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互助会吧 关注:2,131贴子:12,559

如何辨别儿童抽动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儿童抽动症被报道或提及的并不多,以致于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抽动症的概念很是陌生,但是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却不低。
据目前资料显示,5%~20%的学龄前儿童曾有短暂性的抽动障碍病史,这就意味着5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孩子曾经有过短暂性的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综合征)的发病率为0.05%~3%。其中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6~9:1。


IP属地:辽宁1楼2023-06-01 10:18回复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IP属地:辽宁2楼2023-06-01 10:18
    回复
      短暂性抽动障碍
      多数时间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如:强烈而反复的眨眼睛、扭脖子、耸肩等,抽动部位多集中在面部、头颈部及手臂上。),少数表现为发声抽动(如:清嗓子、吸鼻子,孩子没有说话嗓子里却发出奇怪的声音。这些奇怪的声音包括:喀喇音、唧唧声、清嗓声、咕噜声、咳嗽声、吱吱声。)儿童短暂性抽动最多不超过1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IP属地:辽宁3楼2023-06-01 10:18
      回复
        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
        主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并不同时存在。运动抽动以简单和复杂运动抽动最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颈、上肢。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此类型可能持续数年或终生。不过这些患者的症状在青春期后期会有所缓解。


        IP属地:辽宁4楼2023-06-01 10:18
        回复
          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多数在5~8岁起病,疾病初期表现为较轻微的抽动、持续时间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抽动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动作的复杂性越来越多,会从头发展到脚。从开始单一的眨眼、皱眉、甩手、摇头发展到后期的挤眉弄眼、拍打、触摸、旋转、跳跃、弹击等。


          IP属地:辽宁5楼2023-06-01 10:18
          回复
            通常在运动障碍发生后1~2年时间内开始出现发声抽动。发声抽动也是从吸鼻子、清嗓子等简单的发声抽动发展到后期突然发出不合时宜的音节、单词、短语以及重复言语及模仿言语等。有大约1/3的儿童在青春期过程中出现秽语症状。


            IP属地:辽宁6楼2023-06-01 10:18
            回复
              小的抽动只有患者自己能够感觉到,严重的抽动会使小范围内的人都能感觉到,甚至会对患者自身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伤害。一部分病例里存在暴力运动性抽动,如自我击打、抓咬等,重者可出现咬伤嘴唇、毁容、杵瞎眼睛等情况。


              IP属地:辽宁7楼2023-06-01 10:19
              回复
                对抽动障碍的孩子,我们会有那些误解?
                1、家长对于症状的误解——不是近视而是抽动
                当孩子出现强烈的、反复的诸如挤眼睛、吸鼻子、清嗓子等抽动症状时,我们的家长第一反应便是:孩子是不是眼睛不舒服?看不清东西?过敏性鼻炎?咽喉不适?我们往往会不遗余力的拜访诸如眼科、耳鼻喉科、变异反应科按照近视、沙眼、结膜炎、咽炎或是过敏症状进行就诊和治疗。进而忽视了抽动障碍的存在。当排除了上述所有可能的疾病后,作为年轻的父亲母亲,请您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得了抽动障碍。


                IP属地:辽宁8楼2023-06-01 10:19
                回复
                  老师对于行为的误解——不是捣乱而是抽动
                  对于年幼的患儿来讲,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疾病,对于自己不小心发出的怪声音或是奇怪的动作会否认,甚至淡化自己的症状。例如用梳头的行为来掩饰头部的运动抽动、用学小动物的叫声来掩盖发声抽动。患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或多或少的控制自己的抽动症状。但是当放松警惕时抽动的动作和声音又会不受控制的出现。这就使得一些家长、老师认为孩子是故意捣乱、弄怪声音影响课堂秩序,做怪动作引同学发笑。并认为抽动障碍不是“疾病”,而是“毛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控制的,其实不然,并且这种行为会导致患儿的抽动障碍加剧,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IP属地:辽宁9楼2023-06-01 10:19
                  回复
                    大众对于抽动的误解——不应歧视而是包容
                    我曾经在地铁车厢里偶遇一个年轻人,他坐在我的旁边,不出2分钟我便听到他喉咙里不时发出的轰轰声,他不时的清嗓子来掩盖这个怪异的声音,并且挨着我这一侧的腿部肌肉在不住的抽动,他通过前后摆动来避免周围的人感受到他紧绷的肌肉。我们在地铁里共同待着的十几分钟里,他清了一百多次嗓子,我能感觉他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灼。我特别想说一句别紧张安慰他一下,但是我认为不做出厌恶的表情、不耐烦的声音、不突然离开他旁边的座位在那时那刻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IP属地:辽宁10楼2023-06-01 10:19
                    回复
                      成年后抽动症状可能继续存在,但具体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措施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10-12 14:43
                      回复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抽动症患儿康复的重要条件。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10-13 11:09
                        回复
                          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10-14 10:41
                          回复
                            在抽动症的初期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抽动症状,如眨眼、挤眼、翻白眼、咧嘴等。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肢体动作增多、嗓音异常、感觉异常、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等症状。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10-19 13:10
                            回复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抽动症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如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等。通过培养社交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10-21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