛的产生原因——
元首的克里斯玛, 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及元首的个人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的。它的产生, 需要从时代背景及个人因素两方面去分析。
(一)时代背景
韦伯指出, 克里斯玛型人物往往出现在社会动荡时期。 当危机之时,人们期待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英雄。 而产生元首的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具有
以下特点:
第一,一战战败及《凡尔赛和约》带来的屈辱感及复仇心理。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失去了战前13%的领土及 10%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75%铁矿石储量,生铁产能下降44%,钢为38%,煤为 26%,在三十年之内偿付总计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 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被战胜国瓜分, 德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严格限制,并在边境设立50 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和约还规定德国需要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给协约国以众多商业特权。 这份条约“规定了德国的物质、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死亡”的条约, 给德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割让领土使经济与历史得世代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德意志人失去家园 ,受到异族的残酷压榨。巨额赔款极大加剧了德国人民的负担 ,造成国家经济萧条。 德国人曾以为协约国会按照"十四点原则"宽大处理他们,但《凡尔赛和约》 与"十四点原则"之间的天壤之别使得德国付出了远比预想惨痛得多的代价", 整个德意志民族因此感受到了可耻的欺骗。昔日德意志帝国的荣耀与如今的惨淡形成强烈对比, 使德国人民对英美法等协约国的不满与日俱增, 产生了强烈的耻辱感和复仇情绪。正如 1919年6月28日和约签订当天,《德意志报》 所鼓吹的:"复仇!德意志!今天,在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耻辱的和约。 不要忘记这件事!1871年在这个地方, 德意志帝国无限荣耀地诞生。然而今天, 德国的荣耀正在被葬送。不要忘记它! 德意志人民将以不懈的劳动奋勇向前, 重新夺回应享有的国际地位。到那时,为 1919年耻辱复仇的时候到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使德国人民渴望非凡的领袖拯救德国。
第二,魏玛共和国政府的无能。1918年11 月德国成立了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试图通过建立敏主正直来博得协约国的好感, 以获得宽大处理,但《凡尔赛和约》 却粉碎了这一幻想。 魏玛希望修约的请求遭到了协约国的拒绝。 在协约国"以武力实施上述条款"的威胁下°, 魏玛政府被迫签下了这份奇耻大辱的亡国之约, 引发了德国人民的强烈抗议。1923年法国以德国不愿承担应尽的赔款义务为由,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魏玛无力抵抗, 被迫推行鲁尔区停工的“消极抵抗"策略。魏玛的软弱无能, 导致人们对其产生不信任,合法性出现危机。 左的德共和右的保守势力和国设挡等趁机崛起 ,反对魏玛政府。1920年3月反对《凡尔赛和约》的旧军官吕特维兹发动卡普政变试图推翻魏玛 。一战结束后,德国佐佐迅速壮大,不断煽动罢工,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妄图效仿苏联赤化德国,但魏玛对此却无能为力。 魏玛的无能,使德国日益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强人的出现,终结这种混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04 17:34回复
    后面的晚些更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04 17:35
    回复
      领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04 23:54
      回复
        速更,好看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1-05 07:27
        收起回复
          (二)元首的个人因素——
          第一,神秘感。罗伯特·格林认为, 神秘感是克里斯玛的核心,具有这种魅力的人的性格往往矛盾,使他们很难被看穿, 让他们的性格更加丰满,增添他们的魅力。 元首青年时代的好友库比席克回忆, 元首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既脾气暴躁,与库比席克交谈时有时会暴跳如雷, 大声嚷嚷,又善解人意,对库比席克十分关心,给了他许多帮助。 元首给外人的印象,往往是一脸严肃, 不苟言笑,但他却又在库比席克的音乐会上模仿库比席克吹小号的动作表情调侃库比席克"。
          在与孩子们的照片中,他又是那么慈祥和蔼, 就像一位父亲。元首的秘书特劳德·容格也说元首具有双重性格, 这个世人眼中的“魔头”私底下为人非常友善,元首演讲时情绪激动几乎难以自制,但过后却又 回复到一派学者风范,令人摸不着头脑。既暴躁如雷,又温柔体贴,既残酷无情, 又友善慈爱,种种看似矛盾的性格交织在一起,使元首的个人形象更加丰满, 更具吸引力。
          第二,出色的口才。早在青年时代, 元首就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演讲天赋。
          库比席克回忆道,元首"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 经常"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无法自拔”,演讲时经常"用缓慢而有节奏的手势来渲染自己的说辞"。 元首曾以自己出色的口才, 说服库比席克的父亲送库比席克去音乐学院。 在维也纳时,元首经常去旁听议员演讲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 元首凭着他无与伦比的口才,在酒馆痛斥一位教授时得到了德莱克斯勒的赏识加入了国社党,并在以后的竞选中获得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赢得选举问鼎总理之位。
          第三,一双迷人充满魅力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往往能窥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深邃的目光,带着一丝忧郁, 却透着他那坚定不移的意志,这就是元首的眼睛。流浪时,眼里透着不惧; 演讲时,眼里透着狂热;当政时,眼里透着力量。那双神秘的眼睛, 为元首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库比席克称元首的眼睛是"一生中从未见过哪个人的长相里, 眼睛具有如此鲜明的特色"元首的眼睛"会说话","就是他洪亮的声音也不及", 连库比席克之母也赞叹"你朋友那双眼睛真不得了啊"。伪满外交官王替夫回忆出使德国会见元首时也写道"我看到,在希特勒的眼神中,有一种寻常人所没有的东西, 那么令人着魔"那双具有魔力的眼睛,为元首的魅力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元首塑造克里斯玛的方式
          元首的克里斯玛权威, 既离不开其时代背景及独特的个人因素, 也是元首等多方面共同塑造的结果。
          第一,抨击《凡尔赛和约》,宣扬复仇主义。 《凡尔赛和约》给德意志民族带来巨大损害与屈辱,激起了德意志人民的复仇之火。 正如元首在《我的奋斗》中所写的"《凡尔赛和约》的每一字, 都在我们民族的心灵和情感中燃起了烈火,将共同的耻辱与仇恨深深烙印在六千万男女心里 ,弥漫成炽热的火焰。"元首敏锐地抓住了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这一点, 举起了废除《凡尔赛和约》,向英法复仇的大旗。元首多次宣称, 经济危机和德意志人民的悲惨遭遇都是 《凡尔赛和约》造成的恶果,德意志要复兴,就要砸碎 《凡尔赛和约》,向英法复仇。对于一战的失败,元首指出“那军事的失败, 反而足以激起未来的伟大复兴,这并不是民族覆亡的标记"让德意志人民重振信心。 这些都让饱受《凡尔赛和约》和经济危机折磨的德意志人民为之一振, 看到了希望,将元首视为复兴德意志的唯一希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05 11:52
          回复
            (接上)
            元首也确实做到了, 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砸碎了这一加在德意志人民身上的沉重而屈辱的枷锁。 1940年。德军横扫西线,昔日的胜者英法一败涂地,在昔日德国投降的福煦车厢, 法国投降,洗刷了国耻。
            第二,通过演讲吸引群众,强化人们对其的信服。 语言是激发情绪波动的最快途径,不需要指代任何具体的事物。 语言即可使人振奋,激发愤怒,并激化愤怒。在青年时代就已展现口才的元首, 在其政治生涯中更是将其演讲艺术发挥到极致。元首十分善于抓住听众心理和时机。 他本人也曾表示"善于演讲的人,他要感动听众,最好的时间是在晚上, 因为听众在晚上精神疲惫”此外“一个演说家,他知道了听众对于他的演辞不有全领悟的时候, 便应该作十分浅明的解释,使大
            家都能够明白而且在解释的时候, 审慎而很慢地说着, 使那些知识最低的人也能够领会。还有他如果知道听众对他的论辩有了怀疑 ,就应该另行举例证来反覆说明,并且把听众尚未说出来的反驳,先行说了出来, 这样断续的做下去,直到最后的反对者, 也从态度和面色上的表现显示信服时为止”。 总之,让自己的演讲能被听众所理解,接受。元首演讲时,时而沉稳平缓, 时而慷慨激昂甚至歇斯底里,再配以丰富的神态,动作语言, 让听众的心随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另外,通过戈培尔的得力工作, 元首的演讲通过广播传到千家万户,让民众在元首的广播演说中,增强对元首的认同。
            第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罗斯金指出经济发展是增强合法性的重要途径。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元首承诺给予人们面包和工作。元首上台后, 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 使德国解决了失业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推行社会保险制度, 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劳工阶层受益良多。 这些措施造福了德国人民,让德国人民对元首更加爱戴和拥护。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中的德国老兵回忆元首时代时表示,元首上台后"肚子吃饱了, 日子好过了,我们有希望了"生活物资充足起来了,失业大军消失了,高速公路建成了, 国防实力恢复了”他们,正是当时千万德国人的缩影。正是元首的上台, 生活才好起来。元首,就是他们的救世主。
            第四,包装宣传。 元首的克里斯玛除了元首的个人因素, 也离不开外界的宣传。元首上台前,国设挡就通过冲峰队游行、集会, 宣传海报等方式塑造元首的领袖,救世主形象,提升了元首的支持率。 第三帝国时代,在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的精心运作下,帝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 全国宣传指导处等帝国的宣传机器更是开足马力加强对元首的宣传。1934 年国设挡党代会,由莱尼·雷芬斯塔尔拍摄成电影《意志的胜利》将元首的光辉形象搬上荧幕 ,成为第三帝国电影的巅峰之作。此外,收音机在德国得到了普及。 通过无线电波,元首演讲等宣传内容覆盖到了德国的千家万户,大大提高了宣传效率, 强化了民众对元首的崇拜服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1-05 17:15
            回复
              评价及结语
              元首通过他的克里斯玛型权威, 得到了德意志人民的支持, 实现了从乞丐到元首的传奇,领导德国复兴,横扫欧洲, 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即使在现在,元首的克里斯玛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支持者崇拜者 ,散发着永恒的魅力。通过对元首的克里斯玛型权威进行初步探讨, 促进广大德系对元首的理解,提升认知面。 为发展德系贡献力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德)卡尔·哈达赫。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M].杨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刘自强,陈光辉。《凡尔赛和约》 与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9,43(03):165-172.
              [3](美)科佩尔·S· 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下册[M].范德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苏)C.I0.维戈兹基。外交史: 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第一阶段的外交[M],大连外语学
              院俄语系翻译组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
              [5](英)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 [M].林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6]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德)马克思·韦伯 2010
              [7](奥地利)库比席克。青年希特勒: 蜕变从这一刻开始。郑国雄译。九州出版社。
              [8]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05 17:21
              回复
                元首克里斯玛的成效在德意志民族面临空前危机之际, 带有克里斯玛魅力的元首横空出世,满足了德国人民对救世主的渴望。1932年德国大选 ,国设挡胜选,成为议会第一大档。1933年1月30日, 时任德国总统的兴登堡任命元首为德国总理, 元首上台。元首以他卓有成效的成绩和魅力, 赢得了德国人民的狂热拥护,视其为德意志的救世主。在《意志的胜利》中, 经常可以看到民众向元首行礼, 欢呼万岁的镜头,这些都是人民对元首的支持, 拥护的最真实可感的流露。德国一位老市长在接受访谈时也说,很多人至今认为, 如果元首在发动二战前死去,他就会作为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载入史册, 这也是很多老一辈德国人的想法。” 尽管在这个败者为寇,对元首全盘否定的现代, 那些经历过元首时代的人,对元首还是保留一份肯定的。二战爆发后,无数德国军人高呼万岁, 浴血沙场,横扫欧陆,创造了一个个战争奇迹。他们有的为国捐躯, 留下了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的感人至深的遗言,1945年4月30日元首殉国后, 也有大量德国人随他而去。这种以身殉国的领袖魅力,也是世上少有的。即使是二战后,对元首全盘否定的时代, 对元首的崇拜仍不乏其人。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元首的人。在我国, 也有不少的德系,主要是德三系构成德系的主力军。 哪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但独一份的领袖魅力仍将在世界上永远流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1-05 17:2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06 2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