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吧 关注:5,515贴子:100,032
  • 11回复贴,共1

夫人選老大夫爲傅——《吕思勉读史札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划重点:應劭曰:“中傅,宦者也。”亦不必非傅婢矣。然貴婦人仍有男子爲之侍從。審食其、周信爲吕后舍人是也。皆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古时候贵妇人选男子为侍从也是常见之事,详见以下全文论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30 00:51回复
    《公羊》襄公三十年,“宋災,伯姬存焉。有司復曰:火至矣,請出。伯姬曰:不可。吾聞之也,婦人夜出,不見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注》:“禮:后夫人必有傅、母,所以輔正其行,衛其身也。選老大夫爲傅,選老大夫妻爲母。”《詩·南山疏》云:“《内則》云:女子十年不出,傅姆教之執麻枲,治絲繭,則傅是姆類,亦當以婦人老者爲之矣。何休云:選老大夫爲傅,大夫妻爲姆,以男子爲傅,書傳未有云焉。且大夫之妻,當自處家,無由從女而嫁,使夫人動則待之。何休之言,非禮意也。”案今《内則》但云“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治絲繭”,無傅字。《詩疏》之云,未知何據。《曾子問》:孔子曰:“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所謂慈母者,《内則》言人君養子之禮曰:“異爲孺子室於宫中。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爲子師;其次爲慈母;其次爲保母;皆居子室。”此與大師、大傅、大保相當。師、保皆内外名同,傅獨變言慈者,《郊特牲》:“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注》:“夫或爲傅。”則傅之義屬於丈夫,不可以名婦人,故變傅言慈也。《内則》言“十年出就外傅”,意謂傅在外,非謂内又有傅也。然則以婦人爲傅,則書傳未有云焉爾。《詩疏》誤記《記》文,因生曲説,不亦繆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8-30 00:52
    回复
      《穀梁》説伯姬之事曰:“伯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列女·貞順傳》曰:“左右曰:夫人少避火。伯姬曰:婦人之義,保、傅不俱,夜不下堂,待保、傅來也。保母至矣,傅母未至也。左右又曰:夫人少避火。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至,夜不下堂。遂逮於火而死。”并以傅爲婦人。足徵《穀梁》之晚出。《漢書·外戚恩澤侯表》:扶平侯王崇,爲傅婢所毒薨。《王商傳》:耿定上書,言商與父傅通。師古曰:“傅,謂傅婢也。”蓋漢時始有以傅稱婢者。乃稱男子之爲傅者曰傅父,以與之相對。《張騫傳》言烏孫昆莫有傅父是也。《武帝本紀》:建元三年,“濟川王明坐殺太傅、中傅,廢遷防陵。”應劭曰:“中傅,宦者也。”亦不必非傅婢矣。然貴婦人仍有男子爲之侍從。審食其、周信爲吕后舍人是也。皆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東方朔傳》:昭平君醉殺主傅。《注》引如淳曰:“禮有傅姆。説者又曰:傅者,老大夫也。漢使中行説傅翁主也。”又説引漢事以證古義,足見其事之未絶。《公羊》僖公十年云:“卓子者,驪姬之子也,荀息傅焉。”又云:“申生者,里克傅之。”成公十五年云:“叔仲惠伯,傅子赤者也。”《文王世子》云:“立大傅、少傅以養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然則師不共處於燕息之時,保不相隨於動作之際,惟傅則出入常偕。故其禍福之相關,亦最切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30 00:54
      回复
        《内則》云:“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此即《公羊》昭公三十一年所謂“君幼,大夫之妾,士之妻,以子入養”者,所謂食母也。《内則》云:“大夫之子有食母,士之妻自養其子。”蓋國君世子,食母之外,又有師、慈、保三母,大夫之子,徒有食母,士則并食母而無之,等級分明。然則君夫人有傅、保,亦固其所。《葛覃》之詩曰:“言告師氏。”則后夫人亦有師也。伯姬不待師者,師道之教訓,非附隨之保其身體者,故動不待之也。夫人出必與傅、母俱,而傅以男子爲之,亦猶后世貴家女出,兼有男女僕從耳,其無足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8-30 00:54
        回复
          古周禮説,以大師、大傅、大保爲三公,坐而論道。此乃誤竊《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之文。其實彼言王者謂天子,公者謂諸侯,皆非謂人臣也。三大、三少,據《大戴記·保傅》,則東宫官耳。故《記》言“太子既冠成人”,則“免於保傅之嚴”也。然《大戴記》言天子亦有三公者,幼而師焉、傅焉、保焉,及長,猶以舊恩而不去側,夫固事理所可有。抑三大、三少,實侍從之臣,不應太子有之,而天子無之也。然則夫人之有師、傅、保,亦不足怪也。《大戴記》曰:三大,“三公之職也。”三少,“皆上大夫也。”則選老大夫爲傅,選老大夫妻爲母,於法正合。而曰男子不可爲傅,古之媵,不亦兼有臣妾歟?又曰大夫妻當自處家,然則國君世子之三母,皆無家之婦人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8-30 00:55
          回复
            食母即乳母,見《内則》及《禮經·喪服》鄭《注》。又《士昏禮注》曰:“姆,婦人年五十無子,出而不復嫁,能以婦道教人者,若今時乳母矣。”其實此正何君所謂老大夫妻,乃師保之倫,非食母也。《内則》曰:“食子者三年而出。”蓋其職徒在食之,故子能食食則去,非如三母,日輔正其行而衛其身也。褚先生補《滑稽列傳》曰:武帝少時,東武侯母常養帝。帝壯時,號之曰大乳母。曰養則非徒食之,然亦號曰乳母,蓋人君養子之禮久廢,雖太子亦徒有食母也。無怪鄭玄之不辨三慈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8-30 00:55
            回复
              《禮經·喪服齊衰章》:“慈母如母。”“《傳》曰:慈母者何也?《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妾曰:女以爲子。命子曰:女以爲母。若是則生養之終其身,如母,死則喪之三年,如母,貴父之命也。”《注》曰:“此主謂大夫、士之妾,妾子之無母,父命爲母子者。”《小功章》:“君子子爲庶母慈己者。”“《傳》曰:君子子者,貴人之子也。爲庶母何以小功也?以慈己加也。”《注》引《内則》三母及大夫之子有食母。又曰:“其可者賤於諸母,謂傅、姆之屬也。其不慈己,則緦可矣。不言師、保,慈母居中,服之可知也。”《曾子問》:“子游問曰: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魯昭公少喪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喪之。有司以聞曰:古之禮,慈母無服。今也君爲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練冠以燕居。公弗忍也,遂練冠以喪慈母。喪慈母,自魯昭公始也。”《注》謂:“禮所云者,乃大夫以下父所使妾養妾子。”“子游意以爲國君亦當然。”孔子“言無服,此指謂國君之子也”。魯有司曰古之禮慈母無服,“據國君也。”《南史·儒林·司馬筠傳》載梁武帝之説,謂子游所問,是師、保之慈,非三年、小功之慈,“鄭玄不辨三慈,混爲訓釋”,“後人致謬,實此之由”,其説是也。《曾子問》此節,自“何服之有”以上,爲孔子之言。“昔者魯昭公”以下,别爲一事,而記者類記之。《疏》謂孔子引昭公之事以答子游者,誤也。昭公與孔子同時,喪慈母果始昭公,子游無緣不知其非禮而有待於問。子游之問,蓋自爲當時有喪師、保之慈者而發。昭公所喪,自爲三年、小功之慈。鄭《注》以昭公三十乃喪齊歸,謂此非昭公,王肅《家語》遂億改爲孝公,作僞伎倆,真堪發噱。古人著述,輕事重言,記者之辭,誠未必不誤,然《左氏》妄取《國語》,以爲編年,又安見所言之必可信邪?梁武帝謂“三母義同師、保,師、保無服,故此慈亦無服。又此三母,非謂擇取兄弟之母。若是兄弟之母,先有子者,則是長妾,長妾之禮,實有殊加,何容次妾生子,退成保母?又多兄弟之人,於義或可,若始生之子,便應三母俱闕邪?”其言殊爲允當。亦足見何君選於老大夫、老大夫妻之説之確也。《喪服小記》曰:“爲慈母後者,爲庶母可也,爲庶祖母可也。”此亦喪服三年之慈。擇及庶祖母,則其年之長可知。蓋古於教養之責,必付諸老成者,内外皆然也。亦選於老大夫、老大夫妻之一旁證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8-30 00:55
              回复
                《左氏》説宋伯姬事曰:“宋伯姬卒,待姆也。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女待人,婦義事者也。”亦可見女子之傅、母,即男子保、傅之倫。女待人,婦義事,猶言成人則免於保、傅之嚴耳。《列女·母儀·魯季敬姜傳》曰:“仲尼曰:女知莫如婦,男知莫如夫。”亦此義。
                《左氏》哀公二十三年,“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弔,且送葬。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有不腆先人之産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旌繁乎?”此夫人之宰,亦必男子爲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8-30 00:56
                回复
                  今天在补唐史,感谢吧主搬运吕思勉的著作,辛苦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8-30 00:58
                  回复
                    这书都搬得差不多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9-18 17: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