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吧 关注:18,672贴子:876,104

回复:【霍光与昭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赵广汉是个老愤青,执法公正,不惧权贵,霍光还在的时候就敢跟霍氏贵戚抬杠。当时一些年长的人甚至认为,自汉兴以来没有一个京兆尹能比得上他。
可后来有人嫉贤妒能,举报赵广汉侮辱大臣、滥杀无辜。此时的汉宣帝也开始厌恶赵广汉。他下令彻查,发现还真有那么一些罪证,数罪并罚,敢于犯上的赵广汉被处以腰斩。
赵广汉受刑时,京城吏民“号泣者数万人”,还有人上书说:【“臣生无益县官,愿代赵京兆死,使得牧养小民。”】
赵广汉到底该不该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3-07-11 18:03
回复
    张安世和赵充国是宣帝刻薄寡恩的性格缺陷的直接受害者。车骑将军张安世以谨慎周密著称。在剪除霍氏时, 宣帝首先削除霍氏兵权,更(以张安世) 为卫将军, 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属焉,拥立、巩固宣帝的统治地位中,张安世是有功之臣,但宣帝对在民间时张安世对自己的态度心存芥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3-07-11 18:07
    回复
      昭帝时,安世为右将军, 辅政, 听到兄长掖庭令张贺称赞皇曾孙刘病已, 想把孙女嫁给他,怒曰: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 于是张贺打消了这个念头。曾孙数有徵怪, 贺闻知, 为安世道之,称其材美。安世辄绝止, 以为少主在上, 不宜称述曾孙。后耿耿于怀的宣帝对安世说:掖庭令平生称我, 将军止之, 是也。宣帝追封已死的张贺为恩德侯,又欲封张安世过继给张贺的儿子、从小和自己一起读书的张彭祖为侯。安世推辞封赏,宣帝毫不客气:吾自为掖庭令,非为将军也。安世不敢复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3-07-11 18:07
      回复
        赵、韩、盖、杨之死是宣帝中兴盛世不光彩的一大败笔。
        四人耿直刚烈的品性根本就不容于忌刻少恩的宣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3-07-11 18:14
        回复
          臣光曰: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3-07-11 18:14
          回复
            司马光说:以孝宣之明, ,而赵、韩、盖、杨之死皆不厌众心,惜哉,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3-07-11 18:14
            回复
              昭宣中兴是夕阳西下的落日余晖, 汉家中兴之日, 也是皇权走下坡路之时, 当时已启外戚、宦官弄权之祸,外戚许、史、王氏贵宠 , 信任中尚书宦官,宣帝任用了元帝时乱政的宦官弘恭、石显, 不过此时外戚、宦官还在皇权的掌控之下。中兴之主宣帝其实也是西汉衰乱的滥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3-07-11 18:16
              回复
                吕思勉评价:宣帝虽有阅历,却无学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3-07-11 18:18
                回复
                  司马光:"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广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3-07-11 18:22
                  回复
                    杨树达:"然则元帝之信任(弘)恭、(石)显;成、哀时外戚之贵盛,其源皆自宣帝启之。当汉极盛之时,已伏家国覆亡之渐,此亦读史者所宜知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3-07-11 18:23
                    回复
                      汉宣帝重用宦官,让他们掌握宫中大权
                      刘彻时期宦官就开始被重用了
                       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及高后称制,乃以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命。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颇见亲幸。至于孝武,亦爱李延年。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其后弘恭、石显以佞险自进,卒有萧、周之祸,损秽帝德焉。
                      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


                      IP属地:江苏63楼2023-07-13 15:49
                      回复
                        在汉宣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他亲自下诏,不得不承认“民多贫,盗贼不止”。土地兼并、流民困乏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汉宣帝去世后仅仅一年,就有人上书反映社会现状:
                        流民和盗贼本身就是从刘彻开始挖的深坑 ,一时半会儿怎么治的完?
                        【(地节)三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今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其秩成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
                        宣帝亲政的第二年,富庶的胶东任然有八万余口流民(可见全国得有多少流民),这总不能全是宣帝造成的吧。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故御史属徐宫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予民,鱼乃出。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值二万万余,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上不听。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上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难道不是说本来有大量流民,后来稍微少了一点么?


                        IP属地:江苏64楼2023-07-13 15:53
                        回复
                          我在此提一下盖,杨
                          盖,杨之死纯粹是他们得罪的人太多,宣帝不是没给过他们机会,如果你仔细看史书的话。
                           惲居殿中,廉洁无私,郎官称公平。然惲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司马迁外甥
                           惲不服罪,而召户将尊,欲令戒饬富平侯延寿,曰:“太仆定有死罪数事,朝暮人也。惲幸与富平侯婚姻,今独三人坐语,侯言‘时不闻惲语’,自与太仆相触也。”尊曰:“不可。”惲怒,持大刀,曰:“蒙富平侯力,得族罪!毋泄惲语,令太仆闻之乱余事。”惲幸得列九卿诸吏,宿卫近臣,上所信任,与闻政事,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訞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惲、长乐为庶人。
                            惲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余,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惲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惲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暗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亦不得迁。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IP属地:江苏65楼2023-07-13 16:24
                          回复
                            张嶷:“亲以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3-07-15 00:02
                            回复
                              针对武帝末年因对外战争、封禅等所造成的国力严重损耗,农民负担沉重,大量破产,使得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在霍光等的辅佐下,刘弗陵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对外方面,改变武帝时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的关系。从而使得武帝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停止下来,有助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霍光和汉昭帝,相辅相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3-08-05 0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