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867贴子:1,152,909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有一惑,请诸君解
曲则全,枉则直
古时赋税沉重时期,若你我为普通百姓,怎样得生
若有人欺我,辱我,欲杀我,我如何得全,得直呢
不争不争,何为不争?何以不争?如何不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27 16:49回复
    欲想明白一条路,先要走上一条路,道生万法,互为体用,既要重视法的功用,也不可迷失于法而忽略了道的本质,实践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思想都不可轻信,包括我说的话。当一个人执迷于思想层次的觉悟时,(列如一句话什么意思等等)其实已经丢失了道的本质,即便你在思想上有所领悟,也是表面皮毛而已,你的这些思想只能助长你的傲慢与自负,你的行为就像一架干涸了的水车,没水了你还使命的摇,空耗精神而已。


    IP属地:江苏2楼2023-06-27 18:19
    收起回复
      2025-07-28 22:55: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答案你心里是有答案的,无非是斗争,满脑子斗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了。
      你认为的不争就是“退让、忍让、逃避”。
      实际上老子写五千言时,是站在道的层次去写的,那么老子说得“不争而善胜”“不争无人能与之争”……就不能那样理解,差了一个道的层次。
      当你已经面临非争不可的时候,老子也告诉你: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为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28 09:57
      收起回复
        道德经说的可能是心态,而不是不要起义。。。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6-28 10:28
        回复
          当你想去河对岸时,看到河岸边有条船,于是你想办法上了船,但却不知道怎么开。于是就不断的研究这条船,研究来研究去,反而忘了自己的目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6-28 10:32
          回复
            憨山大师道德经解。可以看看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6-28 10:39
            回复
              争,本质是用暴力抢人东西。老子讲不争,物质层面,就是不要恃强凌弱,凭自己智慧力气势大去强抢别人东西。别人来抢你东西,你不敢抗争,老子可没说这个,别冤枉老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28 11:06
              回复
                道是让大家避开你这些危害,如果避无所避、逃无可逃,就得尽人事听天命,从来没有说不能反抗。


                IP属地:西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6-28 11:24
                收起回复
                  2025-07-28 22:49: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脏guan当政,恶霸勾结。上下勾结,guanguan相互,欺男霸女。民,有怨而不得申。有情而不得察。所遇之怨,上报与guan,吏一干皆不与察,刑凶之人,以利益贿之吏,刑凶无罪而释。有冤百姓反被为凶。污吏之下,苟且偷生,委屈求全,以曲为直,以歪理为正解,以正为歪,以歪为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28 19:03
                  回复
                    修道之人防患于未然。何况有一点命运讲究:古代包括现代的确有你所说的受欺,受辱,受杀之事,数不胜数。但是并非所有人所有家庭都受欺受辱受杀,为什么有的人有的家庭就不会受辱受欺受杀?修道是让你去参悟天机运转,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事未发而有预感故能提前避之,如经中一章所说: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7-04 06:51
                    回复
                      修道,你要真的把道当做一种规律一种唯物主义一种真理去理解去参悟。它的作用不是说只让你当个老好人当个怂人。参悟有成是这样的: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盖闻善摄生⑦者,陆行不遇兕虎⑧,入军不被甲兵⑨。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⑩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7-04 06:55
                      回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过去细微的事情堆叠起来引发的,没有无缘无故的不讲道理的发生。一个人一个家庭受辱受杀受欺,无非就是因为言行举止、利益纠葛、美色惑人心志。一切恩怨情仇基本上不出此三者。在三个方面小心防备,防患于未然就是了。避无可避,待到事情已经发生,修道之人就应该明白,此乃天机运作,命运使然,又有什么看不开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凡所有世间一切罪恶痛苦皆是缘身而生,你的身体,你父母亲人身体,人人都有身体,人人都想保全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才会有各种矛盾凶杀斗争欺辱祸患,此身乃是大患,修道之人最终还是要舍弃身体,合于大道。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7-04 07:06
                        回复
                          行无为也是一种为,求无欲也是一种欲,逃避也是一种争,不是有一种说法争相逃命


                          IP属地:山西14楼2023-07-04 11:25
                          回复
                            不要断章取义啊,不知道你看过遥远的救世主这小说没有。里面韩楚风老总裁死了,去世前提议让韩楚风当接班人。韩楚风也想当想争,可上面还有俩个副总也想上位,而且资历更老,朋友丁元英就让他先退下来,让俩副总上位去争。让大家看看谁是做事的,谁是要权的。俩副总争得损耗了公司利益,董事会最后让退下来的韩楚风上位了,这不就是后其生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典型运用嘛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2-18 2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