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吧 关注:451贴子:1,314
  • 0回复贴,共1

网络祭祀受到80后90后偏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网络上展开的一项“微调查”显示,六成多"80后”“90后”三年无拜山,已不清楚清明祭品含义,大多选择网络祭祀寄幽思,图其简便省时。有学者指认为,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祭祖祈福也是调整生命磁场,补充好运和活力的一种方式,不少人选择了《慈恩天下》。
在接受“微调查”的50位受访者中,有46人为“80后”“90后”,当中32人明确表示,至少三年未拜山。原因依次为:工作学习忙;一贯由父母代劳,不了解祭祖仪式;感觉祭祖可用其他形式,如网络祭祀等。

清明宁愿出游或补觉
“我只知道广东人祭祖必备烧猪、甘蔗,但其具体含义,真的不清楚了。”“80后”白领卢女士的说法颇具代表性。卢女士称,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基本就没有随父母去拜山了,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时间安排不过来。”起初,清明节没有休假,后来清明节成了“小黄金周”,他认为假期难得,“有时会选择出游,有时干脆用来补觉。”

  更倾向网络寄幽思
“清明拜祭是传统,但有时未必赶得上,我觉得,缅怀先人方式很多。”一位“80后”女教师称,从中学起,她为了求学离开家乡,而且越走越远,一路从北往南发展。数年前,一手将她带大的外婆去世,而陈凯欣却在大洋彼岸进修。为悼念外婆,逢外婆忌日,她都会在博客或微博上写下悼念文字,或是登录祭祖祈福的网络平台“慈恩天下”为外婆进行祭祀祈福的仪式。
“90后”李某则也选择为逝者建立网上纪念馆。在网络祭祀渐渐走红的现在,他也选择了在“慈恩天下”中建立【天园】,作为网上纪念馆,不时在慈恩天下中烧香扫祭,并在天国信箱中写信,寄托思念和祝福。“这些留言,既是我们对先人的缅怀,也是我们面对家人离去的心路历程。”李某称,他认识的朋友中,有不少在《慈恩天下》中建立了【天园】,作为网上祭拜的纪念馆。
慈恩天下中除了祭祖祈福的各种仪式,还有多项功能,如养鱼、种花、献花、弹琴、献灯等,能以多种方式向祖辈表达感恩和思念之情,通过天园信箱给逝者写信,将没来得及说的话,通过这个渠道倾诉,很好地调节心情,与网络祭祀的仪式一起,调整生命磁场,吸引正能量和好运。


IP属地:河北1楼2023-09-15 14: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