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吧 关注:18,773贴子:76,501

独怜万木凋零后 屹立风霜惨澹中 后村 枯崖 苇航 心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湖诗派的逻辑脉络探究 蒲寿宬为线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江湖诗派名录 源自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二
蒲寿宬 投后村先生刘尚书
采松北山下,日与樵者亲。寸尺拾遗坠,时以供炊薪。
日跻白云冈,暮宿芳草滨。疏泉溉其本,镜心澄尔神。
上有千岁鹤,羽仪何振振。清唳返华表,感时怀凤麟。
下有千年苓,剥落惟本真。久乃莹雪玉,服之祛凡尘。
清风发万籁,天窍鸣惊人。严霜肃四宇,玉立古柏身。
桃李众自托,六合惟一根。梅竹亦有性,岁寒争卜邻。
茑萝尔微彙,愿乞青云津。逡巡不敢止,百年在兹辰。
蒲寿宬 送远曲别苇航
驱车晨出门,薄酒持送君。离心一寸铁,修岭千重云。
遥怜风雨夜,应念霜雪群。猿鹤岂敢怨,所期在斯文。
蒲寿宬 题赠枯崖
玉麈无心试出拈,山房春静燕窥檐。相思独上青霞顶,閒倚栏干望塔尖。


IP属地:江西1楼2023-05-22 17:38回复
    江湖诗派的逻辑脉络探究 蒲寿宬为线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江湖诗派名录 源自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二
    蒲寿宬 风雨终夜独坐不寐
    风雨潇潇到夜终,夜寒一室坐虚空。何当乐与二三子,免使凄其六一翁。
    老大自甘为老大,穷通休苦较穷通。此心不作窥园想,流水落花春梦中。
    蒲寿宬 和杨芸斋送枯崖住兴福韵
    一夜春光到竹门,东风拂拂动閒云。钳鎚粗了人间债,瓶锡暂抛林下群。
    烟塔忽惊当户立,霜钟犹记旧山闻。高谈亹亹天花落,老衲廊头意自欣。
    蒲寿宬 寄径山书记悟上人
    人间传妙语,尘外更深藏。寝食因吟废,形骸欲坐忘。
    瘦林秋见鹤,断磬夜闻螀。出定生幽思,窗虚月在廊。
    赵汝鐩 赠悟上人
    怪来趋向别,乃是拙庵孙。秋色添禅寂,松声夺俗喧。
    路行须避蚁,饭剩或呼猿。单钵随缘住,寻常懒出门。
    蒲寿宬 心泉
    山泉不知源,流出石磊砢。坎止心维亨,防养行必果。乆视空无尘,静趣自忘我。明月知此心,时印夜光颗。
    江湖后集巻十六     宋 陈起 撰释圆悟
      圆悟闽人
      游清源洞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峯万窍响飕飗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踈烟生墟落逺水浮汀洲朝斗空坛在升仙徃事悠倚防吟未就归屐少迟留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
    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
    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
    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疎烟生墟落,远水浮汀洲。
    朝斗空坛在,升仙往事悠。倚阑吟未就,归屐少迟留。


    IP属地:江西2楼2023-05-22 17:46
    回复
      山中四首·疏林过微雨
      圆悟
      疏林过微雨,西岭收残晖。草露湿我屦,松风吹我衣。
      坐久四山暝,吟余独鸟飞。归来不知晚,萝月盈窗扉。
      圆悟,号枯崖,福清人。能诗画,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间住泉州光福寺,有《枯崖集》(《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一○《泉州重修兴福寺记》),已佚。《画史会要》卷三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圆悟 次姜秦祠和胡教授韵
      晓谒崇祠雾霭深,行藏因识二贤心。榻前自有孤忠疏,林下谁赓招隐吟。
      寂寂精庐苍藓入,堂堂遗像暗尘侵。客中莫致生刍奠,聊汲山泉荐菊斟。
      圆悟 和胡教授山庵见访归韵
      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禽声沉众树,人影背孤村。
      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讼。
      苇航漫游稿巻三    宋 胡仲弓 撰七言律诗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兄。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
      《送后村去国二首》宋代 胡仲弓
      人言责备过春秋,笑出修门肯怨尤。去国早知如许急,劝君何事莫来休。
      是非不信无公论,胜负常关第一筹。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
      《寄戴石屏》宋代 胡仲弓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雁书乏便通巡道,鹤劲长延望叔伦。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年业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访枯崖不遇》宋代 胡仲弓
      踏破门前苔藓斑,寻曦不值只空还。行云过处青山湿,野水明边白鸟閒。
      扪虱有人谈古道,挥蝇无路透禅关。杖藜独背西风去,偶见苍官亦厚颜。


      IP属地:江西3楼2023-05-22 17:58
      回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宋陈起编。起字宗之,钱塘人,开书肆於睦亲坊,亦号陈道人。今所传宋本诸书,称临安陈道人家开雕者,皆所刻也。
        是集所录凡六十二家:
        洪迈二卷,僧绍嵩七卷,叶绍翁一卷,严粲一卷,毛珝一卷,邓林一卷,
        胡仲参一卷,陈鉴之一卷,徐集孙一卷,陈允平一卷,张至龙一卷,
        杜旃一卷,李龏三卷,施枢二卷,何应龙一卷,沈说一卷,王同祖一卷,
        陈起一卷,吴仲孚一卷,刘翼一卷,朱继芳二卷,林尚仁一卷,陈必复一卷,
        斯植二卷,刘过一卷,叶茵五卷,高似孙一卷,敖陶孙二卷附《诗评》,
        朱南杰一卷,余观复一卷,王琮一卷,刘仙伦一卷,黄文雷一卷,姚镛一卷,
        俞桂三卷,薛嵎一卷,姜夔一卷,周文璞三卷,危稹一卷,罗与之二卷,
        赵希<木路>一卷,黄大受一卷,吴汝弌一卷,赵崇鉘一卷,葛天民一卷,
        张弋一卷,邹登龙一卷,吴渊二卷,宋伯仁一卷,薛师石一卷,附诸《跋》及《墓志》,
        高九万一卷,许棐四卷,戴复古四卷,利登一卷,李涛一卷,乐雷发四卷,
        张蕴一卷,刘翰一卷,张良臣一卷,葛起耕一卷,武衍二卷、林同一卷。内惟姚镛、周文璞、吴渊、许棐四家,有赋及杂文,馀皆诗也。


        IP属地:江西4楼2023-05-22 19:59
        回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案:方回《瀛奎律髓》曰,宝庆初,史弥远废立之际,钱塘书肆陈起宗之能诗,凡江湖诗人俱与之善,刊《江湖集》以售,刘潜夫《南岳稿》亦与焉,宗之赋诗有云:“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本改刘屏山句也。或嫁“秋雨春风”句,为敖器之所作。
          言者并潜夫《梅诗论列》,劈《江湖集》版,二人皆坐罪,而宗之坐流配。於是,诏禁士大夫作诗。
          绍定癸巳,弥远死,诗禁乃解。
          今此本无刘克庄《南岳稿》,且弥远死於绍定六年,而此本诸集多载端平、淳祐、宝祐纪年,反在其后;
          又张端义《贵耳集》,自称其輓周晋仙诗载《江湖集》中,而此本无端义诗;
          又周密《齐东野语》载,宝庆间李知孝为言官,与曾极、景建有隙,每欲寻衅以报之,適极有《春诗》云:“九十日春晴日少,一千年事乱时多”,刊之《江湖集》中;
          因复改刘子翚《汴京纪事》一联云:“秋雨梧桐皇子宅,春风杨柳相公桥”。以为指巴陵及史丞相。
          及刘潜夫《黄巢战场》诗曰:“未必朱三能跋扈,只缘郑五欠经纶”,遂皆指为谤讪。
          同时被累者,如敖陶孙、周文璞、赵师秀及刊诗陈起,皆不免焉。
          (案:此说与方回所记小异,未详孰是。)而此本无曾极诗,亦无赵师秀诗,且洪迈、姜夔皆孝宗时人,而迈及吴渊位皆通显,尤不应列之江湖,疑原本残阙,后人掇拾补缀,已非陈起之旧矣,宋末诗格卑靡,所录不必尽工。然南渡后诗家姓氏,不显者多,赖是书以传,其摭拾之功亦不可没也。


          IP属地:江西5楼2023-05-22 20:00
          回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江湖小集》九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陈起编。
            案:起以刻《江湖集》得名,然其书刻非一时,版非一律,故诸家所藏如黄俞邰、朱彝尊、曹栋、吴焯、及花谿徐氏、花山马氏诸本,少或二十八家,多至六十四家,辗转传抄,真赝错杂,莫详孰为原本。
            今检《永乐大典》所载,有《江湖集》,有《江湖前集》,有《江湖后集》,有《江湖续集》,有《中兴江湖集》诸名。其接次刊刻之迹,略可考见。
            以世传《江湖集》本互校,其人为《前集》所未有者,
            凡巩丰、周弼、刘子澄、林逢吉、林表民、周端臣、
            赵汝鐩、郑清之、赵汝绩、赵汝回、赵庚夫、
            葛起文、赵崇嶓、张榘、姚宽、罗椅、林昉、戴植、
            林希逸、张炜、万俟绍之、储泳、朱复之、李时可、
            盛烈、史卫卿、胡仲弓、曾由基、王谌、李自中、
            董杞、陈宗远、黄敏求、程炎子、刘植、张绍文、
            章采、章粲、盛世宗、程垣、王志道、萧澥、萧元之、
            邓允端、徐从善、高吉、释圆悟、释永颐,凡四十八人。
            考林逢吉即林表民之字,盖前后刊版,所题偶异,实得四十七人。
            又《诗馀》二家,为吴仲方、张辑,共四十九人。
            有其人已见《前集》,而诗为《前集》未载者,
            凡敖陶孙、李龏、黄文雷、周文璞、叶茵、
            张蕴、俞桂、武衍、胡仲参、姚镛、戴复古
            危稹、徐集孙、朱继芳、陈必复、释斯植及起所自作,共十七人。
            惟是当时所分诸集,大抵皆同时之人。随得随刊,稍成卷帙,即别立一名以售,其分隶本无义例,故往往一人之诗,而散见於数集之内。如一一复其旧次,转嫌割裂参差,难於寻检,谨校验前集,删除重复,其馀诸集,悉以人标目,以诗系人,合为一编,统名之曰《江湖后集》。
            庶条理分明,篇什完具,俾宋季诗人姓名、篇什湮没不彰者,一一复显於此日,亦谈艺之家见所未见者矣。


            IP属地:江西6楼2023-05-22 20:00
            回复
              宋朝田园山水诗与江湖诗派最杰出的诗人,应该是陆游、杨万里与刘克庄莫属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以曹植、谢灵运、陶渊明为主要代表人物,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歌艺术,就形成了以田园诗,山水诗为最主要的显著特征,田园山水诗到了唐朝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是唐朝田园山水诗的主要代表,同时在唐朝,杜甫李白的诗歌也是一个重要的积极投入现实世界生活的诗歌流派。
              到了宋朝,在白居易等人的田园山水诗,与李白杜甫的现实主义写实派的诗歌艺术影响下,形成了苏轼与黄庭坚的诗歌艺术的风格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陆游、杨万里、刘克庄是田园山水诗的主要代表。同时,宋朝中晚期的诗歌流派,又可分为四灵派,江湖诗派。四灵派,江湖诗派主要继承了晚唐时期的诗歌艺术的风格,依旧是走田园山水诗的逻辑脉络。


              IP属地:江西7楼2023-05-23 08:10
              回复
                宋朝田园山水诗与江湖诗派最杰出的诗人,应该是陆游、杨万里与刘克庄莫属
                当然,宋朝的诗歌流派,随着宋代理学的发展,在写实派基础上,发展出了理学诗派,当然是以邵雍、朱熹等人为主要代表人物,但是朱熹也是一个田园山水诗的诗人。自北宋末期到南宋的中后期,理学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被称为整个社会文化的精神内核,文人对于理学的润泽让它以诗文的形式再放异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理学诗中大多是以表达独特的哲思意趣为宗旨,在这一文化的熏染下,在诗人内心遵循的观念逐步影响到更多的人。那种追求道德的完善,轻化个人的物欲在各种文化的加成下成为一种高雅的情怀,这是理学的作用,更是理学诗在实践之中迸发出来的光彩。
                对理学诗派的关注,早在南宋中后期就已开始。自宋末元初金履祥《濂洛风雅》出现后,对理学诗派的关注开始由个体走向群体。在这本选集序言之后,作者画出了一幅详细的“濂洛诗派”图,列出了四十七位理学诗人及他们之间的承传关系。到了清代,学者张伯行仿照金履祥,也编选了一个理学诗派诗集,亦名《濂洛风雅》。本世纪三十年代,胡云翼先生《宋诗研究》、梁昆先生《宋诗派别论》出,明确提出了“理学诗派”这一概念,以后遂有多家沿袭这一说法。理学诗派主要包括,邵雍等北宋五子,宋初三先生,朱熹,杨时、罗从彦、李侗,真德秀、魏了翁,张栻、胡安国、胡寅、胡宏,及婺学代表吕祖谦、心学派大师陆九渊等人。
                宋朝末期的江湖诗派,实际上以田园山水诗为主要艺术特征与逻辑脉络,同时融合了写实派、理学诗派的儒学思想特征,这一点在刘克庄、戴复古、方岳、林希逸的诗歌创作中最为显著。


                IP属地:江西8楼2023-05-23 08:10
                回复
                  宋朝田园山水诗与江湖诗派最杰出的诗人,应该是陆游、杨万里与刘克庄莫属
                  到了宋朝,在白居易等人的田园山水诗,与李白杜甫的现实主义写实派的诗歌艺术影响下,形成了苏轼与黄庭坚的诗歌艺术的风格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陆游、杨万里、刘克庄是田园山水诗的主要代表。同时,宋朝中晚期的诗歌流派,又可分为四灵派,江湖诗派。四灵派,江湖诗派主要继承了晚唐时期的诗歌艺术的风格,依旧是走田园山水诗的逻辑脉络。
                  宋朝末期的江湖诗派,实际上以田园山水诗为主要艺术特征与逻辑脉络,同时融合了写实派、理学诗派的儒学思想特征,这一点在刘克庄、戴复古、方岳、林希逸的诗歌创作中最为显著。
                  因此,宋朝中期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也属于广义的江湖诗派的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思想的底蕴属于正统的儒家思想,但是陆游等人十分崇尚陶渊明白居易等田园山水诗的作品思想。宋朝田园山水诗与江湖诗派最杰出的诗人,应该是陆游、杨万里与刘克庄莫属


                  IP属地:江西9楼2023-05-23 08:11
                  回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 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IP属地:江西10楼2023-05-23 08:11
                    回复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
                      “永嘉四灵”是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对前人,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对后来,它启动江湖诗派而再创新、发展。全祖望在《〈宋诗纪事〉序》里把宋诗的发展归纳为“四变”,从陆游等“中兴四大家”到“永嘉四灵”为其中的第三变。四灵诗派,南宋末年的诗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又称“永嘉四灵”,指南宋4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四人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故名。该派写诗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姚合和贾岛的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习气。
                      “四灵”生平经历曲折坎坷。与这种经历相关,他们的诗作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注重抒发主观情感体验,描写山水小景及其闲情野趣,尚白描、忌用典,诗风清瘦野逸,以平和冲淡见长。四灵诗歌主张归宗晚唐,其中又主要是崇尚贾岛与姚合的诗体及艺术追求,其旨趣在于对苦吟审美情趣的追求。 贾岛,姚合是有名的“苦吟派”诗人。两人都有着非常认真的创作态度,他们所要追求达到的审美效果,即是苦吟的手段达到平淡自然的境界。其中,甚至有刻意追求险急幽僻的意象的目的。而作为贾姚二人的后学,四灵并没有像他们那样执迷于幽僻的生字与怪奇的意象,而是以此为手段达到他们所要追求的平淡自然的诗意境界。


                      IP属地:江西11楼2023-05-23 08:12
                      回复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
                        四灵活动的时间大概是孝宗末期至宁宗嘉定(1208—1224)年间,正当人们厌倦了江西诗派的时候,四灵应运而生,力举晚唐大旗,从而人心所向,应者云集。诸多文学史评价四灵为“唐音回归”或“唐风再现”,是很有见地的。四灵中徐照终生为仕,而其他三人也都只是做过幕僚等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官。生活是十分窘迫的,特别是徐照。所以他们也特别容易寄情于山水,忘情于山水,以此理想来暂时遗忘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苦楚。而永嘉,自古便是山水之乡,钟灵毓秀,风景优美,有秀丽的楠溪江,还有幽壮的雁荡山……它们的存在,为诗人们提供了客观条件。
                        “四灵”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广泛的反应。
                        “四灵”以五律为主要体裁,多以咏景言物,五律中尤重中间二联,苦吟推敲,翻空出奇,有些诗句确亦奇巧精致。徐照的“众船寒渡集,高寺远山齐”(《题衢州石壁寺》)、“风顺眠听角,楼高望见船”(《永州寄翁灵舒》),徐玑的“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孤坐》)、“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冬日书怀》),翁卷的“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成泥”(《信州草衣寺》)、“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赵师秀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池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壕上》)等诗句,景物观察细致入微,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不同角度捕捉形象,对形象加以巧妙安排、准确描绘、高低对照、色彩映衬、动静相生,有匠心独运之处,遣词用字、对偶声韵甚为讲究,收到很好效果,此为“四灵”工五律所能达到之最高成就。


                        IP属地:江西12楼2023-05-23 08:13
                        回复
                          徐照( ? —1211年)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永嘉人,终生布衣,未尝仕进,家境清寒,贫困潦倒,一生有三好:嗜苦茗,有“手烹口啜无时”之说;游山水,有“穿幽透深,弃日留夜”之名;喜吟咏,有“天教残息在,安敢废清吟”之作。他的诗作“清瘦不俗,故亦能自成丘壑”,“数鳞新柳串,一笛小儿吹”,“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等。仍为后人传诵。徐照死后,赖朋友聚钱为营葬,叶适为其作《徐道晖墓志铭》。遗有《芳兰轩诗集》。
                          徐玑(1162—1214年)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永嘉人。祖籍福建晋江,“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他是仕族之后,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耐二人才分尤相近。”遗有《二激亭诗集》。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人,生卒年未详,尝登宋孝,作过幕僚,教过馆,一生奔波,落拓江湖,很有感慨,《还家夜同赵瑞行分韵赋》云:“莫怪繁霜满鬓侵,半年长路几关心?还家点检家中物,依旧清风在行林。”是他潦倒的真实写照。“四灵”中他是最后去世的。遗有诗集《苇碧轩诗集》。
                          赵师秀(1170—1220年)字紫芝,又字灵秀,亦称灵芝,号天乐,永嘉人。登光宗绍熙元年进士第,曾在上元、搞州等地任属吏,发为感叹:“自为贫篓驱,十年九离索”,晚年寓居钱塘。有人评赵师秀诗为“四灵”之首。“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艺也。遗有诗集《清苑斋诗集》。


                          IP属地:江西13楼2023-05-23 08:13
                          回复
                            刘克庄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
                            敖陶孙,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qú,自称“东塘人”。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敖陶孙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律赋传海内为式”,“钜家名族卒虚讲席竞迎致”,不久“入太学”。为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进士。历任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平海节度判官、温陵佥判等。理宗即位(1205年),转奉议郎,赐绯鱼袋,主管莘州西岳庙。宝庆三年(1227年)去世,享年74岁,葬永东里东皋山。


                            IP属地:江西14楼2023-05-23 08:15
                            回复
                              敖陶孙原籍江西。宁宗年间(1195年),理学家朱熹被朝中当权者贬谪。因敖陶孙尊重朱熹的学问,有一次去探望他,并赠诗表达自己的心迹,不想得罪了宰相韩侂胄等人。韩侂胄四处捉拿敖陶孙,敖陶孙不得不化名走上逃亡之路,最后隐居福清东塘(今后山顶瑞亭村)。韩侂胄死后,敖陶孙恢复姓名。
                              史载,敖陶孙“少倜傥有大志气,为文援笔立就”。他“内负摩云冲斗之气,而外自蟠屈寝趋平夷然。长身庞眉、轩昂惊俗……知者以为质,不知者以为亢”。敖陶孙志向远大,人格高尚,是一位“胸蟠二万卷,笔落五千言”的人物。据记载,敖陶孙“奉亲孝,拊弟有恩意。娶昆山沈氏,夫妇相敬如宾。室无妾媵,躬执炊寡,其清苦如此,晚稍有俸钱,即出故山筑宅一区,买田百亩……”晚年深居谢绝宾客,惟与同乡林公遇、连江李韶、莆田刘克庄相过从。
                              敖陶孙以诗闻名于世,后人对其多有研究。
                              敖陶孙的诗作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如《秋日杂兴》说:“阵云起西北,中原暗黄尘。岂无康时算?无路不得陈!书发亦过计,夜夜占天文。匣剑似识时,中宵哑然鸣。我亦发悲歌,沾衣涕纵横!”他在《寄福清翅山舅陈梦寔》中说:“路岐引人不作长,野梅官柳野风光。看山看水入诗眼,岁月不觉须眉苍。请从丈人开肺肠,身非石人忘故乡。五年江湖枕书睡,梦随南云落翁堂……”


                              IP属地:江西15楼2023-05-23 08:16
                              回复