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吧 关注:94,184贴子:731,062
  • 6回复贴,共1

天地致公,大公皆无为,人为多不公,不公皆有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尊上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世人多崇“零和博弈”总结“二八法则”着眼“马太效应”,殊不知此乃人私之为,其为虽是事实,但是只是部分事实,乃此间一部分现象,人之道之少解,如果其代表全部,那何来王朝更替,世族贫富交替之轮回,王朝剥削,世族垄断,人道之私,有者更多,少者更少,乃“损不足以奉有余”,何来之后,然天地大公,为世间长存,人之降世,聪慧愚笨与这世间权财,无半点关系,使得聪慧者终要夺愚笨之利,从而再分世间之利,乃“损有余而补不足”,维续世间之法也;
何解“好人不长命,坏人寿者高”这种现象,乃世人未能看清“因果法则”,身体健康心系与己,多数疾病皆有所因,眼之所见,好人貌似一生为善,然却大吃大喝,不爱惜自身身体,坏人为坏一生,却惜命,控制吃喝,养生保命,其结果自然便有了,世间大公,健康皆由己出,善恶之人皆有选择皆有所得而已;
尊上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而后长生...”
修行者,如何去理解“长久”,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有所同亦有所不同,不分高低,却有深浅,深浅如何衡量,便是见真,真便长久,如何见真,便需致公致正,认知才能长存,以妄心私欲而去认知,便有了“...既有妄心,既惊其神,既惊其神,既着万物,既着万物,既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心,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长沉苦海,永失真道...”之所失,所以,致公致正方见真,亦长久;
天地致公,大公皆无为,人为多不公,不公皆有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26 13:54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26 14:46
    回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不德”与“下德不失德”对称,原句意为:上德不得德。那么上德的德哪去了呢,就像雨露泽披天下,上德之人,德不在己身而在天下,下德之人刚好相反,把功德附加在身,德在己身而不在天下。
      因为上德之人的德在天下,于人间不需要再做什么而人人尊重。下德之人,德在己身,只好天天想着把身上的德传播出去。
      故失道而后德。上德之人传道,下德之人传德,天天教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人,实际是自己没做好。


      IP属地:广东3楼2023-06-26 15:36
      回复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当我们谈论仁义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失德。当我们谈论礼的时候,仁义早已不存。礼崩乐坏,“乱”紧跟其后。


        IP属地:广东4楼2023-06-26 15:41
        回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而遭天损。


          IP属地:广东5楼2023-06-26 15:48
          回复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前识者,是指看见德之美,马上占为己有,很多人都喜欢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殊不知,德之美如烟花易逝,刹那芳华。
            大丈夫,顶天立地,应该等繁华过后的果实,因为这才是拥有开创盛世的种子。


            IP属地:广东6楼2023-06-26 16:03
            回复
              看见别人满身花瓣纷飞,香传十里,那是因为别人在等盛夏的果实。


              IP属地:广东7楼2023-06-26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